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关于“善”、“光”、“美”、“爱”、“出神”、“热诚”;恶既非一存在,也并非来自一存在,也不在存在者中
1. 让我们现在讨论“善”这个名字,圣洁的著述者总是将它从所有其它名字中挑出来,描述超神圣的上帝。 [93] 他们把神圣的实体称作“善”。这一根本之善由于自己的存在便将善性延伸入万物之中。
想一下这与我们的太阳的相似性。它并不作任何理性活动,并无选择行为,但它只存在那里便把光给予了一切能以自己的方式分有它的光照的事物。这同样也适合于善。善远远存在于太阳之上,是比自己的昏暗形象远为高超的原型,将自己来区分的善之光芒送向一切能以自己的方式接受它的事物。这些光芒说明了一切能理解的和有理智的存在,以及一切力量和行为。这些存在的出现与不损不减的生命皆有赖于这光芒,它们之所以能纯粹地摆脱败坏、死亡、形体性以及出生过程,也都全在于这光芒。它们的免于运动、流转以及一切与变化有关之事,都有赖于这光芒。它们被理解为非形体的和非物质性的;作为心智,它们也理解,只是以一种超尘世的方式理解。它们照亮了存在者的推理,并把自己所知的东西传递给自己的同类。它们居于上帝的善之中,从中吸取自己本质的基础、自己的联贯性、自己的卫护、自己的家园。它们对善的渴求造成了它们的本质,并使它们有了幸福。它们被自己所渴望者所塑造,从而能帮助展示善;而且在上帝的法律的要求下,它们与自己之下者分享善之恩赐。
2. 由于所有这一切,它们有超出宇宙的自身秩序、自己的统一、自己的相互关系,以及自己毫不混淆的分别。它们拥有将低者向上提升的能力,以及令在上者下到它们之下的层级的神力。它们照看着自己拥有的各种特别的能力,并使自己汇聚在一起的思想保持不变。它们极为持续地渴望善。它们在自身当中保存了我在我的《天使的特性与品级》 [94] 一书中所描述的属性。一切与天国阶层体系有关的事,即天使的纯洁化、宇宙之上的光照,以及作为天使完善过程一部分的成就,都来自那普遍的原因和善之源头。它们从这源头接受了任务,去见证善,去展现它们之中所隐之善性,以及去做神圣源泉的天使传信人,去反射在内部至圣所中闪耀的光。
在这些神圣、圣洁的理智存在者之下是灵魂,以及与这些灵魂相宜的善。它们也是从超越之善得到自己的存在。从而它们也有理智、不朽、存在。它们可以努力争取天使的生活。以天使为美好引导,他们能被提升到一切善事的恢宏慷慨源头,并且能按各自的情况而享有一份从那源头流出的光芒。它们也以自己的方式而拥有见证至善的恩赐,它们还拥有我在我的《灵魂论》 [95] 一书中所描述的所有其它属性。
我们所说的也适合于非理性的灵魂,适合于天上飞的和地上爬的、水里的、两栖的以及打洞的动物;总之,适合于一切有感觉力的和活着的存在者。它们皆由于至善之存在而有了灵魂和生命。植物也由于这同一个至善而具有了营养功能、生命和运动。这也适于没有灵魂和没有生命的物质,它们是由于至善才存有的,它们从祂那里得到了它们的存在状态。
3. 既然至善超越万物,祂的不被形式所限制的本性便是一切形式的创造者。在祂之中,非存在却实际上是超级的存在。它不是某一个生命,而是超级丰沛的生命本身。它不是一个心灵,而是超级富足的智慧。一切分有至善者都分有将形式预先给予无形者的上帝。我们甚至可以说“非存在”自己也渴求超出一切存在之上的至善。“非存在”排开存在,努力企图在超越一切存在——即否定万物——的至善中获得宁静。
4. 我在讨论其它主题时忘了说,至善甚至是天国的泉源和边界的原因了;祂不收缩也不扩展,却产生了广漠天穹的、静静的(如果一定要这么说的话)和圆周的运行,产生了装饰天空的星光的固定秩序,以及那些特别的游荡行星,尤其是那两个被《圣经》称作“大光” [96] 的交替光源;使我们能计算我们的白日与黑夜,我们的月份与年头。它们确立了计算、测量和统一时间与事件的架构。
如何看待太阳的光芒呢?光来自于至善,光是这原型之善的形象。所以至善也被用“光”这一名字称颂,正如原型总是展示在其形象中一样。超越之上帝的善既传到了最高与最完善的存在形式中,也传到最低的形式中。同时祂又保持在所有形式的存在之上,比最高的存在还要高,虽然祂甚至伸展到最低的存在中。祂给予一切能接受光者的光,创造它们,使它们活着,保存和完善它们。万物皆在祂这里找尺度、永恒、数字、秩序。祂是包容宇宙的权能。祂是宇宙及其终结的原因。
巨大的、闪亮的、永远发光的太阳是神圣之善的明白形象,是至善的遥远回声。它照亮了一切能接受它的光的东西,但又永远不会失去它完全的光。它把光芒撒向所有可见的世界;如果有什么东西不能接受光,那么错误并不在遍布之光的什么弱点或缺陷之中,而在无法分有光的东西的不适应性之中。因为光当然是照到了许多这类物质,并照亮了许多超过它们的其它物质。实际上,光在可见世界中富足充沛地照到了每样东西。它产生了可见的物体;给予它们生命,养育它们并使它们成长,完善它们、纯洁它们、更新它们。
光也是钟点、日子,以及我们所有时间的尺度与计数者。根据神圣的摩西的记载,当初无形之光在时间的开端区分出最初的三天。 [97]
