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补虚祛寒暖女人
王东红主编更新时间:2021-12-03 18:22:46
最新章节:改善乳腺增生的食疗方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补虚祛寒,五脏排毒,让你气色好美到老。痘痘、便秘、脸色蜡黄、月经不调……虚寒体质烦恼多。穴位方、食疗方、逆龄日程表……让身体暖起来,让你由内而外美起来。
品牌:凤凰汉竹
上架时间:2018-10-01 00:00:00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凤凰汉竹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王东红主编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脉经》注释(中医经典注释丛书)
“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是学界公认的中医成才之路。名师难觅,临床难做,但书人人可读。经典永远是中医临床的理论指导,初学中医者读,具有临床经验者读,国医名师、国医大师依然在读,不同层次的阅读者对经典领悟的程度不同。对经典,尤其是对无解释的经典原文的阅读,可使读者想象的空间更大,理解更加深刻,这就是阅读经典原文的意义。中医经典注释丛书,旨在向读者提供较好版本,注释其中难以理解的字词,使读者在阅读时医学10.7万字 - 会员
岐黄星火:推动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的江西实践
中医药文化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中医药文化教育的研究十分重要且极为迫切。目前,国内尚未相关专题研究,特别是中医药文化教育模式及实践研究。本书从中医药文化及中医药文化教育的内涵、价值及现状研究出发,着重于对中医药文化教育模式分析、典型模式及实践案例研究,重点阐释大中小学一体化中医药文化教育模式,为中医药文化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介绍了覆盖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9个实践案医学14.3万字 - 会员
中医病因学
中医病因是联结中医理论与中医临床的桥梁性知识,然而,最新版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关于中医病因的内容却只有24页纸,约3.5万字的内容,将病因分为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病理产物性病因和其他病因4类,介绍各类病因的致病特点。但是,中医病因的生物学基础及其致病机制并不清楚。中医病因学是一门研究致病因素的客观实在及其致病机制的中医基础学科。传统中医学命名了少量的疾病,如疟疾、痢疾、天花,但更关注大量的症状和医学27万字 - 会员
桐君中医药文化
桐君是一位有学术贡献的医药人物。他的著作《桐君采药录》原书虽已不存,但其中一些知识通过各种形式得以留存,对后世中医药学术产生一定影响。桐君作为早期有代表性的著名医药人物,其生平虽难于考证,但留下不少传说故事,影响深远。其中最具影响的莫过于他来到浙江桐庐隐居并指桐为姓的传说,据载桐庐县、桐君山均因此而得名。这些传说深深影响着当地文化,成为民俗信仰之一,受到广泛纪念。由此还衍化出许多与桐君有关的文化遗医学17.2万字 - 会员
陆渊雷《伤寒论今释》
《伤寒论今释》撰于1930年。陆氏综合前人注疏,参考日人学说,对《伤寒论》用较浅显的理论予以分析、归纳和诠释,选注精要。作者对《伤寒论》中的某些条文,试图用近代医学科学理论加以融汇或诠释,在中西汇通和中医发展方面做出了大胆尝试。医学33.1万字 - 会员
《伤寒论》注释(中医经典注释丛书)
“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是学界公认的中医成才之路。名师难觅,临床难做,但书人人可读。经典永远是中医临床的理论指导,初学中医者读,具有临床经验者读,国医名师、国医大师依然在读,不同层次的阅读者对经典领悟的程度不同。对经典,尤其是对无解释的经典原文的阅读,可使读者想象的空间更大,理解更加深刻,这就是阅读经典原文的意义。中医经典注释丛书,旨在向读者提供较好版本,注释其中难以理解的字词,使读者在阅读时医学12.4万字 - 会员
妇科《金匮》方发挥
这是一本研究仲景方剂在妇科领域继承、发挥应用的著作。全书以方为纲,依次罗列与仲景方剂相关的条文,药物组成与用法及其功效。重点介绍运用经方治疗妇科疾病的验案,对于一些类似方剂进行比较分析,在按语部分,除了介绍方剂的原本治疗范围之外,着重讨论解剖和重新认识经方的方法,揭示通过方剂组合或药物加减,使仲景方剂用来治疗诸多变化繁复的妇科疾病。全书运用经方206首,治疗妇科疾病100多种,收录验案500多则,医学42.2万字 - 会员
香药与温病:明清文献中芳香药物防治温病研究
从历史角度窥探,温病的防治从未离开过芳香药,特别是预防方面,使用大量芳香药物以到达扶正气、避邪秽之功。但鲜有医家以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为出发点,研究芳香药物在温病辨证论治及预防的应用规律及药用价值。甚至在每一版的《温病学》教材中对该部分的内容的论述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理论离不开实践,实践更加离不开理论,知行合一方为最优。本书从明清时期文献整理和理论探究角度,系统、完整归纳从卫气营血辨证方面,芳香药物在医学11.7万字 - 会员
贵州特色苗药药动学
本书共分为11章,第1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苗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意义、分析技术、生物样本前处理技术、研究方法和研究展望;第2章到第11章分别对贵州特色苗族习用药材头花蓼、隔山消、杜仲、荭草、白及、羊耳菊、天麻、黑骨藤、红禾麻、云实皮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药动学研究、实践与应用进行全面归纳与论述。全书内容丰富,数据翔实,方法可靠,是一本有实用价值的工具书,可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希望本书能医学27.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