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拖延症:写给年轻人的7个行动指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05/约拿情结:为什么我无法安心追求成功?

凌素的大学主修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偶然的一次机会,她参加了校内举办的一个集体心理学的课程。随着课程的深入,她发现自己对心理学非常感兴趣,是她真正喜欢的领域。

课程要求,每周交一份2000~3000字的心理学文章。凌素觉得太过简短的篇幅无法透彻地分析问题,便将文章的字数设定在5000字。想法是好的,可她总是因为其他原因而拖延,错过正常递交的时间。到了期末,要撰写论文时,她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却还是没有如期递交,结果这个课程只得了70分。

结合凌素的平日表现,教授找她谈了一番话。在交谈的过程中,教授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认为,你似乎有点儿害怕……”凌素本以为教授会说“失败”,没想到教授说的却是“成功”。凌素简直震惊了,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她竟然害怕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好。

实际上,接触心理学后,凌素就想过转专业,且教授也很看好她。如果她转了专业,就意味着她要和一群新的同学和老师相处,走一条与之前设想的不一样的职业道路。她能够听到内心的召唤,却有一股力量拽着她,让她不敢去追随。因为这意味着很多改变,也会让她觉得自己真正擅长某个领域,这跟她惯常低调谦卑的形象完全不符。在她的信念里,似乎只有处处优秀、被父母视为骄傲的姐姐,才有这样的资格。

成功的体验是美好的,可许多人在面对成功的时候,内心却是矛盾的。他们想把事情做好,无意识中的焦虑又让他们适得其反,结果就导致了拖延。

林杉是一位建筑设计师,心心念念将来有一天能拥有自己的设计公司。然而,工作这些年,那些新奇的创意多半都只存活在他的脑海,鲜少会跃然纸上。整个设计院里,没有谁愿意跟林杉合作,因为他有严重的拖延倾向,总是不能在最后期限之前截稿。林杉自己也觉得痛苦,为什么不能把设计在电脑上绘制出来,让所有人看见呢?

其实,林杉希望别人喜欢他的设计,但如果有人称赞他,他又会感到不安。所以,他的注意力多半都集中在自责与自愧上。在一次心理咨询中,林杉终于逐渐看清了自己的内心,并说出了那份不安到底是什么?

“如果我做得特别好,我开设了自己的公司,那么我就会成为周围人关注的焦点。他们会在意我的生意是否成功,期待我是否能够不断拿出有创意的作品……我害怕那种期待,要满足这种期待的话,我必须不断地加压、不停地工作。那样的话,我可能就没有自由去享受生活的乐趣,以及懒散的惬意。”

很显然,用拖延逃避成功的林杉,其实是害怕成功之后,别人对加大对自己的期待,这让他感到焦虑。这就如同跳高,你一次又一次地努力,终于越过了1.2米高度的横杆。然后,你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把横杆升高了。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成功的渴望,远比对成功的畏惧,更容易被识别出来。正因如此,很多拖延者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们总是拖延或不参与竞争,目的是把自己的优秀掩藏起来,逃避成功及其附带的某种“威胁”。

对于这样的现象,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其称为“约拿情结”,并在笔记中这样描述道:“我们害怕变成在最完美的时刻和最完善的条件下,以最大的勇气所能设想的样子。但同时,我们又对这种可能极为推崇。这是一种对自身杰出的畏惧,或躲开自己的卓越天赋的心理。”

为什么叫“约拿情结”呢?这源于《圣经》里的一段记载。

先知约拿奉上帝之命,前往尼尼微城去传信息。这是一项难得的使命和荣誉,也是约拿一直以来向往的。可是,当他完成了这项使命,看到荣誉摆在自己面前时,却感到了恐惧。于是,约拿把自己隐藏起来,不让别人纪念他,并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是不得已的,是承蒙神的恩典才完成的,名不副实。借助这样的方式,约拿想把众人的目光引到神那里去。

明明很渴望机遇,却在机遇到来的那一刻,选择了退缩与逃避,这就是“约拿情结”。正因为这一心理的存在,很多人不敢去做自己原本可以做得很好的事,甚至逃避挖掘自身的潜力。这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不容易理解,但这的确是事实:人们渴望成功,却也害怕成功,因为凡事皆有代价。抓住成功的机会,意味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面对许多无法预料的变化,并承担可能失败的风险。

【终结之战】:怎样摆脱约拿情结,走向自我实现?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约拿情结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和社会现象,其产生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其一,如果早年因自身条件的限制,经常产生“我不行”“我做不到”的想法,即便日后有足够的能力,惯性也会让一个人保持这种自卑的心态。

其二,如果周围环境没有办法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和机会帮助一个人成长,那么他就很容易“患得患失”,从而丧失有利的发展机会。

其三,如果所处的社会文化过分强调“低调谦虚”“不要出风头”,为了迎合大众心理,人也可能会隐藏光芒,自甘平庸。

那么,要如何才能摆脱约拿情结的束缚呢?

当你在靠近自己渴望的目标的过程中,一旦心里隐隐产生想要逃避的想法时,你要知道,这是你的防御机制在发挥效用,你在试图退缩到自己内心建立的安全堡垒中。意识到这是防御之后,就要鼓起勇气打破它,过程必然伴随着痛苦,因为远离了舒适区。

正所谓不破不立,只有打破原有的心理防线,才能逐渐扩大心理领域,彻底地改写生活。有时候,小试一把,获得的鼓励和肯定,会成为下一次行动的驱力。生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一个选择面前都存在进退的冲突,如果每次都选择勇敢地前进一步,那么积累起来,就是不可小觑的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