至善令万物向祂回归,并将一切可能散失者聚集在一起,因为祂是神圣的源头和万物总体的统一者。每个存在者都把祂视为泉源、凝聚者、目的。正如《圣经》所见证的,至善产生万物,而且是彻底完善的原因。在祂当中“万有靠祂而立”, [98] 而被维系和保存,就像在一个宏大的容器之中似的。万物以祂为自己的目的而向祂回归。万物皆渴求祂:一切具有心智和理性者寻求着认知祂,一切有感觉的生物渴望感受祂,一切缺乏知觉而有生命和本能的东西都欲望着祂,一切无生命而仅仅存在的东西都以自己的方式转向祂、分有祂。
这也同样适用于光——至善的可见形象。它也吸引万物,令万物转向它;一切能观看的东西、能运动的东西,接受光与温暖的东西、被普照之光哺育的东西。它是太阳,因为它使万物成为一总体并聚拢了那四分五裂的事物。 [99] 一切可见事物皆寻找太阳,因为它们寻求看见、被运动、接受太阳的光和温暖、被太阳维系在一起。古老的神话曾把太阳描写为保佑的神祇和这一宇宙的创造者。我并不这么说。但我确实说:“自从造天地以来,上帝的不可见的永能和神性就已经借着所造之物被明白知晓了。” [100]
5. 这一切在《象征神学》中都已讨论过了。我在这儿要做的是称颂“光”这一词在用于至善时的概念内容。
至善被描述为是心灵之光,因为祂用心智之光照亮所有超天界存在者的心智,而且因为祂将盘踞在灵魂中的无知与错误驱赶出去。祂给灵魂各自一份神圣之光。祂消除了围绕灵魂的心智之目的无知之雾,祂激励并解放了那些双眼紧闭和背负着黑暗的存在者。一开始祂少量地放出光,然后,随着对光的愿望和渴求的开始增长,祂逐渐加大送出自己,越来越充沛地照耀它们,因为它们“爱得多”; [101] 祂总是鼓励它们不断在其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向上追求。
6. 所以,高于一切光之上的至善被给予了“心智之光”、“光芒”、“流溢的照耀”等名字。祂把自己的光充满那高于和超出世界的心灵,以及环绕和内在于世界的心灵。祂更新它们心灵的一切力量。祂列于万物之上,故跨出万物之上。祂超越万物,故先于万物。十分简单,祂在自身中汇集并高超地预示了一切光照力量的权威,因为祂是光的源泉,并且实际上超越了光。所以祂将一切拥有理性和心智的事物集为一统一体。因为正像无知使无知者四分五裂一样,心智之光的出现聚集与统一了接受光照者。祂令它们完善。祂令它们回转向那真实者。祂使它们从它们的无数错误观念中回转,用那唯一的统一之光充满它们,祂把它们相互冲突的幻见汇聚为一个单一的、纯粹的、连贯的,和真实的知识。
7. 圣洁的著述者向这个至善献上了赞美诗。他们称祂为美的、美、爱,以及被爱的。 [102] 他们用这些名字,因为它们表明了祂是爱之源泉源,是恩典的流溢。
但我们在把“美的”和“美”用于统一万物的原因时,不要在这两个名字间作区分。我们在可理解事物中可以看到被分有的属性和分有属性的物体之间有不同。我们把分有美的物体叫做“美的”,把作为万物中美的原因的那一要素称作“美”。但超出个体之上的“美的”(事物,即上帝)也被称为“美”,因为祂把美给予万物——按照各自的本性。祂拥有这个名字是由于祂是一切事物中和谐与美好的原因,由于祂像光一样把自己引起美的闪耀光芒照到万物之上。美将万物召唤向自己(当祂被称为“美”时), [103] 并把一切事物都聚集在自身之中。他把祂称为美的,因为祂是全然美好的,是超出一切的美者。祂永远如此,不变换、不变化;祂是美的,但不是像那些有生有死、有长有衰的东西,并非在一个方面美好而又在其它方面丑陋。祂不是“现在”美而“其它时间”又不美,不是与某一事物联系起来美,但与另一事物联系就不美了。祂并非在一地美,但在另一地就不美,好像祂能对有些人美,而对另一些人就不美了似的。决不是这样!祂在自身中、根据祂自身,便是独特的和永恒的美。祂在自身中便是一切美的事物的超级丰盛的美之泉源。在那一切美的事物的单纯但超越的本性中,美与美者作为其泉源而独特地在先存在着。从这一美之中产生了万物的存在,各自都展示着自己的美的方式。因为美乃是和谐、同感受、团体的原因。美统一万物而为万物泉源。祂是伟大的创造之因,祂振兴世界并通过万物内在的对美的追求,而使它们保持存在。祂先于一切而为目标,而为被爱者,因为衪是它们的原因。正是对美的渴求使万物进入存在。祂是它们遵循的原型。
所以,至美者与至善者是同一的,因为万物皆以至美与至善为存在之因;世上没有任何东西不分有一定的至美与至善。我甚至还敢说“非存在”也分有至美与至善,因为非存在可以在万物之否定的意义上被用于超越地描述上帝,从而自己也便是美的和善的。
这一“太一、至善、至美”在其独特性中是众多善的和美的东西的原因。从祂当中产生了一切存在个体的存在、它们的共同点与差别之所在、它们的共同处和不同处、它们的相似性与不相似性、它们之分有对立属性、它们保持属性不变的方式,产生了高级存在者的统治、同层存在者的相互关系、低级状态存在者的向上回转、万物在自身中的持续不变和基础,以及万物与自身能力相称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之间所形成的并不抹煞区别的和谐与爱,以及万物的内在团结,以及万物的相互渗透,事物的持存,事物的无止息的涌现,以及一切静止和心智与灵魂与身体的振作。
万物皆有静、有动;这来自那超越一切静止和运动之上,并根据适当原则建立每个存在者的上帝,祂给予了每个存在者与自身相称的运动。
