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1-03 22:09:11
封面
版权信息
编委会
前言 《儒林外史》探索人生三境界
功利境界
觉醒境界
天怀境界
《儒林外史》可作认知中华传统文化的形象教材
《外史》的禅味与敬梓的禅心
一、《外史》是敬梓的“日记”
二、禅对于《外史》的写作起了“提壶揭盖”的作用
三、围绕着吴敬梓对禅的一点素描
四、《外史》的三大艺术成就都是学习艺术禅的好公案
五、文化的冷传与热播
《儒林外史》叙述形态考论
一、小说叙述时间问题与人物原型生平
二、人物原型时间与小说写作过程
三、补写与修改:以马纯上为例
四、《儒林外史》的叙述形态与当代文人的传闻网络
五、结论
《儒林外史》新证——宁楷的《〈儒林外史〉题辞》及其意义
一、《修洁堂初稿》与《修洁堂集略》
二、《〈儒林外史〉题辞》与《儒林外史》第五十六回的真伪
三、宁楷乃《儒林外史》中“武书”的人物原型
《儒林外史》视野下的科举功名
一、举人的身价
二、功名与人品
三、功名与学问
四、功名与机缘
尴尬的婚礼:《儒林外史》的“隐喻”笔墨
一
二
三
30年前汪海粟主持的一次学术盛会
四
五
盛世的悲歌
日本大正昭和时期的汉学家、中国研究专家及社会评论家眼中的《儒林外史》
日本江户时代《儒林外史》的传播及其背景
文学史书写与《儒林外史》的经典化
一、1904—1915:《儒林外史》在《中国文学史》中的缺席
二、1915—1940年:《儒林外史》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出场
三、1940—1980年:《中国文学史》对《儒林外史》经典地位的确立
四、1980年至今:《中国文学史》对《儒林外史》经典地位的巩固
伟大的小说家吴敬梓
寄予厚望的童年
多灾多难的青年
发奋有为的壮年
穷困潦倒的晚年
古代小说戏曲研究经典化琐议
读《儒林外史》札记三则
一、鲁小姐与八股才女群体
二、杜慎卿、武书参加诗赋考试的疑问
三、虞博士生平片段发微
论《儒林外史》中的经济关系
一、“奢华”、“萧索”映射下的性格影像
二、盛衰变迁中勾勒的叙事线索
三、链条式·辐射式:经济关系的传递和崩溃
四、经济关系:困境与解脱
五、结语
以“师恩年谊”关系结构小说——以《儒林外史》前二十回为例
一、文本范围的确立
二、师生关系类型
三、作为结构线索的“师恩年谊”
《儒林外史》与《歧路灯》讽刺性描写的异同浅探
一、《儒林外史》与《歧路灯》讽刺性描写思想意蕴方面的异同之处
二、《儒林外史》与《歧路灯》讽刺性描写手法、风格方面的异同之处
吴烺“无意进取”论
一、吴烺迎銮献诗赋得赐举人
二、父子之间心心相印:吴敬梓辞博学鸿词科试与吴烺“无意进取”
三、吴烺“无意进取”:士人与政治之疏离
不离于孝:论吴敬梓葬术观念的转变
一、随俗:孝道与功名的捆绑
二、破俗:将孝道与功名松绑
三、立场:传统伦理的回归
《儒林外史》叙事者干预初探
一、叙事者对话语的干预
二、叙事者对故事的干预
体制化与反体制化——从《儒林外史》看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原罪与救赎
且说《儒林外史》“吃”的描写
六
郑板桥与吴敬梓不相往来探微
吴敬梓笔下的天长情结
琐谈吴敬梓故居和“三园”
吴敬梓生平行踪地图
滁州地方志中全椒吴氏诗文辑考
滁太守余公驱蝗记
请终养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