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05-22 18:41:56
封面
版权信息
文前
序言
导言
第一章 20世纪前半期中国杜威教育学派的概况
一、学派形成的基本条件
二、中国杜威教育学派的形成
第二章 20世纪前半期中国杜威教育学派形成的基础
一、20世纪前半期中国杜威教育学派形成的社会背景
二、中国杜威教育学派与早期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关系
三、中国杜威教育学派与蔡元培研究杜威之关系
第三章 中国杜威教育学派与杜威实验主义教育思想
一、郭秉文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秉持及践行(1915—1925年)
二、胡适对杜威思想的诠释及发展(1917—1948年)
三、蒋梦麟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秉持及实践(1919—1945年)
四、陶行知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继承及发展(1919—1946年)
五、陈鹤琴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秉持及践行(1921—1946年)
第四章 《民主主义与教育》在中国的百年传播
一、杜威访华讲学推动《民主主义与教育》传播
二、从“民本”到“民主”:译本源流
三、理论界的评论
四、曲折的影响历程
五、结语
第五章 行行重行行:杜威教育思想研究在中国
一、引进
二、深入
三、分化
四、复苏
第六章 重新发现杜威:中国近二十年杜威研究新进展
一、沟通杜威与马克思
二、沟通杜威与中国传统
三、发现“民主杜威”
四、发现“人文杜威”
五、结论
第七章 杜威教育哲学论述的方法
一、现象学方法
二、发生学方法
三、概念分析的方法
四、辩证的方法
五、反省思维的方法
六、结语
第八章 兴趣的限度:基于杜威困惑的讨论
一、小引:儿童中心 ——教育中的“哥白尼革命”
二、兴趣说与努力说:诉讼之真伪
三、教育改进:一条更艰难的路
四、进步的悖论:事的法则还是人的法则?
五、余论:教育的限度
第九章 品格如何培植?北大附中“书院制”的探索
一、问题背景
二、步入“共同生活”
三、在“共同生活”之中
四、意义与挑战
第十章 怎样建设教与学的“实验室” ——北大附小的“生命课堂”实践
一、让儿童自由地生长 ——中国大学附属小学的“实验”逻辑
二、教的“实验” ——生命课堂的知识与群落
三、学的“实验” ——生命课堂的行动与样本
四、整体育人的生命暗喻 ——小学杜威课堂实验的验证
第十一章 与杜威先生的跨时空交流:开启实验学校的2.0时代
第十二章 杜威在华讲学图
附录一 杜威在华讲演目录
附录二 杜威著作及中译本(1949年前)目录
参考文献
一、中文部分
二、英文部分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