8. 神圣的理智据说是这样运动的。首先,当它们与无始无终地出自至善和至美者的光明合为一体时,它们圆周地运动着。然后,当它们在神命之下为所有比它们低的事物提供无误的指导时,它们直线地运动。最后,它们螺旋地运转,因为尽管它们为低于它们者提供指导,它们仍保持为自己不变,而且它们还不停地环绕着产生所有同一性的至美与至善者。
9. 灵魂也有运动。首先它作圆周运动,即它在自身中旋转,与外面无关;它具有一种理智力量的内在凝聚。某种固定的旋转使它从外在物的杂多状态向自身回归、汇聚,然后在这种未分散的情况下,联合那些本身就在强而有力的统一中的事物。旋转运动由此把灵魂引向至美与至善,这是超越万物的、是一和等同、既无起源也没终端。但是当灵魂按自己的能力接受神圣知识的光亮启蒙时,当它这么做并非根据心智或根据自身特点的某种方式,而是通过推理和混合的与可变的活动时,它便以一种螺旋式方式运动。当它不是环绕自己的理智统一体(这是圆形的)周转而是朝向环绕它的事物时,当它感受外在事物而来的影响,就像感受多样的和多重的象征符号而来的影响,从而朝向单纯的和统一的沉思活动时,它便是在作直线运动了。
10. 至善与至美是这三种运动的原因,是可见物体领域中运动的原因,也是各种运动的预先保持、成立和基础。祂维系了它们。祂是它们的目标,而自身超越了一切运动与静止。祂是运动与静止的泉源、起源、维系者、目标或目的。心智与灵魂的存在与生命由祂而来。从祂之中还产生了自然中小的、同等的,以及大的东西,产生了万物的尺度与比例,事物的混合、总体,以及部分,普遍之一与多数、部分之间的连接、万物背后的统一、整体的完善。从祂之中产生了质、量,大小与无限,聚合与分离,无边界者与有边界者,范围、秩序以及超级成就,要素与形式,一切的存在、力量,以及行动;一切状态、知觉,以及表达;一切概念、把握、理解、一切统一。简而言之,一切存在均从至美至善者中产生,在其中存在,并向祂回归。所有已存在的和正在生成的事物都是依靠至美至善者方拥有了存在。万物皆服从祂、万物都为祂所运动、万物都被祂所维系。一切泉源都为祂而存在,因为祂而存在,并存在于祂之中,不管这些泉源是示范性的、目的性的、效果性的、形式的,还是要素式的。总之,所有的泉源、所有的维系与中止、所有万物本身,都来自于至美至善者。甚至不再存有者也超越地存在于至美至善者之中。祂是超越所有泉源者的泉源,是超越了完成的结束。正如《圣经》上说的:“因为万有都是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 [104]
所以,至美至善者必然是万物所欲望、渴求和热爱的。由于祂而且为了祂,下层的存在向高超的存在回归,同类者与同类者团结,高超者按神意而转向在下者;每种事物都振奋自己,万物都由于渴求至美至善者而纷纷行动起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或许,我们甚至可以大胆地说,万物之原因也在祂超丰盛的善之中厚爱万物;祂因为这善而创造了万物,使万物完善,维持万物,回转万物。神圣的渴求乃是至善,为了至善的缘故而寻求善。这创造了世上一切善的渴求,超丰盛地预先存在于至善之中,不会让祂无所作为。它振奋祂用自己丰沛的大能创造了世界。
11. 请不要以为我对“渴求”一词的首肯使我与《圣经》有所冲突。 [105] 在我看来,只看词句而不看词义的力量,是没道理和愚蠢的。任何试图理解神圣事物的人都不应该这么干,按这种程序干的人的耳朵从不放过空洞的声音;他们闭上耳朵,因为他们不想了解具体词句的意义是什么,也不想知道如何用同等的,但更为有效的词句来表达同一个意思。这种人关心的是无意义的字母和句行、音节与词组,他们实际上并不理解这些东西,并没用他们灵魂中的思考部分对之进行考察,他们只不过是在其嘴巴和耳朵里造成了一些空洞的声响。用“两倍的二”来解释“四”,用“直线”解释“径直的线”,用“祖国”解释“母邦”,以及所有这类在意义完全一样的词之间搞交换,是极为错误的。我们须明白这一事实:我们由于感觉才用字母、音节、词组和书面词语。但是当我们的灵魂在理智的能量推动下向理智事物运动时,我们的感觉以及一切与之有关的东西就统统不再有用了。同样的事也发生在我们的理智力身上,当灵魂圣洁化之后,理智力通过一种非认知的统一而不为人见地汇聚在那“人不能靠近的光” [106] 的光芒上。当心灵由于知觉的工作而被驱动去思考概念时,它特别珍视最不混杂的知觉、最清楚的字词,以及最能被清楚看见的东西。因为当感觉材料混乱不清时,感觉自身便无法向心智作正确的报道。如果我这么说时似乎像是在误解《圣经》,那么就请对“渴求”一词批评的人听听这句话:“要爱她,她就保守你。高举她,她就使你升高;尊荣她,她就怀抱你。” [107] 《圣经》中还有许多段落是赞颂对上帝的渴求的。
