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3-01 17:29:14
封面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认识中药
第一节 中草药的分类
第二节 中草药的产地
第三节 中草药的四性五味
第四节 中草药的归经
第五节 中草药的升降沉浮
第六节 中药五味的宜忌
第二章 中药配伍中的宜忌
第一节 中药配伍
第二节 君臣佐使,搭配有道
第三节 中药“十八反”
第四节 中药“十九畏”
第五节 药方的组成变化
第三章 中药的煎煮
第一节 中药煎熬前要进行浸泡
第二节 煎煮容器精挑细选
第三节 煎药用水很关键
第四节 煎煮的火候及时间
第五节 煎煮次数有窍门
第六节 常用的入药方法
第四章 中药养生辨清体质
第一节 平和体质首选的中药及药膳
第二节 气虚体质首选的中药及药膳
第三节 阳虚体质首选的中药及药膳
第四节 阴虚体质首选的中药及药膳
第五节 血瘀体质首选的中药及药膳
第六节 痰湿体质首选的中药及药膳
第七节 湿热体质首选的中药及药膳
第八节 气郁体质首选的中药及药膳
第九节 特禀体质首选的中药及药膳
第五章 中药养生四时有别
第一节 春季滋补养生的中药及药膳
第二节 夏季清热解暑的中药及药膳
第三节 秋季滋阴润肺的中药及药膳
第四节 冬季温润补元的中药及药膳
第六章 补气中药
第一节 人参——补气第一圣药
第二节 党参——补中益气养肝血
第三节 西洋参——补气养阴清虚火
第四节 太子参——补气生津润肺燥
第五节 黄芪——补气固表利尿排毒
第六节 白术——补气健脾第一要药
第七节 山药——补脾益气,生津益肺
第八节 白扁豆——补虚止泻,药食两用的佳品
第九节 甘草——调和诸药,药中“国老”
第十节 刺五加——益气健脾,延年益寿
第十一节 绞股蓝——补气延寿,“秦巴人参”
第七章 补血中药
第一节 当归——血虚能补,血枯能润
第二节 何首乌——养血填精补肝肾
第三节 阿胶——补血活血,补虚润肺
第四节 鸡血藤——通筋活络,补血养血
第五节 熟地黄——补血养阴,填精益髓
第六节 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第七节 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第八章 补阳中药
第一节 鹿茸——补肾阳,益精血
第二节 冬虫夏草——益肺止血,补肾阳
第三节 肉苁蓉——润肠通便,益精血
第四节 杜仲——安胎强筋,补肝肾
第五节 巴戟天——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第六节 补骨脂——补肾壮阳,温脾止泻
第七节 蛤蚧——助阳益精,补肺益肾
第八节 淫羊藿——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第九节 韭菜子——强筋壮骨,壮阳固精
第十节 蛤蟆油——补肾益精,养阴润肺
第九章 滋阴中药
第一节 女贞子——滋补阴血第一圣物
第二节 银耳——滋阴润燥益肾阴
第三节 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第四节 南沙参——养阴清肺,补气化痰
第五节 枸杞子——明目润肺,补肝肾
第六节 百合——养阴润肺,安心神
第七节 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第八节 天冬——滋阴润燥,清火生津
第九节 石斛——养阴清热,益胃生津
第十节 玉竹——滋肺阴,养胃阴
第十一节 黄精——补气养阴,健脾润肺
第十二节 龟甲——滋阴潜阳,益肾健骨
第十章 解表发散中药
第一节 麻黄——疗伤寒,解肌第一药
第二节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
第三节 紫苏——发表散寒,解鱼蟹毒
第四节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
第五节 葛根——解肌透热,生津止渴
第六节 桑叶——疏风清热,清肝明目
第七节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
第八节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第十一章 清热药
第一节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
第二节 决明子——清热明目,清肠通便
第三节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第四节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第五节 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第六节 蒲公英——解毒消肿,清肝热
第七节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第八节 紫草——清热凉血,解毒透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