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拖延症:写给年轻人的7个行动指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04/惧怕失败:要是不开始,永远都不会失败

大学毕业的第一年,艾琳的职场之路走得颇为坎坷。

第一份工作是经人介绍去的,在一家电子科技公司做商务代表。涉世不深的她,不擅长处理矛盾,还满心傲气。结果,因对人事部的调动不满意,冲动辞职。当时觉得很解气,可生活很快就陷入拮据中。更糟糕的是,没有工作经验和一技之长的她,连续三个月都在奔忙着去各个公司参加面试,却没有一家给予回复。

某个周五,终于有一家销售煤矿设备的小公司录用了艾琳,并约定下周一上班。就在那天上午,艾琳在人才市场和一位医疗器械公司的女主管相谈甚欢,对方很看好艾琳,并邀请艾琳当天下午去公司详谈。

从规模和行业上来说,艾琳更倾向于后者。那天下午,她如约去了医疗器械公司。这家公司的硬件条件很好,主管开出的工资也不低,可艾琳却没有当即同意,说回去考虑一下,再给对方答复。那个周末,艾琳满心想的都是这件事,可她却迟迟没有给那位女主管打电话。

周一早上,艾琳径直去了那家销售煤矿设备的小公司。事实上,她并不喜欢这份工作,甚至有预感在这里做不长久,只是临时给自己找个安顿罢了。至于医疗器械公司那边,她假装一切都没有发生过。时隔十几年后,艾琳回想起那件事,感慨颇多:“当初拖着不敢给医疗器械公司那边回复,一是希望对方放弃我,二是不想承受努力之后不能如愿以偿带来的羞辱。我见证了那家公司的实力,但也正因如此,我才不敢去。我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能做好这份工作,我很怕被他人审判,怕被人发现自己的不足……”

2009年,卡尔顿大学的提摩西·A.派切尔教授带领两位研究生通过研究证明:导致拖延症的恐惧是多方面的,有人是因为缺乏信心而拖延;有人是害怕表现不好丢脸、伤自尊而拖延;还有人则是害怕自己失败了,会让自己最在意的人失望,所以拖延。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理查德·比瑞博士观察到,害怕失败的人往往都有自己的一套假设,比如:“我做的事情直接反映了我的能力”“我的能力水平决定了我的个人价值”“我做的事情反映了我的个人价值”,简单总结:自我价值感=能力=表现。他们需要用拖延来安慰自己,让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大于表现。毕竟,比起把自己视为无能、无价值的人,责备自己懒惰、邋遢、高傲、不协作,要容易忍受得多。

【终结之战】:如何克服对失败的恐惧?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德威克在研究“人怎样面对失败”的问题时,识别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即僵化式思维与成长式思维。

其一,僵化式思维。这种思维模式认为,智力与才能是天生的,是固定不变的。成功就是要证明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是聪明的、有才干的。秉持这种思维的人,总是渴望让自己看起来很聪明、很优秀,容不得任何情况下的任何错误,因为错误是失败的证据。他们遇到挫折就会立刻放弃,看不到负面意见中有益的部分,其他人的成功也会让他们感觉到威胁。他们不想做任何可能会证明自己不能胜任或证明自己没有价值的事,这就为拖延创造了条件。

其二,成长式思维。这种思维模式认为,能力是可以发展的,人可以通过努力变得更有才能、更优秀。秉持这种思维的人,会持续不断地学习,勇于接受挑战,在挫折面前不断奋斗,会在批评中进步,在别人的成功中汲取经验,并获得激励。他们不会要求自己立刻擅长某件事,有时还会刻意尝试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事,激发自身的潜能。

那么,成长式思维要如何养成呢?

在此提供几条指导性建议,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

Step1:认识并接纳自身的弱点

Step2:把挑战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遇

Step3:找到自己的最佳学习方式

Step4:注重成长,而非被他人认可

Step5:享受学习过程,接纳超过预期计划的事情发生

Step6:学会给予并接受建设性意见,把批判视为学习的途径

Step7:不断制定新目标,学无止境

碍于时间和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对上述内容逐一展开,详细阐述。毕竟,自我成长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需要花费时间和心力去学习和实践。以上所列,意在提供大致的方向,无论怎样,有章可循总好过大海捞针,希望这些建议可以让你少走一些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