12. 确实,我们有些关于神圣事物的著述者曾认为“渴求”比“爱”是更神圣的称号。圣依纳爵(Ignatius)写道:“我所渴望的祂被钉十字架。”在先导性的《圣经》中你可以看到关于神圣智慧所讲的这句话:“我渴求她的美。” [108] 所以让我们不必害怕“渴求”这个名称,也不为任何人关于这两个名字所说的话而困扰,因为在我看来,神圣的著述者把“渴求”与“爱”是看成意义完全一样的。当谈及神圣之事时,他们给“渴求”加了一个“真正的”字,因为“渴求”一词对人来说有不合宜的含意。“真正的渴求”不仅被我们而且被《圣经》使用。但有些没有理解渴求用之于上帝时的意思的人却自然而然地去想一种片面的、肉体的,以及分裂的渴求。这并不是真正的渴求,而是真正渴求的一个空洞形象,甚或歪曲。事实上,人是无力把握那唯一的神圣渴求的单纯性的,所以这个词对大多数人都显得不顺眼。只有靠神圣的智慧来提升他们,把他们提高到能认识什么是真正的渴求。这样一来,他们就不会不高兴了。我们很清楚,许多低下的人认为在那句可爱的话中有荒谬的东西:“对你的爱来到我身上,如同对妇女的爱一样。” [109] 对于那些正确地倾听神圣事物的人来说,当那些神圣的著述者在神圣启示中运用“爱”这个名字时,与“渴求”一词的含意完全一样。所指的都是一种在至美至善者之中造成统一、联合,和特别的混合的能力。这种能力由于至美至善者而预先存在。它通过至美至善者而从至美至善者中被分配给万物。它将同一层级的事物联合在一个相互关怀的统一体之中。它推动在上者援助在下者,鼓励在下者向在上者回归。
13. 这种神圣的渴求产生了迷狂出神,结果爱者不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被爱者。这一点展示在在上者慷慨给予在下者的神佑之中;这一点也展现在同等者相互的关怀之中;这一点还展现在在下者朝在上者的圣洁回归之中。因此,伟大的保罗在充满对上帝的渴慕而欣喜出神时,说出了如此富于灵性的话:“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 [110] 保罗是真正的爱者;正如他所说的,他为上帝而迷狂出神, [111] 不再拥有自己的生命,而是拥有他所渴求的、极为他所爱的太一的生命。
事实上,我们还必须说:在上帝仁爱地渴求万物的美好丰沛之中,上帝即宇宙的原因也在对万物的厚爱关怀中被带出自身(“出神”)。祂就好像是由于善之愉快,由于爱和渴求而被从祂的超越居处引导开,降临于万物之中,祂这么做所借助的仍是祂超自然的、保留于自身之中的出神能力。所以,具有灵性洞见的人把祂描写为“热切的”,因为祂对万物的善良渴求是如此伟大,因为祂在人心中激起对热诚的深深的渴望。祂以这种方式证明自己是热切的,因为人总是对于所愿望者感到热诚,而且因为祂对祂所养育的生灵是热切的。简而言之,渴求与渴求的对象都属于至美至善者。它们在祂当中预先存在,而且由于祂而存在和生成。
14. 不过,为什么神学家有时把上帝说成是渴求与爱,有时又说成是被渴求者和被爱者呢?一方面祂引起、产生和制造这里提到的东西,另一方面祂是事情本身。祂由它而振奋,祂也振奋它。祂被向它运动,祂也运动它。他们称祂为被爱的和被渴求的,因为祂是美的和善的;他们又称祂为渴求和爱,因为祂是推动和提升万物朝向祂来的力量;因为说到底,祂正是那至美与至善,本着自身并启示自身的太一,是自身超越统一体的美好进程。祂渴求运动、单一、自我推动、自我作为、预先在至善中存在,从至善中流向所有存在者,并再一次向至善回归。在这当中,神圣的渴求特别展现了自己的无始无终本性:通过至善、来于至善、在至善之中、朝向至善而作无止境的圆周运转;永远围着同一中心、永远朝着同一方向,永远进行、永远停留、永远向自身回复地无误旋转着。这一切都由我杰出的老师在他的《渴求的赞美》一书中,充满圣洁灵感地探讨过了,书中有一神圣章节,尤其值得我们在谈论渴求时加以回顾。
15. 摘自最圣洁的哈尔罗修斯所着的《渴求的赞美》:当我们谈论渴求时,无论所谈者是上帝的,还是天使的,是心中的还是精神中的,或是自然中的,我们都应想到一种统一与汇合事物的力量,它推动在上者关照在下者,同等者与同等者分享,在下者向在上者和杰出者回归。
16. 摘自同一人的同一书:我已按适当的秩序叙述了出于太一的众多渴求,我也解释了与世界之中和之上的渴求相应的知识与力量的本质。根据我们论证的清楚意向,这一切都被理智的和可理解的渴求的层级所超过。在它们之上是最为真实美好的渴求,它们是自明的和神圣的,它们受到了我们应有的赞颂。但更进一步,让我将所有这些渴求都聚集在一个单一的渴求中,它是一切渴求之父。首先我将把它们一般的渴求力量一分为二。一切渴求的、不可阻挡的原因对于它们来说是主宰的、优先的,是超出所有它们的原因,确实是普天之下万物尽其最大能力向上追求的目标。
17. 摘自同一人的同一本书:来吧,让我们再一次把所有这一切都汇总成一个统一体,让我们说有一个单纯自我运动的力量,祂引导万物汇合为一;祂起自至善,达于最低的造物,然后按适当的秩序经过所有的阶段后回归至善,从而作永恒之圆周运转:离开自身、通过自身、环绕自身、朝向自身。
18. 也许有人会说:假设至美至善者是万物所渴求的、愿望的和热爱的——正如我已经说的,甚至非存在者也希望在祂当中找到一个位置,因为祂甚至在无形者中也唤起形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非存在”也超越地存在于祂当中——假设至美至善者确是这一切,为什么众多魔鬼对祂毫无愿望,反而倾向于物质的东西,并从对至善的天使式渴求中堕落了?事实上,这成了对它们自己恶和对别人恶的原因。为什么完全缘起于至善的魔鬼自己却未被塑造为与善相像的呢?为什么这些至善的美好产物却变质了呢?是什么把它们弄成恶的呢?什么是恶?恶从何处而来?在那儿发现恶?为什么至善自己会愿意让恶存在?祂决意让恶存在后又如何造出了它?进一步讲,如果恶是源于一个不同的原因的话,在至善之外怎么会有其它的原因呢?如果确有神意统治,怎么会有恶存在、生成、排除不掉呢?怎么会有些东西宁愿选恶而不选至善呢? [112]
