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1-04 17:54:07
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引言
第一章 历史·小说:“史蕴诗心”与“话语体系”
第一节 “史笔”与“诗心”
第二节 史家立场与演义趣味
第三节 “泛谋略化”与“去诗心化”
第四节 封建迷信、浪漫主义或现实主义
第五节 循环与进化
第六节 小说间的比赛
第七节 名著的“高下”
第二章 文本·社会:“前现代”说的“洞见”与“不见”
第一节 刘备“吃人”与“人的文学”
第二节 “弱势群体”与“乱世英雄”
第三节 “非事实中”如何“觅出事实”
第四节 赤子之心与英雄情结
第五节 以《红楼》之眼看《三国》
第六节 社会影响:历史主义与普遍主义
第三章 作者·文本·读者:误读的内在理路和外围因素
第一节 解读的前提与意义的阐发
第二节 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
第三节 “对外宣传”与“衷心底蕴”
第四节 关于“垮掉的一代”:读者的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
第五节 “爱情”及其他:语言、文体与误读
第六节 俯仰之间:阅读的视角问题
第七节 “影响的焦虑”
结语
附录1 《三国演义》与民俗文化初探
附录2 论“桃园结义”
附录3 天道的循环与人道的悲剧——《三国演义》的讲史基调
附录4 论“柴堆三国”——以《三国演义大辞典·传说故事》为例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