更新时间:2021-02-26 10:46:17
封面
版权信息
序
从英汉答问方式的差异说起
From Modes of Question-Answering to Modes of Categorization
1.答问的语法和用法
2.指称的根本性
3.指称饱和
4.主谓结构和“一问一答”
5.语法和用法的关系
6.范畴的“对立”和“对待”
7.小结
汉语最小和次小语篇单位的特点和流水句的成因
On the Basic Unit of Chinese Texts and the Causes of the Flowing Sentence
1.确定汉语语篇基本单位的必要性
2.汉语语篇基本单位已有研究回顾
3.语篇最小单位的定义和根本属性
4.汉语语篇逗、句断两级单位边界的韵律表现
5.汉语语篇逗、句断两级单位边界与书面标点的关联
6.汉语语篇单位逗、句断的语法形式
7.余论
从交际互动的角度看汉语会话的最佳话轮投射单位
The Most Relevant Turn-Projection Units in Mandarin Conversational Talk
1.从吕叔湘先生对“句子”的理解说起
2.本研究的重要性及国内外已有研究
3.汉语会话基本单位的辨识所需考虑的因素
4.汉语会话基本单位的性质和对流水句成因的补充
5.结论和余语
北京话语气词变异形式的互动功能
Interactional Functions of the Sentence Final Particle Variables in Beijing Mandarin:A Case Study on ya na and la
1.现有关于语气词语音变异形式的分析
2.不能从语流音变得到解释的用例
3.分布差异
4.清末民初的北京话
5.施为性及其句法效应
从互动角度看“吧”的使用
On the Chinese Interactional Particle ba
1.问题
2.“吧”是建立“即时联盟”的互动标志
3.祈使类和猜评类“吧”字句的作用
4.反馈性应答和征询应答位置上的“吧”
5.结论
“都”字结构的互动语言学考察
Plural NP + dou Expressions in Mandarin: An Interactional Linguistic Approach
1. Introduction
2. Data and distribution of categories
3. Interactive functions
4.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s
情态动词“可以”的话语功能
Discourse Function of the Modal Verb Keyi
1.引言
2.“可以”的话语功能
3.“可以”与“能”的话语功能的比较
4.“可以”话语功能的来源
5.结语
连词与口语语篇的互动性
Conjunctions and Interactivity of Spoken Discourses
2.连词的使用与口语语篇的互动性程度
3.口语互动中连词的话轮构建功能
4.从连词的语体分布差异看口语语篇的互动性
“问题是”:从跨层结构到话语标记
1.现象及前人研究
2.基于语料库的 “问题是”分析
3.“问题是”的词汇化和语法化
4.结语
“X谁跟谁”的构式化与话语功能
Constructionalization and Discourse Function of‘X shui gen shui’
1.“谁跟谁”的反问用及形式特点
2.“X谁跟谁”的构式化
3.“X谁跟谁”构式化的动因
4.“X谁跟谁”构式化的机制
5.“X谁跟谁”不是否定构式
祈使否定意义的浮现与发展
The Emergence of the Structure of Negative Imperatives in Chinese
2.汉语的祈使否定结构
3.祈使否定意义的发展
4.祈使否定意义演变的机制与动因
汉语自然口语中弱化连词的韵律表现
Prosodic Behaviors of Discourse Markers in Chinese Conversation
2.汉语自然口语中弱化连词的韵律表现
3.结语和余论
谈话节目话轮转换的韵律特征分析——以《鲁豫有约》为例
Prosodic Features of Turn-takings:A Case Study Based on Talk Show Data
2.不同类型话轮转换的衔接分析
3.转换前后(话轮首末)韵律特征比较
4.反馈项目和话轮首末语气词分析
话语互动中的光杆有定宾语句
Bare Definite Noun Objects in Discourse Interactions
1.光杆有定宾语的句法语义特殊性
2.句法语义解释的困境
3.基于语言运用的解释
4.话语中的互动分析
5.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