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11-29 12:13:58
封面
版权信息
序一 生命与传播的相遇
序二 聆听生命的回响
序三 传播,让生命在场
第一部分 生命传播与认知叙事
第一章 生命传播及其可能
一 引言
二 复杂时代问题的个人化:生命传播的提出与意义
三 新媒介赋权与反赋权
四 生命传播中的生命之树与生命之网
五 互联网时代的认知革命与媒介沟
六 与国家—身体、生命—社会相关联的生命有机体
七 建构主体与权力间的“有我”之传播学
八 生命传播自我中的“主我”与“客我”
九 生命传播中的“致良知”与“知行合一”
十 生命传播之可能:“一切事究竟坚固”
第二章 互联网时代生命传播中的认知叙事与生命的觉醒
一 互联网即生命有机体:人类心与脑的延伸
二 生命时空观与速度之美
三 处于自我觉醒中的生命传播
四 生命传播中的认知叙事与故事叙事
五 结语
第三章 生命传播:一种自反性传播
一 自性为法:行动的内驱力
二 传播结构和主体的返观内照
三 一个万物互媒与互反的体系
四 结语
第四章 Prometheus Unbound——The Rebirth of Tragedy out of the Spirit of Technology
1.The Christian and Modern Abolition/Suppression of Tragedy
2.Prometheus Bound
3.The Rebirth of Tragedy out of the Spirit of Technology
4.Prometheus Unbound
第二部分 智性空间与沉浸体验
第五章 作为“事件”的信息化生存——一项哲学的思辨
一 网络社会:信息化生存下的社会结构
二 帝国:信息化生存下的主权结构
三 人机:网络社会下的主体
四 交往资本主义:信息化生存下的意识形态
第六章 沉浸:从“身体在场”到“象征在场”——虚拟空间中的“主体”与“身体”
一 沉浸与光韵
二 沉浸与身体在场
三 沉浸与象征在场
第七章 告别平庸之善呼唤行动之思——公益组织传播与行动的一种可能
一 问题的缘起
二 概念的提出
三 善与平庸之善
四 消解“平庸的善”的可能路径
第八章 泛娱乐思潮中娱乐的本质与娱乐的“能”
一 泛娱乐的概念及交互式娱乐生态链
二 娱乐的本质与娱乐的“能”
三 泛娱乐的症候:表征与梦幻
四“游戏命运共同体”
五 泛娱乐中的逃避自由与寻求认同
六 从“照看好你自己”到生命的觉照
第三部分 新媒介赋权与媒介实践
第九章 反赋权:媒介与权力关系的一个新概念
一 权力与反权力:权力话语的多重意蕴
二“反赋权”:媒介赋权的逆向运动
三 传播的自反性与媒介的反赋权
第十章 新媒介赋权下国家与社会的相互形构——对福州“保卫陈氏祠堂行动”的实证研究
一 社会中的国家:以过程为导向的研究路径
二 研究问题、路径与方法
三 征地十五年:曲折的政策执行
四 新媒介赋权下对社会控制的争夺
五 国家与社会:控制与失控中的相互形构
六 结论
第十一章 新媒介赋权下帕米尔高原塔吉克人社会关系的变迁
一 帕米尔高原塔吉克人网络新媒介使用概况
二 个人社会交际的变化
三 家庭生活中的权力再分配
四 女性社会化与两性关系的变动
五 余论:新媒介赋权与社会关系的改变
第十二章 互联网的迷思:媒介中心主义
一 互联网:矛盾斗争的场域
二 新媒体时代的互联网中心主义
三 硅谷意识形态:道德的自由通行证
四 互联网:全景监狱的现实工具
五 互联网的迷思
六 关于未来的展望
第十三章 专业主义与媒体权力——对运动员孙杨涉药报道的媒介反思
一 建构:景观叙事下的禁药报道
二 解构:历时顺序中的事件始末
三 反思:主体异化与秩序重建
结语
第四部分 社会有机团结与身份建构
第十四章 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有机团结与建构涌现的新型治理
一 分工、分化与团结
二 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有机团结
三 社会团结功能的重心转移
四 在失范与失控之间的调控原则
五 社会有机团结的指标体系和建构技术
六 结语
第十五章 互联网视域下的逝者纪念文化及其媒介仪式:再现、遗忘与建构
一 逝者纪念的媒介仪式
二 媒介仪式的书写方式
三 角色与本色交融原则
四 美化与遮蔽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