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言
互联网即时通信带来社交平台的迅猛发展,人类的感觉、情绪、情感、意识、观念、思想以及隐藏其背后的无意识等前所未有地在跨越时空中快速连接,迅速交互,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人的知觉、态度、行为与行动,其所带来的社会变迁深不可测,一切都处于变动与不稳定之中,唯一能确信的是互联网连接、交互所引发的社会变革才刚刚开始。
科技、媒介以及通信(Technology, Media, Telecom,简称TMT)指数级的增长与融合提出了“人与社会向哪里去”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它也为人类思考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信息交互速度的加快,引起人们的观念与思想在个体与社会心理想象、幻象中的快速迭代,人的态度与行为愈来愈呈现出生成性的特征而不是追求单一结果,在传播交流过程中彰显出人与自我、人与他者关系的不断解构与重构,交往实践不识不知的深处却是暗流涌动,悄然无声中冲击着已有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制度,国家、民族、社会、经济、政治、科学、哲学、宗教、文化等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具体而微的变化,跨时空、跨学科、跨行业等已经成为个体与社会创新融合发展的前提。
20世纪电力、通信等技术的发明也曾带来历史发展的新纪元。电力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带来个体感官知觉的不断延伸,加快了信息的流通与交互,拓展了个体记忆和活动的时空,深刻推动着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的逆向性转变,在强调科技给人类发展带来的所向披靡、一往无前的可能性的同时,不断反躬自省科技文明与人类自身的情感、知觉交互间等的矛盾紧张关系。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认识到“地球村”对理解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变迁的重要性。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早在20个世纪60年代就提出“媒介即信息”以及“地球村”的概念和观点,他认为“经过三千年专业分工的爆炸性增长以后,经历了由于肢体的技术性延伸而日益加剧的专业化和异化以后,我们这个世界由于戏剧性的逆向变化而收缩变小了。由于电力使地球缩小,我们这个地球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村落”[2]。互联网的出现加速了人类“地球村”的实现,出现了“互联网地球村”。
“互联网地球村”在佛法中有一个类似的名称,即因陀罗网,佛教典籍《华严经》中“千灯互照、光光交彻”典故说的就是因陀罗网。传说印度教神明,后也被佛教吸收为护法神的因陀罗的宫殿里,有一张用宝珠连结成的网,网中珠宝之光,交相映射,无边无际,无有穷尽,此网便是因陀罗网。因陀罗网有着“一即是一切,一切即是一”的隐喻,它关切的是众生喧哗归一处,万物静默为一听,揭示的是事物间存在再大的差异,在不可能的连接中依然存在着连接的可能性,这时的连接需要的是打破惯常的思维方式,在多维结构中寻找意义与方向。在一定意义上,互联网带来了又一场巨大的认知革命,而认知革命的根本实际上是在交流实践中以怎样的思维方式让大家共同相信并达成合作乃至带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