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第一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答问的语法和用法

一问一答是最典型的语言互动方式。类型学家调查语言,首先调查句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等,疑问句首先调查是非问。针对是非问的应答有两种类型(刘丹青,2008:26-27):“答句定位型”和“问答关系型”,两者的差别表现在对是非问的否定式的应答上。英语是答句定位型,针对否定式问句“Didn't John go there ? ”,如果实际他去了,用yes应答,因为答句是肯定句“he did”,如果实际他没去,用no应答,因为答句是否定句“he didn't”。汉语是问答关系型,针对否定式问句“老张没有去吗?”,如果实际他去了,用“不(不是,不对)”应答,因为答句“他去了”跟问句命题不一致;如果实际他没去,用“是(是的,对,对的)”应答,因为答句“他没去”跟问句命题一致。日语的答问类型跟汉语一样,俄语两种类型都用,但是答句定位型是基本的、无标记的型式。

赵元任(1959)是从逻辑的角度讲两种答问型式的差别,他说,答问的逻辑,英语靠“肯定和否定”来运作,而汉语靠“真(True)和假(False)”来运作,用“同意不同意”的方式来表述。“答句定位型”和“问答关系型”的说法跟赵先生的说法没有矛盾,是一致的。

大家都有经验,中国人学英语和外国人学汉语在这个上面都常常搞错,引起误解,所以答问方式的差异是个不可小视的重大差异,从“互动语言学”的角度看,这个差异是根本性差异。造成汉语和英语这一差异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一般的答案是,英语是一种“语法型”语言,而汉语是一种“用法型”语言。语法型语言区分语法范畴——句子、主谓谓语、名词动词,等等;用法型语言区分用法范畴——话段、话题说明、指称语陈述语,等等。同样,肯定否定是语法范畴和语法手段,同意不同意是用法范畴和用法手段。汉语的应答语“是的”和“不是”既是对命题的真假判断,又是对言语行为“你说”所作的是非判断,实际上“是的”经常说成“(你)说的是”, “不是”经常说成“(你)说的不是”:


(你)说的是,老张没有去。

(你)说的不是,老张去了。


汉语的“是”和英语的“be”大不同(沈家煊,2010a), “是”的判断作用具有“交互主观性”(inter-subjectivity),跟“客观存在”关系不大。所以说“答句定位型”是语法型,只跟答句的肯定否定形式有关,“问答关系型”是用法型,不仅跟答句的肯定否定有关,还跟是否同意问句的命题有关。用“语法化”的理论来讲,表示同意不同意的手段在英语里已经语法化,成为谓语的肯定否定形式,而在汉语里这种语法化还没有实现,还仍然采用用法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