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11-15 14:04:20
封面
版权信息
编委会
《东莞地域历史文化丛书》序
序
前言
凡例
东莞城市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
一 岭南文明重要起源地、发展地
二 中国近代史开篇地
三 华南抗日根据地
四 改革开放先行地
五 岭南非遗交汇地
六 岭南人文荟萃地
参考文献
一 重要史料辑录
二 主要论文汇编
文物保护的范例
史前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彩陶器
一、史前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彩陶遗存
二、史前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彩陶器的形态与特征
三、史前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彩陶器的分期与年代
四、相关问题的探讨
东莞村头遗址发掘的初步收获
一、地层堆积的特点
二、早期文化遗存的特征
三、晚期文化遗存的特征
四、遗址的年代及有关问题
东莞村头遗址第二次发掘简报
一、地层堆积
二、遗迹
三、遗物
四、结语
广东东莞市三处贝丘遗址调查
一、村头贝丘遗址
二、龙眼岗遗址
三、万福庵遗址
广东东莞虎门东汉墓
东莞牛草岭东汉墓清理简报
一
二
三
珠江三角洲盐业、城市与地方社会发展
一、明以前的东莞盐场与地方建置
二、明代东莞盐场管理与地方社会
三、清代东莞的盐法调整与盐场裁撤
四、盐与东莞城镇的发展
五、结语
郑和下西洋的广东籍随员
一、郑和下西洋的人员组织
二、郑和下西洋的广东籍随员
三、郑和下西洋广东籍随员事迹研究的若干启示
清末民初东莞经济发展一窥
一、农业生产
二、手工业生产
三、近代工矿交通运输业
四、近代城镇及其商业发展
五、与香港的紧密经济联系
明代佛郎机,首先仿制于虎门白沙
明清东莞城市形态及其内部结构的演变
一、明以前东莞城市之发展状况
二、明清东莞县城的发展
三、明清东莞县城城市形态的演变
四、明代东莞县城的内部空间结构
五、清代东莞县城的内部空间结构
六、城市形态及其内部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
七、结论
佛随俗转:宋明时期东莞寺庙盛衰之考察
一、 宋以前通过海洋进入东莞的禅师
二、寺庙消长与海洋经济的互动
三、王朝制度制约地方寺庙的兴废
四、仕宦在地方寺庙建设中的角色转变
我国引进番薯的最早之人和引进番薯的最早之地
明代东莞教育兴人才盛
一、科甲远胜于唐、宋、元,也为清所不及
二、高官多
鸦片祸害与林则徐禁烟的辉煌成就
一、鸦片祸国殃民
二、道光前期禁烟,越禁越多
三、林则徐禁烟的辉煌成就
略论林则徐的禁烟策略
鸦片战争中英宣战问题研究
一、英国政府的宣战
二、清朝政府的宣战
三、事实上的战争
四、战争始端之探讨
结论
虎门炮台的历史演变
虎门地区清代海防遗存保护对策的探讨
一、虎门地区清代海防遗存的特点
二、虎门地区清代海防遗存的现状分析
三、虎门地区清代海防遗存的保护对策
论东莞敌后抗战的历史地位
一、日军全面入侵华南后,中国共产党首先在东莞地区举起华南敌后抗战的旗帜
二、东莞敌后战场,是中国共产党开辟的华南敌后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日本宣布投降时,中共中央确定东莞为华南抗日纵队的受降地区
东莞党组织华南敌后抗战的作用
一、率先组建人民抗日武装,使之成为全省首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
二、开辟大岭山抗日根据地,使之成为华南最早的抗日根据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