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第一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确定汉语语篇基本单位的必要性

语篇的结构有两类:一类是宏观的结构,另一类是微观的结构。

语篇的宏观结构,是指与完整语篇所表达的主旨相关联的直接组成部分及其彼此间的关系。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比较薄弱,一般是借用文章学(包括现代西方的和中国古典的)术语进行分析,大体停留在文章的起承转合结构上。本文的讨论不涉及语篇的宏观结构。

语篇的微观结构,是指由层级性的大小不同的语篇单位构成的成分结构体系。比如,按照定中心理论(Centering Theory)的术语,英语语篇分为“小句(clause)—语片(utterance)—语段(textal segment)—语篇(text)”四级;大致对应于语言学界的“小句(clause)—句子(sentence)—句群(sentence group)—语篇(text)”。本文讨论汉语语篇的最小次小单位,以及何者是基本单位,这属于语篇微观结构的问题。

比如,从普世性来看,如何定义最小单位在语篇中的分界,会直接影响到前指强度或话题链长短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又是确定语篇中心人物、分析前景背景及其前景事件进展线索的重要基础。

从独特性来看,汉语语篇的最小单位和次小单位,有许多不同于英语小句的特点,这使得汉语语篇这两级单位的定义和命名,以及何者更为基本,都成为需要讨论的问题。比如:


(1)那辆车i价钱太贵,Øi颜色也不好,我j不喜欢Øi, Øj也不想买Øi。(转引自Li,2004)

That car is too expensive. The color is not good either. I don't like it and (I) don't want to buy it.

上例中的汉文共有4个零形前指(Ø),其中三个指向前面的“车”(Øi),一个指向前面的“我”(Øj)。从汉文的标点来看,这是个由四个逗号句构成的一个句号句,而相应的英文翻译却是有4个定式动词作为句法标记的4个句子,书面上有3个句号和一个并列连接了两个定式谓语的连词and。

英语者大多感到奇怪:这么多的信息,汉语为什么可以放到一个句号段中?或者,像例(1)这样的句号段,看上去与英语的sentence如此的不同,是否还适合于用“句子(sentence)”这个术语?而对于汉语母语者来说,“一逗到底”十分常见,用逗号还是用句号常常模棱两可,但对汉语者来说又似乎完全不是问题,这是怎么回事?

所有这些都说明,汉语语篇的最小、次小单位的定义和特点,以及两级单位中哪一个更加基本,都需要专门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