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21 18:01:09
封面
版权信息
主编絮语
[学术书评]
关于理想的刑事诉讼
一、引言
二、选择直面的姿势
三、其人其书的特色
四、冤案的内生机制
刑事诉讼模式的历史叙事——与邓子滨教授商榷
一、缘起: 13世纪以前欧洲的诉讼模式及1215年遭遇的危机
二、殊途: 英格兰和欧洲大陆的分道扬镳
三、同归: 欧洲大陆对纠问式模式的扬弃
四、同归: 英国对控诉式诉讼的扬弃
五、结语
破除刑事法研究的三重藩篱——读邓子滨《刑事诉讼原理》
二、破除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的藩篱
三、破除理想与现实的藩篱
四、破除理论与实践的藩篱
刑事诉讼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觉醒——读邓子滨研究员《刑事诉讼原理》
二、没有程序 法治什么都不是
三、重新反思刑事诉讼目的论
四、完善刑事强制措施理论体系
五、余论:两点疑问
刑事证据原理如何展开——邓子滨教授《刑事诉讼原理》证据部分介评
一、刑事诉讼(法)中的真相
二、刑事证据(法)的基本概念
三、证据排除规则的体系
四、案件事实认定应当如何进行
构建刑事诉讼法解释学的基础——读邓子滨著《刑事诉讼原理》
一、绪论
二、《刑事诉讼原理》的构造与内容
三、结语
如果没有“美人赋”1——从中国古典文本品《刑事诉讼原理》
一、“漂泊者”的幸运
二、“陌生客”的经验
三、“老实人”的恶毒
四、“好色客”的程序
五、“纳蕤思”的自恋
[理论前沿]
论刑法教义学的去哲学化1
一、刑法教义学的哲学化倾向
二、法教义学的本质特征:实践导向
三、“实然”和“应然”的混淆
四、民主原则对法哲学的封锁
刑法、刑罚制度的正当化根据论与犯罪化论、犯罪论1
一、序言
二、刑罚理论的变迁与刑法理论——正义模式
三、刑法、刑罚制度的正当化根据论——何以要惩罚?
四、犯罪化论的构造
五、犯罪论之一:危害、犯罪及家长主义
六、犯罪论之二: 不正
七、犯罪论之三: 展望性非难
八、量刑论——均衡原理
九、结语
不明确刑法规范的合宪性控制——以寻衅滋事罪为例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刑法的明确性困境
二、法治与民主:刑法明确性原则的宪法基础
三、解释而非审查:刑法明确性的主要实现途径
四、寻衅滋事罪的合宪性控制
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的刑法中的行为概念1
一、关于刑法中行为概念的讨论
二、拉德布鲁赫这篇论文的核心命题
三、拉德布鲁赫对这篇论文的背弃
违法性之“法”与不法之“法”——刑法教义学中的违法性与不法
一、导论
二、不法与违法性
三、违法性之“法”
四、不法之“法”
五、不法之“法”与违法性之“法”的区别
六、结论
法律情况不明中的禁止错误1
刑事司法、人工智能系统和人权1
二、自动化如何改变犯罪控制?
三、AI系统与法律的冲突
四、讨论: 解决方案
[共同犯罪]
参与和不作为1——综述德国刑法中可能涉及的“不作为犯中的参与”以及“参与中的不作为”
一、出发点: 《德国刑法典》体系
二、不作为犯中积极作为的参与
三、参与中的不作为
四、总结
北欧刑法中的犯罪参与:同一主题的各种变体1
二、一个初步的比较观察
三、丹麦与挪威
四、瑞典与芬兰
五、比较分析
我国犯罪参与体系的教义学解构
一、“固执己见”:形式单一正犯体系的保守与执拗
二、“墨守成规”:功能性单一正犯体系的固守与修正
三、“张冠李戴”:区分制体系的移植与强推
四、“正本清源”:我国犯罪参与二阶判断的可行性与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