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建材行业投资:存量时代龙头崛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2 周期建材

水泥

水泥是建筑用的胶黏材料,现代水泥一般是指1824年英国人阿斯普丁发明的“波特兰水泥”,它的大规模应用对推动城市化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水泥的生产过程可被概括为“两磨一烧”,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原料,先经粉磨制成生料,在窑内经过高温煅烧制成熟料,再经过二次粉磨制成水泥。熟料的原材料包括石灰质原料、黏土质原料、校正原料。水泥的原材料包括熟料、石膏、混合材等(见图1-3)。

水泥作为建筑结构性主材用量庞大,没有同等体量的替代品。根据中国水泥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水泥熟料产能百强榜,上榜的100家企业累计水泥熟料年产能达18.43亿吨,对应每年生产23.63亿吨水泥。从统计局公布的大宗商品产量数据看,主要替代品木材、钢铁等都达不到水泥的消耗量级,价格也较水泥昂贵许多倍(水泥价格一般在400~500元/吨)。

水泥生产企业对于上游的煤炭、电力、石灰石企业是价格接受者,对下游有一定议价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发改委)及各级政府对水泥上游的煤炭、电力、矿山拥有较强的把控,一定程度上掌握定价权,所以水泥生产商对于上游是既定价格接受者,议价能力较弱。面向下游不同客户,水泥生产商的议价能力是不同的:①对于直销基建、重点工程,产品定价能力弱,供给产品以高标散装水泥为主,长协供货周期在2~3年,定价较市价更稳定;②直销供给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产品议价能力较强,占行业一半以上的用量,由水泥生产企业报价,更新频率以周度计,价格反映供求变化随时调整;③经销商主要以袋装水泥为主,水泥生产企业议价能力最强,用量占比在1/3左右。

图1-3 水泥产业链及研究框架

一个大型的熟料基地建成以后具备排他性,首先是因为区域市场的容量有限,而水泥是受制于覆盖半径的,客观条件并不允许过剩产能生存;其次,一个经过精心选址,高密度建设的熟料基地拥有较强的成本优势,尤其是像海螺水泥、华润水泥这种有大江大河运输优势的企业,有更强的“护城河”;最后,高品位的矿山资源是稀缺且不可再生的,水泥企业拿下大型矿山后,一般会拥有20年以上的开采权,实现排他性的区域资源垄断。

中国从清末开始引进国外水泥技术,经历了立窑、湿法回转窑、2000吨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5000吨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发展基本都是先购买国外成套技术装备,再进行自主研发,实现设备的国产化。设备的技术换代导致更新周期时间较长。从1985年开始中国水泥产量已经达到全球第一的水平,但是在这之后的30年时间里,仍然经历了1992年、2003年、2006年、2009年四个水泥产量增长高峰期,行业中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也经历了快速扩张,在2014年以后进入发展的成熟平台期,扩张速度明显放缓。

中国既是水泥制造大国也是水泥制造强国,装备技术水平领先全球。2021年中国水泥产量约占全球55%,自主研发成套技术装备,低温余热发电、水泥窑协同生活垃圾处理、污染物超低排放、万吨级成套技术装备技术领先全球,并且开始向海外输出产能,水泥上市公司重点布局东南亚、中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水泥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包括港股的中国建材,A股上市公司包括海螺水泥、天山股份、上峰水泥、华新水泥、冀东水泥、塔牌集团、万年青、福建水泥等。

玻璃

玻璃是我们生产生活中最常见的建筑材料之一,按加工工艺可分为平板玻璃和深加工玻璃。平板玻璃经过深加工后可得到镀膜玻璃、钢化玻璃、夹层玻璃、中空玻璃等。按照下游应用领域可分为建筑玻璃、汽车玻璃、光伏玻璃、电子玻璃、药用玻璃等。其中,技术壁垒较高的为电子玻璃和药用玻璃。电子玻璃根据用途可以分为视窗防护盖玻璃(盖板玻璃)和基板玻璃,盖板玻璃主要是用于对触摸屏的触控模组、显示屏和非触摸屏的显示屏进行保护的透明镜片,如触摸屏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各类自助终端、大屏幕触摸式电子白板等。基板玻璃是构成显示模组的重要部件,下游应用主要是LCD面板和OLED面板(通常是由两块基板玻璃中间夹着液晶组成)。药用玻璃是专门用于药品包装的玻璃,目前主要应用于冻干剂瓶、粉针剂瓶、水针剂瓶、口服液瓶及输液瓶等。

