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等教育研究二十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初步呈现“大众化”的部分特征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逐步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迈进。近几年来,国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步伐。按照马丁·特罗的划分,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与15%显然还有较大的差距,从有关部门公布的数字来看,我国高等教育2000年毛入学率为11.5%[3]左右,还没有达到马丁·特罗设定的“大众化”阶段。但是仔细分析可以发现,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初步具备“大众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大众”的基本特征已经逐渐显现。在政府决策方面,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深入人心,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弱,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这一点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所认同。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高等教育的地位越来越向社会中心位移。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要求发展高等教育、接受高等教育的呼声高涨。“高等教育应该适当超前”的呼声成为本届人大、政协的新议题。从“面向21世纪的教育发展规划”提出在2010年实现毛入学率15%的目标,到朱镕基总理2001年3月本届人大代表政府所做的工作报告中,明确2005年实现毛入学率15%的目标,表明从政府方面讲,“大众”的日期已经制定,高教的发展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从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来说,经过近几年的高教扩招快速发展的实施,高等教育有了超常规的发展,如浙江省,2000年的毛入学率已达到13%。[4]高等学校招生数量连续几年呈现猛增趋势,有关部门已经确定2001年的普通高校招生为250万人,比去年增加13.6%,预计今后几年高校扩招的态势不会逆转;在发展手段上,“要进一步改变政府包办教育的状况,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可以迈出更大的步伐。要鼓励社会力量以各种方式举办高中阶段和高等职业教育,有条件的也可以举办普通高等学校。”[5]国家这些教育政策的实施,客观上为社会各界参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这个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投资主体将进一步呈现多元化的格局,高等学校的数量,尤其民办高校与高职院校将迅速增加。民办高校的地位将不断提高,发展速度无疑将进一步加快。近年来,通过学校之间联合产生了一批巨型的大学。以高教园区为特征的“大学城”建设掀起热潮,在浙江省,仅杭州的三个高教园区就规划投资百亿元以上。网络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的兴起,网络大学发展迅速,仅两三年时间,仅教育部批准的网络大学就达30余所,多层次、多功能、多模式办学正在丰富和充实高校的办学功能,进而引起整个办学模式和功能的改变,高等学校的办学类型和办学体系多元化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同时,高等学校也正视形势,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促进和推动办学功能的转变和办学模式的创新。学分制、弹性学制、时学时辍的学习形式也逐渐为许多高校所认可和采用,学习期间的创业行为为许多高校所默许和鼓励。取消高考考生年龄、婚否限制将为构建终身教育奠定基础,从而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化高等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高校的专业改革、课程改革,也以更贴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标展开,高教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随着高校的发展,就学机会日益增多,学生对于所学的学校、专业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这些都为学生按照“个人意愿和兴趣”选择学习创造了条件。

以上种种情况表明,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尚未进入马丁·特罗教授所提出的“大众”阶段,每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在发展进程中所表现的性质也不可能完全一致,但是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来看,已经逐渐表现出“大众化”的一些特征。大众化高等教育正迈步向我们走来,“我国将迎接通常所说大众化的高等教育阶段的到来”[6]。正是基于这一点,许多教育专家和学者潜心于大众高等教育的研究,有的提出我国正处于大众化“过渡阶段”的理论,是有一定的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