19. 感到困难的人会这么说。但我现在要请他看看事情的真理,我将努力说以下这些话,作为一个开头。恶并不来源于至善。如果它来自至善,它就不会是恶了。火不会令我们寒冷,同样,至善也不可能产生不善者。如果万物皆来自至善——至善自然地给出存在、保存存在,就像恶自然地企图败坏和毁掉存在一样——那么就不会有存在者来于恶了。恶如果作为恶而作用于自己恶无论如何也就不存在了;而恶总要是不对自己也恶的,它便不是彻底的恶,它便总在使自己存在的自身中还有些善的成分。如果具有存在的东西也对至美至善者有渴望、如果它们的所有行为皆为看上去是好(善)的事而做、如果它们的一切动机皆以至善为其泉源和目的(因为没有谁会在看到恶的本性时干坏事),那么存在者中怎么还会有恶的位置?恶既然失去了良好(善)的目标,又怎么可能存有呢?再者,如果一切存在者皆来源于至善,而至善本身超出存在之上,那么不在存在之中者必应在至善中了。
恶并非一个存在;因为如果它是的话,它便不会是完全的恶了。恶也不是一个非存在;因为无物是全然的非存在,除非是在“超出-存在”的意义上的至善。因为至善远在简单的存在和非存在之前和之上便建立了。相反,恶不在存在者之中,也不在非存在者之中。它比非存在具有更大的不存有,离至善更疏远。于是有人要问:恶是从哪儿来的呢?如果恶没有存在的话,美德与邪恶就必须是一模一样了,不仅总体上而且在细节上。而且与品德冲突者也不会是恶的。中庸的对立面是过分,正义的对立者是不义。我在这儿也不是谈论正义的与非正义的人、中庸的与过头的人,因为早在有德之人或其对立者的可见证据之先,灵魂当中便在品德与邪恶之间有了区分,在激情与理性之间便有内在冲突。所以,人必须承认有某种与善相背者,而这就是恶。善并不与自身相背。它来自于单一的源泉,是单一原因的结果,所以它在交往、统一、和谐中感到快乐。一个较少的善并非一个较大的善的对立面。微热、微冷并非较热、较冷的对立面。因此恶是一个存在。它在存在者之中。它是至善的对立面,与祂相背。如果它摧毁了存在者,它不会因此而失去自己的存在。它保持存在,并传给下一代,不是常常可以看到一物的毁灭是另一物的诞生吗?因此,恶也参与世界的完成,并且通过自己的存在防止世界的不完善。
20. 对此的真正回答是:恶作为恶从来也不会产生存在或生成。它所能做的一切便是利用一种有限的方式减损和摧毁事物的基质。假如任何人说它是事物的产生者,或通过毁掉一物而生成另一物,我们的正确回答是:恶并不是从它的摧毁性本身做成此事的。它作为摧毁与恶,只是毁坏和减损。其生成与存在都是由于至善而出现的。也就是说,恶在自身中是一股毁灭之力,但通过至善的工作,它便成为一种生产的力量了。恶就它是恶来讲,它既非存在,也不产生存在,而通过至善的工作,它就是一个存在,一个良好(善)的存在,并把存在给予好(善)的事物。当然我们不能在同一个方面把同一个东西既称作好的,又称作坏的;同样我们也不能将在同一关系中发挥同一功能和机能的(不论这种功能和机能是生产性的或是毁灭性的)同一件东西称作摧毁的与生成的能。所以,恶在自身中既无存在、善、生产力,也无创造具有存在和善的东西的能力。但是至善在其所完全呈现之处,却成功地产生了完善的、无瑕的、总体的善。当事物较少地分有它时,善便是不完全的,并且与它对至善的缺乏成比例地与其它成分混杂。
所以,恶既不是善,也不产生善;万物只由于自由趋向至善而是善的。完善遍及万物而不仅仅只及于周边善良的邻居。它远至事物中最低者。 [113] 它在有些事物中充分呈现,在另一些事物中少一些,又在一些事物中最少。其呈现之多寡与这些事物接受它的能力成比例。有些能完全分有至善,有些多少能分有一些,另一些只分有一小点,再有一些,至善对它们只是遥远的回声了。至善与事物的能力相称而呈现。这应当如此,否则的话,最荣耀的、最神圣的东西便与最低下的东西处于同一水平上了。既然并非万物皆同等地能接受一份善,它们如何能分有相同多的至善呢?不过,“祂无比浩大的善之力量” [114] 显示在祂甚至把力量给予那些缺乏它的事物,只要它们分有它。如果我们要把真理讲完全的话,那么便应说:甚至抗拒它的事物的存在和抗拒能力也还是归于它的力量。
简而言之,万物就其为存在的而言,都是善的,都来自至善;它们对善与存在的不足,与它们对至善的疏远程度是成比例的。说到其它属性,如热与冷,经历了热的东西也能再失去热。事实上还有既无生命又无心智的东西。上帝处于存在的水平之上,从而是超越的。不过,对于一般存在者来说,如果它们失去了某个属性,或从来就不曾有过它,它们仍然还拥有存在和实体。但是,完全缺少至善者便从来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不会有,永远也不可能有任何一种存在。试举一个生活无度的人为例。与他的非理性冲动成比例地,他也缺少至善。他在这个意义上是缺少存在的,他的欲望也是追求没有真实存在的东西。但他总还分有一些至善,因为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对真正的爱和真正的统一的扭曲了的回声。就愤怒是一种企图治疗恶,一种把表面的恶转向表面的善的冲动而言,愤怒也分有一定的至善。即使欲望最低形式的生活的人也还是在欲望生命——一种在他看来是好(善)的生命。所以,就他感到了对生命,而且至少是对他来说看上去是有价值的生命的欲望来讲,他分有着至善。