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2-18 17:16:26
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研究项目团队
献词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气候变化2023》
《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
《2022年中国气候公报》
《2022年CO₂排放》
重要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气候问题中国路线
中美气候问题对话历程
序一 创新碳排(放)责任机制 共建全球生态文明
序二 以理论和制度创新推动实现碳中和目标
前言
第1章 全球碳中和的目标、进展、问题和挑战
1.1 全球碳中和目标
1.2 全球碳中和进展
1.2.1 《巴黎协定》缔约方的碳减排承诺
1.2.2 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排情况
1.2.3 全球碳定价机制现状
1.3 全球碳中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3.1 全球气候灾害越来越频繁与严重
1.3.2 1.5℃控温时间窗口或已关闭
1.3.3 碳中和长期目标与各国发展短期目标间的矛盾
1.3.4 碳中和议题政治化,气候谈判格局日趋复杂
1.3.5 气候变化经济学基础理论发展迟缓
1.3.6 碳中和政策工具仍在探索中
1.4 全球碳中和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1.4.1 中国碳排放现状
1.4.2 中国双碳政策进展
1.4.3 中国碳中和进程取得的成就
1.4.4 中国双碳目标面临的挑战
第2章 全球气候问题的哲学、社会学和法学讨论
2.1 气候与环境:人类挑战与“公地悲剧”
2.2 气候共识起点:人类命运共同体
2.3 碳排放权与人权
2.4 减碳的责任谁承担:生产者还是消费者
2.4.1 国际贸易的碳排放责任出口
2.4.2 消费者担责的合理性
2.5 国家与地区的利益平衡:气候治理的不可能三角
2.6 世界气候问题的解决之道
2.7 全球气候问题的中国担当
2.8 当前气候问题的重大变量
2.9 珍惜取得的成果,明确人类目标,加快行动
第3章 气候变化经济学发展现状与实践
3.1 全球气候问题的经济学定义
3.2 气候变化经济学基础理论
3.2.1 庇古税原理
3.2.2 科斯产权理论
3.2.3 威廉·诺德豪斯气候问题解决方案
3.2.4 斯特恩报告
3.2.5 气候变化经济学相关基础理论的综合评述
3.3 气候变化经济学关键挑战
3.4 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现状和主要成果
3.4.1 气候变化经济学模型与气候科学模型集成研究
3.4.2 价格协调机制:碳税与碳成本测算
3.4.3 定量减排机制1: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
3.4.4 定量减排机制2: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与碳市场
3.4.5 碳边境调节机制
3.4.6 碳减排地区责任和经济影响
3.4.7 碳减排技术产业补贴政策
3.4.8 总结
3.5 国际碳税实践
3.5.1 国际碳税发展状况
3.5.2 中国碳税进展
3.6 国际碳市场实践
3.6.1 全球碳市场发展现状
3.6.2 中国碳市场实践:热情高涨、现实骨感
3.6.3 当前碳市场主要问题和变革的迫切性,以中国为例
3.7 碳中和之路:碳税还是碳市场
3.8 全球气候问题的真命题
3.9 第三条道路:消费者责任为主视角的全球碳中和解决方案
第4章 全球气候问题原点
4.1 全球气候问题的两个公设
4.2 全球气候问题的七个公理
第5章 新碳排放责任机制
5.1 两个假设
5.2 三个基本原则
5.3 新碳排放责任机制下碳排放责任的确认与现有方案的对比
5.3.1 现有方案的碳排放核算机制
5.3.2 当前碳排放核算与新碳排放责任机制下碳排放责任核定的区别
第6章 基于CELM的国家碳减排体系与实施方案建设
6.1 基于CELM的“1+1”碳减排体系
6.1.1 国家金碳工程:碳票管理系统
6.1.2 组织碳存量抵消:国家统一负碳碳市场
6.2 CELM碳减排体系实施与运行方案
6.2.1 国家立法制定碳排放责任体系
6.2.2 建立一个覆盖全社会的“碳票管理系统”平台,实现碳足迹全数据管理
6.2.3 碳源数据核定和系统输入
6.2.4 碳票系统自运营
6.2.5 建立基于CELM的国家级统一负碳碳市场
6.2.6 每个组织按季进行汇算清缴
6.2.7 终端销售组织出售产品时代收碳费
6.2.8 组织碳账户的会计处理
6.3 建立家庭碳账户、推动全民减碳
6.3.1 推动全民减碳的必要性
6.3.2 居民碳减排机制设计原则
6.3.3 当前碳普惠机制方案、进展和局限
6.3.4 家庭碳账户的应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