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用精当的语言回话
说话是门艺术,懂得说话艺术的人知道,轻话不可重说,会造成分化效果的话不说,会伤人自尊的话不说。如果一定要“说清楚、讲明白”,仍必须谨记“话不可说绝”的原则,留给对方一点余地。
清朝乾隆皇帝酷爱下棋。一天,他率大军出征边关。路过聚贤镇,见一宅院门楣上高悬“棋界大王”的金匾,心中不悦,遂令停辇传宅主回话。一七旬老翁到辇前跪下启奏:因喜对弈,村镇未逢敌手,故村民以匾相赠,望万岁海涵。
乾隆听罢,对老翁说:“愿同朕对弈吗?”
“小老儿岂敢同万岁对弈。”
乾隆说:“下棋本是益智之事,朕不怪就是。”于是,乾隆入宅同老者对弈起来。只十几步,乾隆就占了上风,不一会儿便把老者杀得片甲不留。乾隆冷笑责道:“朕念你寿高,摘掉匾牌,不许再称棋王。”
老者伏地叩头请罪。乾隆剿灭入侵之敌,班师回朝,又路经聚贤镇,见老者的牌匾重新油漆、书写,金光闪闪,气得七窍生烟,便传旨缚老者来问罪,老者坦然跪在辇前。
乾隆道:“大胆刁民,牌匾为何重新油画!”
老者说:“启禀万岁,小老儿自知欺君之罪,当灭九族。只是前次与万岁对弈并未施展本事,因此失误,所以专候万岁凯旋回朝,小老儿冒死相请,再赌输赢。”乾隆虽心中不高兴,但又想老者不服,必有绝技,不如再对弈,他若下输了,再治罪不迟。于是,乾隆又与老者人宅对弈。
不过,这次是老者12岁的孙子与乾隆对弈,乾隆本想施绝技,置小孩于死地。没想到小孩出手不凡,只十几步就把乾隆杀得捉襟见肘。老者怕孙子把皇帝“将”成死棋,不好下台。恰好这时一阵风把几片落花吹到棋盘上,老者乘拾花之机偷掉孙儿的一个棋子。聪明的孩子领悟爷爷的用心,故意走出破绽,让皇帝吃了二子,最后走成和棋。
乾隆连声称赞小孩的棋艺,当他得知小孩从师其祖父之时,便道:“前次对弈,为何输棋呢?”
老者启禀“因万岁亲自出征,应每战必捷。小老儿宁可败棋,也要祝万岁棋(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呵!”乾隆暗叹“聚贤镇果然名不虚传!”山野之民,竟如此通晓大义。于是令人取来文房四宝,御笔亲书“棋界圣手”四个大字,以示奖赏。
弈棋虽为益智,却首先是较智。老者的一番恭维,既让乾隆暗悟“棋界大王”的厉害,又不伤及皇帝的体面。世事如棋,可知此老者历世的功力之深。
人们在交流思想、介绍情况、陈述观点、发表见解时,为了使对方能够很快了解自己的说话意图,领会要领,往往使用高度概括、十分凝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问题的本质特征表达出来,以达到一语中的、以少胜多的效果。不少领袖人物都具有这种能力,他们善于高屋建瓴地把握形势,抓住问题的症结,且能用准确精当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达,其作用和影响非同一般。
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在一次乘船视察途中与同船的船员们握手时,有一位工人却缩着手,面对总统腼腆地说:“总统,我的手太脏了,不便与你握。”林肯听后笑道:“把手伸过来吧,你的手是为联邦加煤弄黑的。”短短一句回话,听似极为平常,却高度概括,得其要领,充满感情。
事实上,不管世事多么复杂,不管产生多么深奥的思想,说到底,就是那么一点或几点经过概括和抽象了的认识。而这些要求,是精华,是核心,是本质,只要能够抓住,就能提纲挈领,一通百通,产生“片言以居要,一目能传神”的效果。
简洁的语言一般都很通俗明快,如果追求辞藻的华丽、旬式的工整,则必然显得拖沓冗长。
要使自己的语言简洁洗练,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等名句中,我们似乎揣测到古人追求语言简洁精当的用心何等良苦。如何使自己的语言“少而准”“简而丰”,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学会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善于综合概括。
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交流语言,才能准确、精辟,有力度,有魅力。同时还应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词汇。福楼拜曾告诫人们:任何事物都只有一个名词来称呼,只有一个动词标志他的动作,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他。如果讲话者词汇贫乏,说话时即使搜肠刮肚,也绝不会有精彩的谈吐。
此外,会“删繁就简”也是培养说话简洁明快的一种有效方法,需要一提的是,简洁绝非为简而简,以简代精。简洁要从实际效果出发,简得适当,恰到好处。否则,硬是掐头去尾,只能捉襟见肘,挂一漏万,得不偿失。应予承认,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简短的语言有时很难将复杂的思想感情清晰地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