消灭了至善便会消灭存在、生命、欲望、运动和一切事物。所以并非恶的力量从毁灭中带来了生成;是至善——不管多么小的一份至善——带来了生成。疾病是一种错乱,但它也不会消灭一切,否则的话,它自己也无法存在。而疾病是持续存在的。但它存在于最低的层级,只是一种最小程度的出现。因为完全不分有至善者既没有存在,也在存有中没有任何位置;而具有综合本性者则由于至善而在存在物之中占有一个位置,这位置和它的存在的大小,与它对至善的分有程度是成正比的。换句话说,存在的万物拥有或多或少的存在,都是根据它们分有或多或少的至善而定的。因为就存在而言,丝毫没有存在的东西根本就不会存在;而在某些方面有、在另一些方面没有存在的东西,从它自永恒存在跌落的意义上讲是不存在;但就其还分有一份永恒存在而言,它在这个范围中是存在的,而且它的整个存在与非存在都受到保护和维系。
恶的情况也一样。完全从至善跌落者在或多或少是善的事物中没有任何位置。在某些方面善而在另一些方面不善者只是与某种特别的善冲突,而不是与至善总体冲突。它仍由于自身当中分有了一些至善而得到保护,故至善给予缺乏至善者以实存,正是为了使它们能(最终)充分分有至善。倘若将至善全部移走,就不会有好(善)的事物,也不会有混合者,也不会有绝对之恶。因为如果恶是不完善的善,那么至善的完全阙失便会消灭完全的和不完全的善。恶只有在与它的相反者对立之中才可能存在和被认识,因为它可以与善者清晰有别(而立)。同一类事物不能在同一个方面完全地相互矛盾冲突。所以,恶不是一种存在。
21. 恶也不内在于存在之中,因为如果一切存在者都来源于至善,至善内在于、包容着一切存在者,那么恶在存在者中便毫无位置;否则的话,恶便存在于至善之中了。但恶决不可能处于至善之中,就像寒冷不可能处于火之中一样。变恶的能力不可能在实际上将恶转化为善的事物中找到。
不过,让我们假想一下恶可以在至善中被找到。它是怎么会进入到那儿的呢?是从至善中产生的吗?那是荒谬而不可能的,因为《圣经》中说得很清楚:“好树不能结坏果子”, [115] 反过来也一样。如果它不可能发源于至善,那么它必须有其它的泉源和原因。即,恶是从善来,或善是从恶来;如果这不可能,那么善与恶均需发源于一不同的泉源和原因。二重性者不可能是产生之源,所有二重性者均源于单一性者。同样荒谬的是认为两个相反者会从同一个起源得到它们的存在与起源,因为这么一来,泉源自身便不是单一与独特的,而成了分裂的、双重的,处于内在矛盾与不和谐之中。进一步讲,相互冲突的存在之源不可能存在于相对立者和万物之中。倘如这是可能的,那么上帝自身亦不能幸免于痛苦和遭难,因为祂也会受到困扰;结果世上万物都会处于永远的争斗与不和之中了。但事实上圣洁的神学家却赞颂至善给万物带来了友爱与和平,从而令一切好的(善的)东西都显示出友爱、内在和谐,以及它们从太一生命的派生。这就是为什么它们转向那唯一至善;这就是为什么它们是相似的、仁爱的、相互友善的。因此,恶并不居于上帝之中,并非上帝的,并不来源于上帝。因为要么上帝不是善的,要么祂只创造善的东西。祂不会有时创造善,有时不创造;不会把有些东西做成善的,但却不把万物都做成善的。如果祂真会这么做,那祂就陷于变化之中——祂最神圣的方面,即作为原因的工作,便是会变动的了。而如果祂的至善是祂的实体的一个方面的话,那么当祂从至善转开时,祂便是在存在与非存在之间来来回回了。当然,如果祂拥有的一切只不过是分有至善,并且是从别处得到它的,那么祂只能是有时拥有,有时没有。
所以,恶并非来自上帝,也不在上帝之中,不管是绝对的还是在某个时间段上。
22. 恶也不在天使之中。因为如果好(善)天使是报送神圣之善的消息的,那么他自己也分有这最先产生出来的善——他自己离这善的距离最近。天使是上帝的形象。他是隐秘之光的展现,他是一面纯洁、光亮、无损、无污的镜子; [116] 他可以说是在接受着神圣之善的充沛厚爱,并尽可能地用内部圣殿中的宁静之善的光芒,照亮自己的内心。所以,天使之中没有恶。说他们是“恶的”,只是指他们分配给罪人的惩罚。当然,从这个角度讲,一切处罚犯错者的人都是“恶的”。正像把渎神者从神圣的奥秘处赶走的教士一样。然而,真正的恶并不是受了惩罚,而是做了应受惩罚的事。被从神圣事物那里公正地赶走,这并不是恶。不洁净和不相称于神圣事物的情况才是恶。
23. 甚至连恶魔也非由于本性而恶的,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魔鬼就不会起源于至善了。他们也不会属于存在的东西,也不会从善堕落——如果他们从本质上说从来就是恶的话,那么问题便是:他们对于自己或对于别人是完全恶的吗?如果是前者,那么他们便是自我摧毁的;如果是后者,他们以何种方式带来毁灭?他们所毁掉的是什么?他们消灭存在?力量?行动?如果他们摧毁的是存在,那么首先,他们不可能真正地消灭自然地产生的事物。他们无法消灭从本性上说是不可毁坏者,只能消灭事实上能被毁掉者。其次,被毁一事并非在任何情况和任何环境中都是恶的。不管怎样,存在者不可能在自己的存在和本性的领域中被毁灭。毁灭事实上是它在自然秩序中的一种失败。这是和谐与匀称的表现的退化。但这也不是一种完全的缺点,否则的话,毁灭过程本身以及遭受着毁灭的存在者都早已被消灭掉了。而这就与自我毁灭相同了。所以真正发生的不是恶自身,而是善的阙失。完完全全不分有至善的事物是不可能在存在者中找到的。
