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第一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汉语语篇基本单位已有研究回顾

国内外对汉语语篇基本单位的讨论已有不少,但意见较为分歧。而学界对于英语语篇的基本单位却已基本达成共识。下面我们就先看有关英语语篇的共识,再论及汉语。

2.1 英语语篇的基本单位

英语语篇的基本单位是“语篇小句”。英语“小句”的形式定义有两种。一种是“由一个定式动词(包括由多个并列的定式动词组成的词组)参与构成的主谓结构”,而另一种的形式定义是“由一个动词(包括由多个并列的动词组成的词组)参与构成的结构”。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动词是否有“定式”的限制。

如果按照第一种定义,加上了“定式”限制的小句(其中的动词具有区分过去时/现在时的“时”范畴),大多可以单独成句甚至可以单独构成语篇,因为它具备了以语篇成篇时话主定位的交际语境和交际意图等动态要素,所以也称“基础的动态语法单位”,或“基础的使用性的语法单位”。语篇研究中所用的“小句”这个术语,一般特指带定式动词的小句,也可特称“语篇小句”。

如果按照第二种定义,不加“定式”的限制,则不定式小句也包括在其中。不定式小句在语篇中是降一级的单位(Hallliday,1985),大多做句子的定语、状语、主语、宾语等不与话主意图和说话时间等临时性索引范畴直接相关的成分,在语篇中的作用相当于短语。这一定义的“小句”是体现动词与论元的句法语义关系的基本单位,可特称“语法小句”。

本文中所说的小句,如不加特别说明,均指语篇小句。

2.2 汉语语篇的基本单位

虽然少有论著明确地提出“汉语语篇的基本单位”这个术语,但与之相关的研究却不少。下面仅简单评介5种观点,虽然他们所讨论的并不全是语篇的基本单位,但所论都对该问题的研究有较大的影响。

2.2.1 零句本位说

该说由赵元任(Chao,1968/1979/1981)提出。“零句”是吕先生的中译。赵的原文是minor sentence,译为“零”,取其“畸零、零碎”的义项。赵认为句子是两头被停顿限定的一截话语。句子分为整句和零句,整句有主语、谓语两部分(或称话题、说明),而零句则只有主语或只有谓语。赵先生还指出,汉语中一个整句是由两个零句组成的复杂句,汉语日常话语中零句是根本,是常规形式。

需要说明的是,赵先生并没有说“所有整句都是由两个零句组成的复杂句”,这样的理解并不符合他的本意。因为,如果主语的后面(同时也是谓语的前面)没有停顿,赵就不把其中的主和谓分析为零句,而整个主谓结构就只分析为一个简单整句而不是复杂句。比如:


(2)饭啊,还没得呐!

(3)饭还没得呐,等等再走。


例(2)的主语“饭啊”和谓语“还没得呐”之间有较大停顿(还有语气词“啊”),则其中的主和谓分别是零句,整体是复杂句;而例(3)的画线部分虽然也是主谓结构,但主谓之间没有停顿,则主和谓就都不是零句,两者相加也只构成一个简单整句。

赵(Chao,1968)的观点十分重要。它首次提出的“日常话语的根本”这个概念,属于言语的、进入交际的、语用层面的基本单位问题,本文要讨论的“语篇基本单位”就是这个意思。赵论证了汉语日常话语的根本是“主谓不全的零句”而非“整句”,对我们的启发非常大。该说还关联到其他不少重要问题(可参考:沈家煊,2012),本文将在第6、7两节中专门讨论。

