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了促进我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树立问题意识,通过基本规范的教学研究方法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2011年开始,我校每年都组织教师积极申报西安市教科所的“十一五”规划小课题。2011年至2016年我校教师共申报立项并完成小课题300多个,其中20多个被评为优秀课题。每一位承担课题研究的教师也都是小课题研究的受益者,通过对小课题的探究,教师解决了一些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提升了教学水平与能力。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发展了自我。完善了自我。实践证明,小课题研究已成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动力和有效途径。
一、走近小课题,专家引领行
小课题研究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作用是促进教师自主成长,不断提升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许多教师也有想要开展课题研究的愿望,但由于平时教学任务的繁重,不得不将更多的精力花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上,一些省、市级规划课题的研究需要大量时间和人力、物力的投入,教师个人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或力不从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教师不想做研究,也不会做研究的状况。对教学研究的茫然和漠视使部分教师渐渐出现职业的倦怠,对工作和学习的热情也随之减退,有的教师甚至成了“不学习、不研究、不合作”的“三不教师”,教科研成了一些学校的薄弱环节,教师对教学研究的缺失,不仅影响到教师个人专业水平的发展,也影响到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中的瓶颈。2011年西安市教科所发布的关于在中小学教师中开展小课题研究的通知使渴望进行教学研究的教师眼前一亮,重新激发起了教师积极参与自主研究的热情,在教师中出现了对教学研究的新认识,促进了教师教研行为的新转变。
过去在大家认识中基本没有小课题的概念,为了让大家了解认识小课题,连续六年我校每年都利用暑假组织对教师课题研究培训,校主管领导对小课题研究进行系统介绍,使大家对小课题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知道了小课题就是教师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确立的研究课题,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种研究,其研究内容就来自教师自己日常教学,解决教学过程中碰到的某个问题、某种现象、某个想法。它具有切口小,真实性,研究过程灵活,研究成果形式多样等特点。教师感到这样的研究与自己平时教学紧密相连,与教学的现实息息相关,非常实用,加之研究周期短,见效快,大家也特别希望能通过小课题研究来解决自己教学中遇到的疑难和困惑,教师积极整理和筛选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自己研究的方向,确定申报课题。教师选题许多来自对自身教学的自我观察和反思。
学校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尽可能为教师创建良好的研究氛围,努力为小课题研究搭建适合的平台。2011年至今学校每年都聘请省、市专家为全校教师做了小课题研究的专题报告。学校教师普遍认识到教研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成长,教研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专家结合小课题研究特点,告诉大家要从身边场景中选取课题,尽量选择教学中的盲点、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指导大家如何发现问题、形成问题,如何制订方案、实施方案,如何总结提升。报告会后教师专门进行分组讨论,讨论中大家一致认识到小课题研究是教师综合能力的体现,是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课题研究期间学校定期召开小课题教师会,交流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和问题解决方案,分享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与体会。
2011年至2016年西安市教科所专家4次来我校参加开题报告会,专家们及时发现和纠正了我校教师小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教科所还为每一位承担小课题研究的教师指定了指导专家,通过博客进行过程性指导。专家们三次来到我校参加结题复审报告会,听取了我校教师的结题汇报。对缺乏教学研究经验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来说,专家的引领和悉心指导伴随着每一位承担小课题的教师,专家的指导是我校教师小课题研究顺利结题的最有效保障。
二、强过程管理,重个人收获