按照生产制造工艺,平板玻璃可分为浮法玻璃、压延玻璃、引上法平板玻璃、平拉玻璃。目前中国平板玻璃主流的生产工艺是浮法,占到平板玻璃产量的85%以上。压延法近年来主要用于生产超白镀膜压延玻璃,下游主要用于太阳能多晶硅面板的封装。玻璃产业链见图1-4。

浮法玻璃深加工按加工工艺可分为钢化玻璃、夹层玻璃、中空玻璃及镀膜玻璃,终端下游包括建筑和家具、家电、汽车、高新技术(显示器、光伏)等领域,需求量占比分别为70%、15%、5%和10%。

从电子玻璃生产工艺看,玻璃基板的主流工艺为溢流下拉法、浮法、流孔下拉法。盖板玻璃主要原材料为超薄平板玻璃,经过切割、CNC精雕、减薄、强化、镀膜、印刷等工艺处理后,具有防冲击、耐刮花、耐油污、防指纹、增强透光率等功能。

玻璃上游主要涉及石英砂、纯碱、石灰石及能源相关行业。从成本拆分看,浮法玻璃及压延玻璃生产成本构成相似,燃料动力(占比约40%)及原材料(占比约40%)均为两种工艺的主要成本。

图1-4 玻璃产业链示意图

国内玻璃行业按照下游应用主要可以分为建筑玻璃、光伏玻璃、电子玻璃、药用玻璃等子行业。

(1)建筑玻璃 行业主要龙头均多元化发展。信义玻璃专注于优质浮法玻璃、汽车玻璃以及节能建筑玻璃的生产,其浮法玻璃产能规模居国内首位。旗滨集团是国内建筑玻璃原片龙头企业之一,主要产品包括浮法玻璃原片、节能建筑玻璃、高铝电子玻璃、中性硼硅药用玻璃、光伏新材料等。南玻集团主要生产浮法玻璃、工程玻璃、光伏玻璃、超薄电子玻璃等产品。其他国内代表企业包括金晶科技(以玻璃、纯碱及其延伸产品为主)、北玻股份(玻璃深加工设备和玻璃深加工产品)、耀皮玻璃(浮法玻璃系列产品和中空玻璃产品是“中国名牌产品”)。

(2)光伏玻璃 已形成信义光能、福莱特双寡头格局。信义光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玻璃制造商,此外还涉足光伏电站EPC、光伏电站投资运营等环节。福莱特是国内第一家、全球第四家取得瑞士SPF认证的光伏玻璃企业。其他国内代表企业有凯盛新能(在超薄光伏玻璃生产技术上处于重要地位)、亚玛顿(专注于光伏镀膜玻璃、超薄物理钢化玻璃和双玻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

(3)电子玻璃 主要分为基板玻璃和盖板玻璃两种。盖板玻璃(视窗防护盖玻璃)是加于显示屏外,对触控模组、显示模组进行保护的透明镜片。基板玻璃是液晶玻璃面板的重要原材料,主要包括LCD面板和OLED面板。虽然国内部分厂商已能够批量生产G6及以下尺寸的基板玻璃,但在G8.5及以上的大尺寸基板玻璃生产方面,国内企业仅具备冷端加工能力,热端熔炉核心技术只被少数国家所掌握,国产化制造能力较弱。盖板玻璃原片行业壁垒较高,主要由外资企业占据,代表性企业有康宁玻璃、日本AGC、电气硝子、德国肖特等。我国盖板玻璃原片生产企业有旗滨集团、旭虹光电、南玻集团和彩虹股份等,目前国产替代的进程在加快。主要上市公司包括:凯盛科技,主要产品为显示/触控模组、电子玻璃及氧化锆等新材料,具备折叠屏用UTG盖板原片-深加工一体化生产能力(国内唯一),与华为合作取得UTG性能提升专利;南玻集团近年来拓展了电子玻璃业务,公司高铝二代(KK6)产品顺利产业化,国内高端客户大量使用,同时高铝三代(KK8,康宁GG7的替代品)也已完成认证。

(4)药用玻璃 药用玻璃是药用包装材料之一,按材质可分为硼硅玻璃和钠钙玻璃,硼硅玻璃可分为低硼硅、中硼硅和高硼硅玻璃,按生产工艺可分为模制瓶和管制瓶。目前上市公司包括山东药玻、正川股份、力诺特玻。其中山东药玻是国内模制瓶龙头,主要产品包括模制瓶、棕色瓶、管制瓶、丁基胶塞等,模制瓶在中国市场份额超80%,近年积极布局中硼硅模制瓶、中硼硅玻璃管、预灌封等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