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品期货市场效率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选题动机及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 选题动机

学者们根据有效市场假说,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提出各种数学计量模型对包括证券市场、外汇市场、期货,以及期权市场在内的各个金融市场的效率进行实证研究,以“接受”或“拒绝”市场是否达到弱式、半强式、强式的其中某一状态为判定资本市场效率高低的标准。若接受则表明市场有效(高效率),若拒绝则表明市场无效(低效率)。

由于使有效市场理论成立的假设条件过于严格,如信息成本为零、交易者完全理性等,该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受到来自行为金融理论、分形市场理论的质疑和挑战。但是,人们对资本市场效率的实证研究范式并没有因此而作过多调整,依旧是在寻求市场有效或无效的证据,以“接受”或“拒绝”某种有效性为判定市场效率高低的唯一标准。由于各种实证研究所选择的具体市场、研究视角以及实证方法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具体到期货市场上,即使在全球最发达的期货市场上,也有学者发现市场无效的证据[2]

因此,引发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对于资本市场效率的考察和研究是不是存在要求过于苛刻或是结论过于武断的问题,以及在现实经济条件无法满足有效市场理论成立要求的假设条件时,应该如何客观、实际地评价资本市场的效率高低。

二 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书在有效市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具体地讲,本书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两个:第一,在充分考虑经济现实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客观、实际的评价期货市场效率的评价体系,并提出对应的实证分析方法。第二,在此评价体系的框架下,对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效率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并从中探寻制约中国商品期货市场效率提高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