我校每一位承担小课题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都有很多的付出,也有颇多的收获。我们学校由主管领导和教研组长组成小课题领导小组,对小课题研究进行统一管理。在实践中学校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小课题首先由提出问题的教师个人向学校教研室提出申报,经学校小课题指导小组对课题进行审核。一般小课题方案比较简洁,具有可操作性,在保证有问题、有分析、有主题、有策略的前提下,研究方案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文本也可以是表格,小课题研究起于问题的发现,止于问题的解决,在教师经过几个月的研究之后认为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已形成相关研究成果时,便可向指导小组提出结题申请,指导小组根据申请情况在规定时间报送市教科所,由教科所专家进行结题评估和鉴定。小课题研究成果也是以多元形式呈现,可以是一种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形式。除常规的研究报告外,还有教育叙事、教育随笔、教学案例、问卷调查、课件、自制教具等等。
在小课题研究中,我校教师充分利用“博客”平台对研究过程进行展示、交流和分享,博文呈现成为小课题研究中一大亮点,每位教师都熟练地掌握“博客”的使用方法。在课题立项时每位教师都在新浪网上注册申请个人“博客”,教师要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都在博客中展示,还要不间断地发表博文、上传照片、发表评论,与指导教师及关注课题研究的同行进行沟通交流。网络中开放、互动的“博客”使小课题研究的信息和过程公开化、透明化,可以接受来自各方的监督,小课题研究的各种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承担课题教师通过“博客”随时向专家请教问题,与教科所指导专家保持互动,及时得到专家的指导。如此快速便捷的交流方式,大大缩短了教师与专家的距离,专家引领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开通博客还为进行同一课题研究和关注该课题的兄弟学校、外地乃至全国的同行开辟了广泛的交流空间,选择研究相同或相近课题的教师,通过博文相互交流,互通信息,交流观点、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实现资源共享。学校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小课题的研究,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励方式多样化,有展示性激励,即将教师小课题研究的成果在教学中进行推广,让教师体验和感受到课题研究取得收获的喜悦和乐趣,进一步增强教师对小课题研究的信心与热情。
三、回顾中反思,总结中提升
回顾我校教师小课题研究走过的历程,我们在收获的同时也有许多的反思。第一,在小课题选题开始时存在着课题“大而空,高、难、远”的现象。课题与自己教学联系不甚紧密,有些甚至根本就没有关系,特别是缺乏对教育细小环节的研究。还有的课题设计过深,过于笼统。第二,有个别教师最后的论文写得没有什么价值,多是东拼西凑的材料堆砌。论证过程不严谨,研究目的不明确,反映出一些教师平时根本没有进行课题研究的意识。
总结我们学校小课题研究经验,我们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一是小课题研究一定要找准研究方向,研究问题不要刻意求全、求大、求新,但要求变、求实、求用。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要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实实在在,摒弃大而空的描述,多一些对教学现实问题的关注,可将一个大问题转化为多个微观问题。比如,我们面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面对课程改革,人人都会有许多的困惑,有许多的问题,将这些困惑和问题转化为一个个通过教师的探究与实践可以得到解决就是最好的小课题。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对于教育问题,用分析的客观的方法研究。将大问题分析为数十个数百个小问题,每一个小问题至少有一个人继续研究办理,如是,即使大问题也不难解决了。”
二是小课题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及时积累过程性材料。我校有不少参与小课题研究的教师结题时档案袋内过程性资料较少,部分教师对过程性资料的搜集和保存意识不强。承担小课题教师应从一开始就注意资料的保存与整理,档案袋中应保存立项材料、中期研究材料、最后成果材料,还应包括学习材料、体会、反思、教案、说课稿、课题小结、随笔、案例分析、课堂实录、课堂评价表、问卷调查表,自己发表的与课题有关的文章、相关的图片、光盘等都有保存价值。小课题看似“小学问”,但也需要以科学研究的精神来做,需要从细微处着眼,从细小处着手。
三是小课题研究的成果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呈现方式。可以是文本成果,包括论文、研究报告、调查报告、课例等;也可以是编著类、活动资料集锦;也可以有影像成果,如学校教师成长的案例材料的相关影像制品。
小课题的申报、立项、结题没有规划课题相对严格而烦琐的过程,对教学任务比较繁重的教师而言,比较容易入手,大家愿意做,热情高。我校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每个教师既有大量的现实实践作为研究材料,又有自己的亲身实践来验证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还有大量的其他教师提供不同角度的思考和见解,不仅研究过程真实、丰富,而且研究的实效性强。
小课题研究为教师找到了专业发展的基点,小课题研究中教师成为有思想、有能力、有智慧、有悟性的教育实践主体。小课题研究为教师提供了一条提升内涵发展自我之路,小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更自觉地学习,丰富充实自己,广泛吸收先进教育理念,在创新中不断自我提升。其实在小课题研究中,教师的成长比成果更重要。我校中青年教师居多,学历层次相对较高,对小课题研究具有更多的优势和有利条件,我们要在认真总结前期小课题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引领学校更多教师走进小课题,凭借小课题研究的推力进一步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