另外,吸取半个世纪以来语言学的新进展,我们认为赵(Chao,1968)有两点可以再进一步。首先是命名。既然说主谓不全的语段(限两端有停顿的)是汉语日常话语的根本,其命名就应避免以主谓俱全的“句”作为中心语。“零句”的命名恐怕是出于语言共性的考虑,如果从汉语自身特点来看,则应该有个自具足的命名才更加合理。而如果从语言共性考虑,则现代语言学中“小句(clause)”这一概念比“句子(sentence)”更适合作为语篇分析普世性的最小单位。另一个问题是关于零句的韵律形式。“两头被停顿限定”是个基于主观听感的粗略说法,近年来的实验语音研究已经提供了更多的细节,本文第4节将在这些新研究的基础上更准确地定义汉语语篇最小、次小两级单位所对应的两类韵律形式(两类停延)。

2.2.2 词组本位说

该说的代表学者是朱德熙先生(可参看:朱德熙,1985)。其主要论点是:主谓结构在汉语中并不是高于其他词组的句子结构。也即汉语中主谓、偏正、述宾、述补、并列等各种短语都可以彼此嵌套形成更大的结构,也都可以加上句调而成为句子。因此,词组/短语就是汉语语法的最大单位,是否成句在汉语中是语言使用层面上的问题。可以看出,所谓词组本位,说的是语法层面上最大单位的问题,而非语篇层面上最小单位的问题。该说的突出价值是特别强调了从语法层面看汉语的句子没有专用结构(主谓结构)的限制。

2.2.3 小句本位说

该说的代表学者是邢福义(1996)。他强调短语与小句的性质完全不同,对小句的定义是“最小的具有表述性和独立性的语法单位”。并具体解释说,“有表述性”是指“能够表明说话的一个意旨,体现一个特定的意图,每个小句都带有特定的语气”。“有独立性”则是指小句不被包含在另一个小句之中。该说的突出优点是,对其定义的上述解释,其实是明确地把该说的“小句”定义为了语用层面的单位,他还明确指出了,句调其实是一个语段成为汉语语用层面单位的标记。可惜他对小句的定义却落在了“语法单位”这一中心语上,与他对定义从语用出发的解释产生了矛盾。

陆镜光(2006)敏锐地发现了上述矛盾。他主张小句是语法单位,一个小句是一个主谓结构,允许省略其中的主语或谓语。一个主谓结构对应于一个事件,可以以动词为中心联系论元讨论事件。小句之上才可以讨论事件之间的语用关系,所以小句上面的单位才是语用单位。他还指出,小句可以单独成句,也可以彼此组合而成句群。陆说的突出优点是严格区分语法单位和语用单位,并明确了“语法小句”只根据动词及其论元关系来确定。但有两个论点我们不能同意。一是他认为小句不是语用单位,但如前所述,增加定式动词限制的语篇小句是分析英语语篇结构必不可少的基本单位。下一节将专门阐述我们的观点——语篇(语用)的最小单位应该是跨语法、语用两层面的接口单位。二是他认为汉语最小的语篇单位去除与语用语境相关的专用成分之后,其语法构成是主谓结构的小句;我们将在第6节中对此做专门讨论,提出不同意见。

2.2.4 标点句说

该说由宋柔(1992)等提出。宋柔(2008)从计算机处理汉语书面文本的角度提出,语言学界语篇分析常用的小句、复句、句群等术语难以给出一致公认的、可操作的定义,而书面文本中单位分界的主要形式标记是标点,所以为了便于操作,把“标点句”作为语篇分析的最小单位。其实,语言学界研究语篇的许多论文也是这样处理的。比如陈平(1987)在作语篇分析时对小句的定义是:“本文一般以标点符号为标记,把用逗号、句号、问号等断开的语段算作小句。”下面我们将会指出,汉语书面文本中标点所分开的最小分段,与口语中的平拖型韵母延长对应,是汉语语篇最小单位的书面标记。

2.2.5 小结

以上各家观点看似对立,其实不乏共同之处。比如零句本位、小句本位是从语用层次上说的,词组本位是从语法层面上说的,标点句是从书面文本的形式标记上说的。零句本位、词组本位、标点句说都强调了汉语的“句”没有语法上的限制,不要求一定是主谓结构。下面我们的立论从以上各说都吸收了营养,特别是赵元任(Chao,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