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川中医临证实录病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胸痹

胸痹病案一

孟×,男,50岁,回族,农民。初诊时间:1998年1月17日。

主诉:心前区疼痛反复发作1个月余。

病史:患者近1个月来反复出现心前区疼痛,在活动后加重,常伴胸闷、心悸、气短、头晕、纳差。自述患有高血压病有20余年。既往无任何传染病,亦无家族性遗传病,无任何药物过敏史。平素喜食牛羊肉及回族特色食品。

检查:形体肥胖,属痰湿体质,舌质淡红,苔白,脉滑弦。体温37.2℃,血压130/86mmHg,呼吸24次/min,脉搏84次/min。

专科检查:X线表现为:心影增大。

心电图检查:ST段偏移,QT间期延长。

诊断:

中医诊断:胸痹痰湿,白痰湿浊。

西医诊断:冠心病。

治法:化痰开窍,宣通心阳。

方剂:瓜蒌20g,薤白20g,桂枝20g,木香12g,陈皮12g,元胡15g,枳实18g,石菖蒲12g,桔梗12g,甘草12g,升麻12g,万里香12g,白芥子12g,回回米12g。

煎服法:4剂,每日1剂,冷水煎服。嘱患者注意休息保暖。

复诊:患者于1998年1月22日前来复诊,查体心悸、乏力、气短等症状有所好转,舌红苔白,齿痕消失,脉弦滑。体温37℃,血压122/80mmHg,脉搏98次/min。诊断、治法遵前方,继续服药4剂,水煎服。嘱患者少食油腻食物。

按语:患者痰湿,形体肥胖,平素喜食牛羊肉等辛热食物,属痰热,湿邪互结,痰蒙心窍,气机不畅,心阳不振之症,故出现心悸、气短、乏力。同时脾胃运化失常“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之功失职导致水湿内停,聚则生痰,故有舌红苔白、边有齿痕,脉滑弦。综上所述以化痰开窍、温通心阳以治之。

胸痹病案二

马×,女,55岁,回族,退休教师。初诊时间:1998年5月17日。

主诉: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加重1小时。

病史:患者今晨骑车外出时突感心前区疼痛难忍,并放射至左侧后背,近1小时自觉症状逐渐加重。于5年前就出现心前区疼痛,既往无不良嗜好,亦无家族性遗传疾病,无任何药物过敏史,行经15年,生育2男1女均体健,平素爱吃手抓牛羊肉、酥馓等食品。

检查:体胖呈疼痛性面容,面色晄白无华,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细。体温37℃,血压128/86mmHg,呼吸19次/min,脉搏62次/min。

专科检查:X线表现为:心界偏大、心影增大。

心电图表现:ST段弓背向上。

诊断:

中医诊断:胸痹湿、热。

西医诊断:冠心病。

治法:豁痰开窍、宣通心阳、通痹止痛。

方剂:瓜蒌20g,薤白20g,半夏20g,檀香15g,丹参30g,桂枝20g,川芎12g,枳实12g,元胡12g,陈皮12g,石菖蒲15g,甘草12g。

煎服法:4剂,冷水煎服,日1次。嘱患者少吃辛辣油腻食品。

复诊:患者于1998年5月22日复诊,查体面色润泽,气短、乏力症状较前好转,诊断、治法遵前,方药如下:黄芪20g,白术20g,茯苓15g,当归12g,赤芍15g,川芎15g,生地黄12g,丹参12g,桔梗12g,桃仁12g,陈皮10g,甘草10g,上方4剂,每日1剂,水煎服。

按语:该患者属痰湿互结、痰蒙心窍、心阳不振之证,形体胖为痰湿体质平素喜食辛辣食物,导致脾胃运化水谷功能失职,造成水谷代谢受障,水湿内停久则生痰,痰蒙心窍,心阳被遏,气机不畅,心血运行瘀滞故出现心前区疼痛、面色不华、舌质暗苔白腻、脉沉细等症,纵观全程以豁痰开窍、宣通心阳、通痹止痛以治之。

胸痹病案三

夏××,男,66岁,回族,农民。初诊时间1997年10月8日。

主诉:胸闷、气短反复发作5年,加重5个月余。

病史:近5个月无明显诱因患者出现心前区钝痛,伴有心悸、气短,在劳动或情绪激动后加重,自服速效救心丸可缓解,患者自述5年前就有胸闷、乏力、气短等症状,反复发作,休息后可缓解。二便调。患者无任何家族性遗传疾病,亦无任何传染病和药物过敏史。喜面食。

检查:患者面色晄白,唇色紫暗,舌质暗淡,舌尖红,苔薄白,脉沉细、结代,体温37.2℃,血压138/90mmHg,呼吸、脉搏正常,心率增快。

专科检查:X线表现:心界偏大。

心脏听诊:心率增快、心律不齐,偶闻及奔马律。

中医诊断:胸痹,白痰聚集。

西医诊断:冠心病(劳累型)。

治法:补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剂:党参15g,麦冬15g,五味子10g,陈皮12g,茯苓12g,苍术12g,石菖蒲12g,郁金12g,丹参12g,当归12g,赤芍12g,焦三仙各12g,甘草12g,水菖蒲12g,百里香12g。

