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凤翔县横水镇第一中学在班级授课制这一背景下,从校情入手,在吸纳杜郎口中学等课改经验的基础上,在反复实践中创造了具有本土特色的课堂模式。
狭小的鱼缸里养不出大鱼,只有打破教师包办一切的隐形鱼缸,才能“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课堂改革的第一步,从确定“以生为本”的理念开始,学校就要求教师走下讲台,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自主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教师放手,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解决自己的学习困惑。
初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难免会出现学生不习惯、不会用的现象,此时教师应做好策划者,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准备资源包、提供工具箱,给学生一份导学攻略。
课改第二步,要求教师在课前做深入细致的案头工作——编写导学案。导学案的主要功能有两个:明确学什么;引导怎么学。课堂教学从师生共同明确目标开始,学生围绕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互动,最后用检测结束。
第三步,为了让自主、合作、检测等落到实处,横水一中选择了最佳的组织形式——学习小组,就是将班级内有差异性的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共同体,旨在促进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整体成绩为评价和激励依据,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个性和谐发展。学习小组的组建使教师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指挥灵便,教学有效性大大增加。
第四步,完善和创新评价机制,让课堂保持长久的吸引力、生命力。评价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武器,高明的教师上课一定要善于调动组与组、生与生之间的质疑、对抗,做好即时性评价。
在推行课改的过程中,校本研修起到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大作用。天下之事,必做于细。就以“生本课堂大家谈”为例,每一期有针对性地解决几个小问题,27期共解决了100多个问题。扎实的校本研修在课改落地生根、“135”教学模式形成等方面厥功至伟。
当然,“135”教学模式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在它的基础上,各学科老师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地设计了“成长为本、问题导引”的各科教学流程。结合学科特点和个人教学特点,将“以生为本”的理念灵活运用在课堂上。
横水一中的课改实践证明,正确的教学理念支配着正确的课堂教学行为。正是因为抓住了“以生为本”这一核心,横水一中的课堂才迸发出了无穷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