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万福庵遗址
(一)地理位置及地层堆积
遗址位于企石镇万福庵管理区(自然村)村东北的一处低矮台地之上。文化堆积主要分布于台地的东部。遗址北面大约8公里处为东江干流。在遗址的东侧清理了一处断面,地层堆积情况如下。
第1层:表土层。厚60—70厘米,灰黑色土,土质较松散,包含有清代及现代的砖瓦、瓷片等。
第2层: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厚度20—50厘米。黄褐色土,土质比较粘实,包含有较多的贝壳,初步鉴定主要是河口及淡水生的小型贝类。此层所见陶片多为泥质黄褐陶,上施赭红色彩,且一般涂有白色陶衣,亦有少许夹砂陶。此外,断面处还可见此层叠压着一座墓葬(未作清理),当属新石器时代墓葬无疑。
第2层之下即是生土。
该遗址破坏较严重,目前保存较好处仅有200余平方米。
(二)遗物
遗址采集标本不多,均为陶器残件,可辨认的器物有彩陶矮圈足盘和夹砂陶釜。
圈足盘 采∶1,圈足盘盘部残片。泥质黄褐陶,表面着一层白色陶衣,其上施赭红色条带状彩(图八:1)。采∶2,圈足盘残圈足。泥质黄褐陶,内外皆着白色陶衣施赭红色彩。内壁纹饰为点线纹与条带纹组合,器表饰以勾连状纹样,圈足顶端近盘处有圆形小镂孔(图八:4)。采∶3,圈足盘之残圈足。泥质黄褐陶,内外皆施赭红色彩。器表纹饰为条带纹,内壁为勾连状纹样。有一圆形小镂孔(图八:3)。采∶4,圈足盘之残圈足。泥质黄褐陶,外表饰赭红色勾连纹,内壁施点线纹(图八:5)。采∶5,圈足盘之残圈足。泥质黄褐陶,外表饰赭红色勾连状花纹并有一道刻划纹及两个圆形小镂孔(图八:2)。采∶6,圈足盘之残盘底。泥质黄褐陶,器表着一层白色陶衣,盘底端近圈足处施赭红色条带纹及点线状花纹(图八:6)。

图八 万福庵遗址陶器
1.圈足盘残片(1) 2、3. 残圈足(5、3)
4、5. 残圈足(2、4) 6. 残盘底(6)
釜 均为残碎的口沿或腹、底残片。夹砂灰黑陶或红褐陶,火候不高,陶色不纯,松散易碎。表面多饰细密的绳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