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城市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穗深港经济走廊中段,西、北靠广州,南连深圳,东邻惠州。东晋咸和六年(331)立县,初名宝安。唐至德二年(757)更名东莞,因在广州之东、境内盛产莞草而得名。1985年9月撤县建市,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现直辖4个街道、28个镇及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全市陆地总面积24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50平方公里。2013年末常住人口831.6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88.93万人。另有海外侨胞20多万人,港澳台同胞70多万人,是著名的侨乡。

东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已在这块土地上居住生活。东晋至清中期,古代东莞一直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影响重大的城市。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并写下凝重篇章。抗日战争时期,东莞又成为华南抗日的重要战场。1978年,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在东莞诞生,东莞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

2011年,东莞启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是衡量一个城市历史地位的标尺,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形象表达。城市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是名城申报和评估的重要定性指标之一,也是名城保护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开展了东莞城市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的专题研究。

该课题研究重点从两个角度展开,一是彰显东莞历史文化特色,即从文献及文化遗存中梳理和归纳东莞独有的历史文化特质;二是探讨东莞历史文化价值,即分析和研究东莞历史文化特质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经过反复提炼和推敲,东莞城市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可概括为“六个地”:

岭南文明重要起源地、发展地 东莞发现了迄今为止珠江三角洲地区最早的史前人类聚落遗存,是岭南文明重要起源地。秦汉到清中期,古代东莞作为珠江三角洲影响重大的城市,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岭南文明的内涵;历代对外交往频繁,东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课题组首次从地域、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往等方面,全面梳理、系统还原了古代东莞各历史时期的发展面貌。

中国近代史开篇地 东莞作为虎门销烟发生地、鸦片战争首发地及重要战场,确立了中国近代史开篇地的历史地位。课题组结合19世纪上半叶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背景,深入解析了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在东莞发生的根源,以及东莞对近代中西关系格局形成的重要影响。

华南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东莞组建了广东省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创建了华南最早的抗日根据地。课题组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和抗战史迹的价值分析,论证了东莞在华南抗战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改革开放先行地 1978年9月,东莞开办了全国第一家来料加工企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从一个农业县迅速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城市和现代制造业名城,为全国改革开放精彩而生动的缩影。课题组吸收了东莞发展模式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东莞改革开放的创举,论证了东莞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进典型和华南模式的主要代表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

岭南非遗交汇地 东莞地区广府、客家和疍家文化交汇发展,保留了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课题组运用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对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分类梳理,阐述了广府、客家、疍家的文化表征,揭示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岭南人文荟萃地 宋元以来,东莞人才辈出,被誉为岭南人才最盛之处。课题组梳理了东莞各历史时期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提炼了“忠义不屈、兴学重教、敢为人先”的人文精神,揭示了东莞英才代出的历史根源。

东莞城市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研究成果,为创建和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为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及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两个保护体系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此外,该研究成果还为外界了解东莞、研究东莞提供较为系统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