同样的原则也适于能力或行动的毁灭。进一步说,魔鬼不可能是恶的,因为他们也源于上帝。至善是善的事物的创造者和维系者。如果这些事物被称为恶的,那不是就其存在而言,因为他们起源于至善,都接受了一份善的存在;他们的恶是因为他们缺乏能力“守住他们的本源” [117] (如《圣经》所说),从而缺少存在。请问魔鬼如何变恶的?难道不是由于他们终止了神圣的善良事物的习性和行为吗?倘非如此,则魔鬼是本性即恶,而且必然永远是恶的。但是恶是非永久的,而且如果魔鬼总是处于同一状态中的话,他们就不可能是恶的了。永久性是至善的一个属性;如果魔鬼并非永久的恶,那么他们便不是本性即恶。他们的恶在于他们缺乏天使的品德!所以,他们并非完全不分有至善,因为他们当然存在着、活着,而且发挥其智力并感受着某种欲望的冲动。他们被称作是恶的,原因在于他们的本性活动的软弱。他们的偏离正道、背弃适宜于他们的东西构成了他们当中的恶。这是他们当中的一种阙失、一种不完善、一种无力。这是一种弱点、一种错误、一种对完善自身的能力的抛弃。
他们中的恶是什么呢?是不讲道理的愤怒、没有头脑的欲望、一意孤行的幻想,但即使是这类东西,尽管是在魔鬼中找到的,也非完全彻底的、内在的恶。因为在其它的生物中,不是这类东西的拥有而是缺失,才毁了一个生物,从而是恶。拥有它们能够有助于生活,可以塑造拥有它们的生物的本性。所以,魔鬼一族的恶不是由于天性,而是由于违反本性。被给予他们的完全之善并没被改变,只不过是他们从所受之完全的善当中堕落开了。我要强调:被给予他们的天使般的恩赐从未内在地被改变,即使当魔鬼由于无力认识善,而不能注视这些恩赐时,恩赐也还是灿烂辉煌而完完全全的。
一切存在者,皆来自于至善,皆是善的,并欲望着至美至善者,从而欲望存在、活着和思考。他们之所以被称作恶,是由于缺乏、抛弃和拒绝了对他们合宜的品德。他们的不存在有多大,他们的恶便也就有多大;只要他们愿望着恶,他们便是在愿望没有真正存在的东西。
24. 也许有人会说灵魂是恶的。他们的理由是当人的灵魂没法避开恶时,便与恶有了交往,但这可不是恶。这是至善产生的善在把恶转变成善。
但是如果他们这么说的理由是我们承认灵魂能变恶,那么这是什么呢?不正是在善良习性和行为的领域中的一种缺陷,一种由于内在的软弱而从善良品行的堕落?我们说由于光的缺乏、没有,周遭的空气变暗了。但光本身永远是光,而且照亮黑暗。关于恶也一样。它并非作为恶而存在于魔鬼或我们之中。它真正说来只是一种缺乏,一种内在美德之完善的阙失。
25. 恶也不存在于非理性的动物之中。如果取走了据说是本性的恶——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的愤怒、欲望等等,那么没有了勇气与骄傲的狮子也就不再是头狮子了。价值在于能让主人靠近但赶走生人的吠叫之犬也不再是一条狗,如果它对所有人都摇尾讨好的话。所以,恶不会是对事物自身本性的摧毁;对本性的毁灭是在自然品性、行为、能力的减弱与缺少之中。如果时间中产生的万物都有它们命定的完善,那么它们的不完善便不会完全与本性(自然)相冲突了。
26. 恶并非作为整体的自然界的一个内在部分。如果所有的自然规律都来源于普遍的自然体系,那么就不会出现矛盾冲突了。只有在具体事物的领域中,才能说某样东西是自然的或是非自然的。在一个方面非自然的不一定在另一方面也是如此。自然界的恶是反自然的,是应当存在于自然中的东西的缺乏。所以,不存在恶的“自然”(本性), [118] 因为这对于自然是恶的。不如说,恶乃是在于事物之无能到达它们的自然的完善顶点。
27. 我们身体之中也没有恶,因为丑陋与疾病是形状上的缺陷和应有秩序之缺乏。这不是什么纯粹之恶而是较少的美。如果美、形状和秩序能被全部毁掉,那么身体本身也就消失了。
很明显,身体并非灵魂中恶的原因。恶之来到不必借助于一个身体,这从魔鬼便可以看出。心灵中、灵魂中,以及身体中的恶乃是它们的自然品德状态的虚弱或缺陷。
28. 所谓恶内在于作为物质的物质之中的通常说法毫无真理可言,因为物质也分有一定的宇宙、美丽和形式。如果物质没有这些东西,如果它内在地缺乏性质和形式,如果它甚至缺乏受影响作用的能力,它怎么能产生任何东西呢?
物质当然不可能是恶。如果它没有任何意义上的存在,那它既非善,又非恶的。如果它有某种存在的话,那必是得之于至善,因为一切存在皆起源于至善。所以善产生恶,因为来自于善的恶也是善的;否则的话,至善本身是由恶所产生的了,并由于这种起源而成了恶的。要么,有两种泉源?但即使如此,这两种泉源还是要进一步从某个更早的泉源之中产生出。
如果物质被说成是整个宇宙的完全实现的一个必要条件,物质怎么可能是恶呢?恶与必要条件是两种不同的东西。至善怎么能从恶中产生什么存在物呢?物质既然需要至善,怎么会是恶的呢?因为恶总是从善的本性(自然)逃开啊,如果物质是恶的话,它怎么能产生和维持自然呢?恶作为恶不能产生、维持任何东西,不能制作或保存任何事物。
如果肯定了物质并不导致灵魂中的恶,但又说它把灵魂向下拖,这也没道理。因为许多灵魂直接向至善观看,而如果物质把灵魂完全向下拖到恶中,这又怎么可能呢?所以灵魂中的恶并非起源于物质,而是来自于无序和错误。
如果灵魂据说总是追循物质,不能自己站立的事物具有的是不稳的物质,那么恶还有什么必要,或这种必要为什么一定是恶?
