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城市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郑和下西洋的广东籍随员

陈忠烈

内容提要:在15世纪初的三十余年间,中国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远达非洲东岸。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航程最远的航海壮举。郑和下西洋的高级船员依法度配置,宦官和地方官还海陆分途沿路征发民夫,以充实船队。随同郑和远航的军民最多的一次几达三万人,如累计七次远航替换的人数,整个队伍更加庞大。

关于郑和下西洋随员的史料极其稀缺,据文献资料披露和相关研究成果,目前只清理出若干骨干成员,其人多出自江、浙、闽、粤等东南沿海数省。广东籍随员多出自东莞、新宁、归善、香山、海阳、海丰等沿海各县,尤以东莞为多。其中有连续两三代袭职相继者,有率领手下的人船集体来附者,有因“补役”而从征者,还有受“招谕”回归的东南亚华侨。

广东海域是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交通的要区,研究郑和下西洋的广东籍随员,对于开发郑和下西洋研究的新史料有相当大的作用;也有助于推进与郑和下西洋相关的政治制度、外交政策、华侨政策、经济活动等方面的研究,拓宽研究视野。

明永乐三年(1405)至明宣德八年(1433)遣郑和帅舟师七下西洋,历时近三十年,远达非洲东部沿海地方。郑和在宣德六年最后一次下西洋途经福建长乐天妃宫祷告神明时,以最精炼的语言概括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航程最远的航海壮举:“和等统率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齎币往赉之。所以宣德化而柔远人也。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由占城国、爪哇国、三佛齐国、暹罗国,直踰南天竺锡兰山国、古里国、柯枝国,抵于西域忽鲁谟斯国、阿丹国、木骨都束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宣德六年《长乐南山寺天妃宫之神灵应记》。原碑在福建长乐县,碑文见巩珍《西洋番国志》,中华书局1961年版之“附录2”。从中可窥见郑和下西洋率领着装备精良的远洋舰队,同时也是庞大的外交使团和商团,其人员组织是颇值得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