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10-21 18:02:45
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献词
自序
家乡的童谣
一
二
三
四
麦田捕蝶
爷孙品茶
漫话蜣螂
一个羞于告人的经历
我把这个经历记录了下来
五十多年后解开了我的困惑
童心渔趣
捞鱼
叉鱼
钓鱼
钓鳝鱼
渔趣和友情
游戏琐忆
打猴
打棒
打弹子
打篾篾摞
滚铁环
“斗鸡”
劳作身影
戏迷演戏
童年挚友
初入学堂
祠堂初小
国语课本
学习杂忆
学堂碎事
母亲出院以后
可爱的小孙女
聪明的小外孙
我家的“文物”(一)——两代人的满月斗
我家的“文物”(二)——我的银锁牌和绸围嘴
遇仙河,家乡河
遇仙河更名的传说
我儿时的遇仙河
遇仙河的现状
家乡的“官路”家乡的桥
历史悠久的古驿道——“潼关路”
造型奇特的“桥上桥”
古朴典雅的遇仙桥
“官路”及古桥的历史作用
路桥今日之现状
我们村口的老铁路
比利时是陇海铁路最早的投资者
北洋政府大举修筑陇海铁路
南京政府续建陇海铁路西段工程
河南民工累死在我村的筑路工地
潼西段车站站名由国民党高官名流题写
蒋介石首次来陕从渭南火车站下车
村口铁路上的两道风景——“洞子”和“洋桥”
我小时经常光顾的地方
我村的“天安门”
色彩纷呈的家乡戏
华州皮影漫话
艺人与舞台
渊源与影响
地位与特点
影戏与戏迷
东路迷胡古今谈——兼议“迷胡”何以成“眉户”
“二华曲子”源远流长
“迷胡”咋成了“眉户”
东路迷胡大放异彩
打着华县印记的迷胡剧——《梁秋燕》
华阴迷胡的巅峰时刻
王尚德和“赤水农校”
“赤水职小”的诞生
陕西第一个团组织的诞生
渭华起义中的“赤水职小”
“赤水农校”的诞生
抗战时期的“赤水农校”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赤水农校”
“赤水农校”的现状
家乡的名门望族——兼议刘竹轩是赤水大涨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