29. “丧失”也不是靠自己的力量与至善冲突起来。它是一种部分的能力,具有某些力量;这倒不是因为它是“丧失”,而是因为它不是完全的丧失。缺少善并非即是恶,如果不是完全的缺少的话;当善完满之际,恶也就消失。
30. 总而言之,善来源于唯一的普遍原因,恶来源于多种部分的缺失。上帝在善的形式之下知恶;对于上帝,恶的事物的原因也是能产生善的能力。但是如果恶是永恒的、创造性的和强而有力的,如果它有存在而且活跃,那它是从哪儿获得这一切的?从至善?从由至善产生的恶?或是二者又从什么其它的原因,自然中的万物的起源皆在于某个特定的原因,如果恶没有特定的原因,那它必然是违反自然的;而违反自然者不可能存在于自然之中,就像“缺乏技术”不可能属于技术之一种一样。
灵魂是恶的原因吗?就像火是热的原因一样?灵魂使其附近者充满了恶吗?要么虽然灵魂本性为善,但其作用时而是这样、时而那样?如果它的存在从本性上讲就是恶的,它的存在从何而来的呢?是从那万物的善良的、创造的原因来的吗?可是如果是这么来的,它怎么会从本质上讲就是恶的呢?因为这一原因的所有产物都是良善的。如果说恶仅仅居于灵魂的作为之中,这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否则的话,也就是说如果灵魂没有善的性质的话,品德的来源会是什么?我们的结论只能是:恶乃是至善的减弱与缺乏。
31. 一切善的事物的原因是一。如果恶与至善相对立,那么恶必然有许多原因。产生恶的并非原则与力量,而是无能与虚弱,以及不和谐物之不协调的混杂。恶的东西并非不运动和永远不变的,而是不确定的、无限制的、在不同的事物中有不同的表现。但至善甚至是恶的事物的泉源和目标,因为一切好坏事物都是为了至善而有的。我们在做(错事)时,也是出于对至善的向往而做的,因为没有人会有意地为了错误的目的干错事。所以恶并没实体。它与实体正相反时,它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至善的缘故才存在的。
32. 我们必须认为恶作为一种偶然属性而存在。它的存在是借助了别的事物。它的根源并不在它自身当中,这是某种我们在为了至善而行事时看上去正当而实际上不是的事物——我们以为是善的,实际上却不是的。愿望与事实显然是不同的。所以,恶与进步、目的、本性、原因、泉源、目标、限定、意志,以及实体等等都是相反的。它是一种缺陷、一种缺乏、一种虚弱、一种失衡、一种罪失。它是无目的的、丑的、无生命的、无心的、非理性的、不完善的、无基础的、无原因的、不定的、非生成的、不活动的、无力的、无序的。它是失误、无限定、黑暗、非实存的、自身中不具有任何存在。
但如果恶与善混在一起,它又怎能干成某种恶事的?完全不分有至善者没有任何存在与力量;如果至善具有存在、意志、力量以及行动,那么与其对立者——那缺乏存在、意志、力量及行动的恶——怎么有力量来反对它?原因是恶的东西并非在所有方面都是完全恶的。魔鬼之中的恶在于反对由善所塑造的心灵,灵魂中的恶在于与理性相抗拒的行动,身体中的恶在于拋弃自然的东西。
33. 既然上帝主宰一切,怎么还会存在恶?但是恶作为恶并非有存在,也不内在于存在的事物之中。一切拥有存在者都在上帝的主宰之中,恶除了在与至善的某种混和中之外,并不分有存在。所以,如果一切存在者均分有一些至善、如果恶即至善的缺乏、如果没有存在是完全没有至善的,那么上帝的主宰必然在一切存在者之中,无物可缺乏它。神命甚至还很好地利用恶之效果以把它们个别地或一起地转变为有良好的作用。它支持每个具体存在。所以我们不应当接受“天命会违抗我们意志而把我们引向美德”的流行看法。神命并不摧毁本性(自然)。事实上,它作为神命的特点正显示在它救护每个个体的本性上,它使自由者可以作为个人或群体而自由地行动,只要这些被支持的个体的本性接受那因人而异给予赐福的支持者。
34. 所以,恶没有存在,也不内在于存在着的事物之中。恶本身是没有的,恶源于一种缺陷而非一种能力。至于魔鬼,至善是它们的根源;它们存在这一事实本身是善的。它们只是在从与它们相宜的美德中堕落的意义上讲是恶的。它们在对它们是永久的领域中变化了。一种弱点在适于它们的天使般完善之中出现了。它们也渴望至善,至少它们也希求存在、生命以及理解;它们又缺乏对至善的渴望,而这与它们渴求不具有存在的东西是一致的。事实上,后面这种渴望与其说是渴望,不如说是违反真正的渴望的罪过。
35. 《圣经》中谈到明知故犯者。这指的是那些在知善与行善方面能力减弱的人。《圣经》还提到“那些知道上帝的意志但却不顺着行事的人” [119] ,即那些虽已听到了神命,却由于信心软弱而或是不信任至善,或是不做善的事的人。有些人的意志太刚愎或虚弱,使他们不想知道如何行善。总之,正如我讲了多遍的,恶乃是一种虚弱、无能,一种知识的缺乏,对无止境的知识、信念、欲望,以及至善的作为的知识的缺乏。有人会论证说,虚弱应被宽恕而不应受惩罚,这在人的能力之外的事上是说得通的。但是《圣经》说至善把这种能力大量地给予了那些需要它的人,所以,人就不能在自己的善的领域中为任何偏斜、任何背弃、任何过失找借口了。我在我尽最大能力写作的《论上帝的公正和审判》中对此已讲得足够多了。在那本关于上帝的著作中,《圣经》的真理把那些不公正地、错误地攻击上帝的机巧论证都斥为是发了疯的瞎扯。在眼下这本书中,我要为至善唱上一首赞美歌,因为祂真是奇妙,它是万物的根源与目的。祂是包容万物,并给予尚未存在者以形式的力量。祂是一切善事之因而非坏事之因。祂是神圣主宰和绝对的善,超越了存在的与未存在的事物。祂是使恶与无恶者皆变得善良的力量。万物欲求祂、渴望祂、热爱祂,祂具有我们前面的论证所确立的所有其它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