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马克思与施泰因:社会概念的比较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重要术语译名与时代特征

霍布斯鲍姆在描绘1789~1848年的革命时代时曾说:“词汇经常是比文献更响亮的证言。”[40]在他看来,今天为我们所熟知的很多术语或者概念就是在那段时间发明出来,或者说是在这个时期获得了现代意义。英国思想家以赛亚·伯林也持类似的看法,甚至表达得更为彻底,“对我们今天来说,它们(即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西欧形成的关于社会的、道德的、政治的和经济的概念、语言风格、甚至是比喻和隐喻——引者注)仍有着更深层次的重要意义,因为无论这些观念是新生的还是旧有的,是革命的还是反革命的,在它们的特殊领域中,它们都形成了直到今天我们的生活所依赖的基本的智识资本,我们对之几乎没有补充”。[41]本书关注的主要概念和问题也属于这个时段,确如霍布斯鲍姆和伯林所说,所涉及的一些术语和概念的变化本身就反映了历史变迁和时代特征。术语和概念的变化有时会引起一些误解,不过也为我们理解过去的时代及其与我们今天生活的关系提供了证据和线索。这里就本书主要涉及的一些德文词语或概念进行简要的辨析,更为具体的讨论将在后面的有关章节中进行。另外,为了比较不同思想家使用的概念,避免由于中译本的不同译法而遮蔽了概念之间的相关性或者差异性,本书部分引文参照德文或英文原文对中译文做了改动。后文中注明“译文有改动”的引文,都属于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