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危机应对迷途“迷”在哪里
如前文所讲,经过一段时期的管理变革,各企业的管理水平的确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这真的让企业达到脱胎换骨的程度了吗?国内制造企业似乎很少因为这些改善成为行业龙头或者世界级企业(华为除外),也没有哪家企业敢自称完全精益型企业。为何?是改善投入不足?是企业人员的技能不足?是顾问的水平不足?还是其他原因?
在笔者看来,主要有四个方面制约了企业的成长和改善。
其一:长期的技术匮乏、资金匮乏,让企业形成了以追求先进技术和节约成本为核心的管理思想。
众所周知,我国的现代化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起步晚,绝大部分是在改革开放后才逐渐建立起来的。那时,美国企业已经发展了半个世纪以上,欧洲、日本的企业也至少比我们早发展了30年。此外,西方国家一直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再加上那时国内经济发展持续低迷,企业家们一没有资金,二没有技术,拥有的只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尚未完全开发的市场。在这种状态下,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为数不多的资金只能用来追求技术,其他的都要为此让道。所以企业家们在管理上追求有什么样的菜,就做什么样的饭,差不多就行。长此以往,管理并不被认为是一门科学。这种思想阻碍了企业对管理技术的追求。
其二:在企业初创团队创业成功后,其成功的密码成了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制约因素。
在创业初期,大家都是一腔热血打天下,哪怕是睡地铺、吃窝窝头,也在所不辞。可这种豪情和精神在创业成功后很可能成为企业变革的阻力。一方面,创业的成功给了大家极大的自信,让大家自以为凭借创业时期的做法和管理方法,就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根本无须改变;另一方面,在创业成功后,业务量变大,成员将各自负责一项业务,这些业务便成了各个成员的私有领地,谁也不能动,否则就是抢夺利益。如此种种,就成了企业变革的阻力。
其三:急功近利思维作祟。
很多企业在进行管理变革时,给每一项变革都设定了短期的(如一季度、半年、一年等)经济指标,届时一旦发现经济指标未达成,就立即解散团队,更改变革方向,甚至又回到原来的老路上。久而久之,管理变革就成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鸿沟。大家要明白,管理变革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企业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去实践、去革新。这就是古人常说的“日日新,又日新”。所以进行管理变革要着眼未来,在认定方向之后,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坚持前行,不能以短期利益为考量,更不能稍有风吹草动就从头再来。
其四:管理变革团队的能力不足。
法无常法,势无定势,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每家企业的状况并不完全一致,所以管理方法也不能完全一致。然而在进行管理变革时,很多企业往往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一些低价位的管理咨询团队来进行。
低价位的管理咨询团队在进行管理变革时只能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生搬硬套,不可能为企业量身定做一套属于自己的管理变革方案,其变革结果可想而知,自然不尽如人意。
企业管理咨询行业并无标准,行业内从业人员的经验及能力参差不齐,有些从业人员做过国际著名企业的高阶管理工作,这些人员懂得优秀企业的管理方法,再加上高超的管理技巧,自然可以因势利导,根据企业的状况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的管理变革方案;有些从业人员仅在国际著名企业从事过基层管理工作,未经历高阶管理职位的历练;还有一些从业人员在从学校毕业后就开始从事咨询工作,未经历过相应的高阶管理职位历练,仅懂得一些未经实践的管理知识,管理方法不足,自然就不能为企业的变革提供好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