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5-11 15:24:03
封面
前折页
书名页
丛书编委会
代序一 在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大会上的讲话(2015年12月26日)
代序二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新中国70年成功实践暨第四届全国党校系统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科研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年7月20日)
丛书出版说明
第一章 同一时代的不同选择
第一节 德意志的命运与社会概念的凸显
第二节 社会概念群的“发明权”之争
第三节 重要术语译名与时代特征
1.“Volk”与“Nation”(民族)
2.“Besitz”(占有)、“Eigentum”(所有)与“Aneignung”(领有)
3.“Gut”(财物或财富)
4.“Bildung”(教化)
5.“das Recht”(法、权利)、“das positive Recht”(实证法)、“das Gesetz”(法律)
6.“Polizei”(福利行政)
7.关于词语拼写方法的说明
第二章 德意志统一民法之争与社会概念的渊源
第一节 何谓德意志统一民法之争
第二节 蒂堡:民法是规范市民关系的法律数学
第三节 萨维尼:借罗马法缓和市民关系的剧变
第四节 黑格尔:从身份社会到市民社会
一 司法环节与市民个体的教化
二 从身份所有权到人格所有权
三 市民社会的辩证法
第五节 理性、历史与自我意识
一 从普遍历史到历史主义
二 民族精神与绝对精神
三 现代市民关系或市民社会的出场
第三章 市民社会与理性国家
第一节 施泰因:萨维尼批判和黑格尔批判
第二节 马克思:历史法学派批判和理性国家观反思
一 历史法学派批判
二 理性国家在社会现实中的困境
第四章 施泰因的社会概念
第一节 文明理念与社会:1842年《今日法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一 社会与社会学
二 文明理念与无产阶级的产生
三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分野
第二节 资本与劳动:1850年《法国社会运动史》
一 单个人的困境与人的共同体
二 国家的概念和原理
三 社会的概念和原理
四 不自由的概念和演变
五 自由的原理
六 政治运动:政治改革和政治革命
七 社会运动: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
第三节 施泰因社会概念的演进及其思想渊源
第五章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最初批判与作为中介的施泰因
第一节 马克思与施泰因之间可能的交往
第二节 施泰因中介:马克思与科尔布关于共产主义的争论
第三节 市民社会与国家的现实分离
第四节 社会解放与无产阶级
一 政治解放的限度和社会解放的可能性
二 无产阶级的发现
第六章 马克思共产主义转向和新的社会概念
第一节 异化劳动与新的无产阶级概念
第二节 交往异化与人的社会本质[21]
(一)货币作为交往异化的中介
(二)货币对人的支配从社会扩展到国家
(三)人的社会本质
第三节 新的共产主义概念和新的社会概念
(一)私人所有权与无产阶级的本质
(二)早期共产主义批判
(三)新的共产主义概念
(四)新的社会概念
(五)黑格尔与马克思:否定的否定=共产主义
第七章 两种社会概念的比较
第一节 市民社会与社会
第二节 实证主义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观
一 社会不自由的根源:劳资矛盾与封闭社会
二 社会自由的途径:自由人的联合体与流动社会
参考文献
后记
版权信息
后折页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