煎服法:4剂,每日1剂,冷水煎服,嘱患者平素少吃辛辣、油腻食品,注意休息。

复诊:于1997年10月12日复诊,查体见心悸、气短较前有所好转,今有乏力、易汗出、多梦,脉滑细。诊断、方药遵前。前方继续服药4剂,冷水煎服,每日1剂。

按语:患者平素体质欠佳,禀性衰败,故痰湿凝集,加之为农民,从事重体力劳动,多动多劳则伤气,气伤则血行不畅,故出现心悸、气短、乏力,心血不足不得以润养心神故有失眠多梦,气血两虚则气不行血,血不载气,久则心血淤滞故有胸痛、脉结代。故治则以补气活血、化瘀止痛。

胸痹病案四

幸×,男,60岁,回族,退休职工。初诊时间:1999年12月20日。

主诉:心前区疼痛3年,加重1年。

病史:近几个月患者每因劳累后出现心前区疼痛,伴有心悸、乏力、面色苍白。3年前突然出现心前区钝痛,后在附属医院经检查诊断为胸痹(冠心病)。平素身体健康,无不良嗜好,无传染性疾病,无家族性遗传病,亦无任何药物过敏史。

检查:面色苍白,舌质暗淡,苔薄,脉沉细。体温37.2℃,脉搏83次/min,血压148/92mmHg,患者心率116次/min。

辅助检查:胸部X线片示:左心增大、肺水肿。

中医诊断:胸痹衰败、有痰。

西医诊断:冠心病(劳累性心绞痛)。

治法:温补心阳、通痹止痛。

方剂:党参20g,淡附子(先煎)12g,桂枝12g,甘草12g,黄芪15g,川芎15g,丹参12g,陈皮12g,木香12g,山萸肉12g,仙灵脾12g,水菖蒲12g,地椒12g,五味子12g,全虫12g,蜈蚣2条。

煎服法:4剂,每日1剂,冷水煎服。嘱患者注意保暖休息,少食牛羊肉,同时将昆布、海藻各30g,黄豆100~200g,煮汤后加适量调味品服食。

复诊:患者于1999年12月24日复诊,查体心前区疼痛较前有所缓解,血压130/90mmHg,心率100次/min,脉沉细,诊断、治法遵前。今于前方加当归12g。4剂,每日1剂,冷水煎服。

按语:患者证属心气不足、心阳不振之症,因心气不足无法推动心血正常运行,心阳虚不能温熏心血正常运行,故有心悸、气短、乏力、胸痛、面色苍白、舌质暗淡,脉沉细。故以温补心阳、通痹止痛以治之。

胸痹病案五

马×,男,43岁,回族,农民。初诊时间:1998年7月23日。

主诉:发作性胸闷胸痛10天伴头痛、头晕。

病史:患者近10天常因情绪、气候引发胸闷胸痛,夜间难寐,伴乏力、少食、精神不振,头晕。既往20年前无明显诱因而出现头晕、头痛,无传染病及遗传性疾病,亦无药物过敏史,平素喜食牛羊肉,无不良嗜好。

检查:患者神清,精神欠佳,形体消瘦,气促不喘,无异常气味,舌红,苔薄、黄腻,脉弦细,体温37.8℃,血压140/90mmHg,脉搏68次/min,呼吸17次/min。

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厚扩大,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

中医诊断:胸痹,湿痰内聚。

西医诊断:(1)原发性高血压病(Ⅲ期); (2)高血压心脏病。

治法:宣通心阳、行气止痛。

方剂:瓜蒌20g,薤白20g,桂枝12g,半夏15g,丹参30g,檀香6g,桃仁12g,郁李仁12g,枳实12g,夏枯草12g,荷叶12g,甘草10g,罗布麻12g,水菖蒲12g。

煎服法:4剂,每日1剂,冷水煎服,嘱患者将:红枣3枚,蜂蜜适量,山楂适量泡水代茶饮之。

复诊:患者于1998年7月26日复诊,见胸闷症状明显好转,唯有乏力气短、头晕头痛,舌质暗淡,苔薄黄,脉弦细。诊断遵前,治以平肝潜阳,行气活血。方药:夏枯草30g,菊花15g,钩藤12g,葛根12g,郁金12g,枳壳12g,当归12g,丹参12g,五味子12g,桃仁12g,水菖蒲12g,山药12g,甘草10g,上方4剂,每日1剂,冷水煎服。

按语:患者主症为胸痛,疼痛彻背,伴头疼、头晕,乏力皆属“胸痹”范畴,患者常因脾虚气郁,痰邪阻于脉络导致气滞血瘀、胸阳遏制,故有舌质暗淡,脉弦细,胸痛彻背,心悸、气短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