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序
步入老年之后,人就容易倒嚼岁月,唠叨时光——因为老了,承受不了数十年尘封在心底的那些积淀。“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斯时斯地,只要望一下苍茫的远方,或者只是闭了眼睛,就似乎能听到这远古的声音。年轻时,谁不是怀揣梦想,义无反顾地奔向远方?而在如今这夕阳西下,暮色渐起的时候,谁又不是想多听几句乡音,多抒几缕乡愁,多会几个老友,多饮几杯老酒,从而回到那频频入梦的家园?——诚如一位达人所言,人生如两味中药,少时“远志”,老来“当归”。况且人活一世,也很不容易,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感怀的故事。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人和事似雪泥鸿爪,早已渐渐淡逝,但也有些人和事,经过岁月的沉淀,变成了刻骨铭心的记忆。所以,捡起记忆里残存的碎片,回放依稀存留于脑际的往日时光,就成了人这时的一桩乐事。
我是个农家子弟,受传统思维的影响,亦如此。
20世纪40年代后期,我出生于关中平原东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从此在这里成长,对这里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情感——爱这里的村舍、原野、小溪、河流、沙丘、水坑、道路、树木、飞鸟、鱼虫、芦苇荡、芋子林乃至一草一木,更爱这里的乡亲。长大后在外读书或工作,但平时总要抽空回家——就连父母去世后亦是如此;也曾尽自己所能,为这里办了一些公益事情。因为我总觉得,这里是我的家乡,有我的根,是我的家;城里的单元房虽好,但只是房子——属钢筋水泥丛林的一隅,只有外壳,没有内涵,是商品,不是家!总之,对家乡的那种热爱、牵挂和眷恋,是我一生都抹不掉的情愫。如今我老了,恋乡之情愈发强烈——无论到了何处,都不会产生任何留恋,因为我的心在家乡,在家乡的那条小河,在河旁的那个村庄,在庄内我出生的那间老屋。只有躺在老屋的那个热炕上,我心才会安宁;抑或是老屋没有了,但只要躺在老屋旧址上的那座新宅里,就会有“回家了”的感觉。于是退休之后,我就笨拙地抓起了笔,开始了抒发乡愁、追忆历史的尝试。
我是学化学的,一生从未考虑过染指诗文,所以过程是极其艰难的,也曾萌发过半途而废的意念。但一个远古追梦者凄楚的吟唱,却再次催生了我为自己心灵寻觅最后归宿的情愫:“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于是我又一次抓起了笔,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后来经过日积月累,也就有了一堆文字。虽然这些文字依然青涩稚嫩,但承载着我太多的记忆,蕴藏着我满满的乡愁——是我心中的歌。因此我爱它,也期望朋友们爱它。爱它,就是爱家乡!
愿我这溢满乡愁的低吟,能为朋友们带来快乐;也希望它能为后来人,留下些许家乡的旋律!
啊!繁华褪尽是乡愁。家乡!你是我心中永远的丰碑!
2019年5月1日

作者在云南石林(2002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