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第一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汉语会话基本单位的性质和对流水句成因的补充

4.1 汉语会话基本单位的性质

汉语会话的基本单位就是汉语话轮的构建单位TCU。一般情况下,带有停断韵律特征的TCU才是汉语会话的最佳话轮投射单位。但是如何界定它,理解它的性质?这是互动语言学一直关心的问题。Sacks、Schegloff和Jefferson(1974)全文一直未给TCU一个明确的界定。Selting(2000:477)对TCU有一个概念性的界定:“在一定的语义、语用和特定的活动类型下,在接续的会话语境中,与互动相关的、最小的、完整的语言单位。”这一界定还是有问题,仍旧将TCU看成是由离散的、静态的语法单位构成的。关于此,SSJ也认识到了:他们发现之前的一些研究者在识别TCU时,将焦点放在单位的自决性(self-determined)、独立性(independent)和可识别的完整性(recognizable completeness)上。这与在会话结构中,话轮是在交际互动中塑造的(interactional shaping of turns)特征相悖(参看:Sacks et al.,1974)。所以,TCU应该被看成是动态性、协商式(contingency)实现的。

4.1.1 语法形式特征

从句法-韵律互动的角度看,汉语TCU和一个语调单位的大小相当,大致为王洪君、李榕(2014)的汉语语篇的最小单位“逗”。根据下表4对汉语会话中语调单位的语法结构类型的分布统计结果(参考:Tao, 1996;与其统计结果大体一致)可以看出:从语法形式上看,真正的主谓完整的整句形式只占24.4%,非完整句(动词短语)占33.5%,其他的也都是非句形式包括名词短语、起话语-互动作用的固定结构和词语,还有一些副词、连词、否定词形式等,这些也大都具有一定的语用功能,比如:话语连接、立场评价、回应话语等。可见,汉语TCU的语法形式不局限于主谓完整的小句形式。

表4 汉语会话中语调单位的语法结构类型的分布统计表

注: Tao(1996)关于语调单位的语法结构类型的统计分布实为100%。但在这里总计为99.7%是因为在Tao(1996)的统计中有0.7%是固定结构(frozen expression)类。本文将固定结构类分别计入了话语标记、回应标记、连接成分等类型中,没有单设固定此类,但并不影响本研究。

4.1.2 韵律语调特征

汉语会话的基本单位TCU,在构建话轮中对应着两种基本韵律类型:延宕和停断。但是它们在会话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不一样:一般情况下,只有具有停断韵律特征的TCU才有可能投射下一话轮,成为汉语会话的最佳话轮投射单位。因为具有这一韵律特征的TCU预示着该话轮的结束。也就是说,延宕语调一般用在话轮没有结束、话轮中TCU之间的位置;如果话轮要结束了,即将结束的TCU就得要用停断型语调了。

4.2 从交际互动角度补充流水句的成因

以往一些学者(吕叔湘,1979;胡明扬、劲松,1989等)已经注意到了汉语流水句的特点。近两年来,沈家煊(2012)、王洪君和李榕(2014)两篇研究以赵元任先生的“零句”思想为基础,专门讨论了汉语流水句成因的问题。归纳起来有如下三点:1)汉语的零句具有指称性,零句可以独立,直接导致流水句;2)汉语的所谓主语、谓语就是话题、说明,主语/话题与谓语/说明和名词、动词性没有关系,它们都是指称性成分,指称性成分的并置(juxtaposition)构成流水句;3)汉语的主谓结构的主语进入交际后可以省略,并且主谓结构和其他短语结构类型的地位一样。以上这些主要是从句法角度来考量汉语流水句的成因。

一说到流水句,大家都会提到它“似断还连”和“可断可连”的特点,导致该特点的原因还是要归结到韵律上。胡明扬、劲松(1989)将“流水句”定义为一种在非句终句段出现句终语调,语义松散的无关联词复句,他们特意强调“这些有句终语调的非句终句段后面的停顿明显短于正常的句间停顿”,也就是说非句终句段出现的是短停顿的句终语调,和真正的句终语调有明显差别。此外,范继淹(1985)也提到过,他在吕叔湘提出的“句段结构”的基础上指出了汉语的两种基本造句单位:一是单句段独立成句;二是多句段联接成句。但是,句与句之间和句段与句段之间的韵律特点不同,如例(15)(“//”表示长停顿、“/”表示短停顿、“↘”为终结语调、“→”为非终结语调、“`”表示重音):

(15)a. //我`走了↘//你也该休息了↘//

b. //我`走了→ /你也该休息了↘//

[引自沈家煊(2012:412)]


例(15b)两个句段形成的流水句,其“似断还连”就是表现在第一个句段后面的非句终语调和短停顿上。

若从交际互动中话轮的构成角度来看,话轮构建单位之间“似流水”的这种联接关系很重要。而这种联接关系主要体现在带有“延宕”的韵律形式的TCU上。因为“延宕”的韵律特点给受话人的感觉是话轮没有结束,还有后续话轮单位要继续产出,这种“似断还连”的韵律线索不会预示着话轮的投射,引起新话轮转换。

这样看来,“非句终句段出现的短停顿的句终语调”(胡明扬、劲松,1989)、“非句终语调和短停顿”(范继淹,1985)和“平拖延宕”(王洪君,2011;王洪君、李榕,2014)这些语调韵律特征说明了为什么流水句具有“似断还连”和“可断可连”的特点,这是形成流水句重要的韵律因素。当带有这类韵律特征的TCU出现在话轮中时,一般不会实现为最佳话轮投射处,造成话轮的接替;只有当TCU带有句终语调或者“停断”类韵律形式时,它才极有可能实现为话轮转换的相关位置,发生话轮的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