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的足迹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课改缘起——该出手时就出手

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是推行课改的保证。从2008年秋季开始,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免费九年义务教育,这一政策使得农民子女也享受到同等的受教育权,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明显减轻。依托“振兴计划”等,大量优秀大学毕业生被吸收到农村任教,他们给农村孩子带来更先进的思想和更全面的知识。再加上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大力投资,使农村学生和城市孩子在硬件上的差距越来越小。农民家庭对教育的支持、优秀教师到农村执教、教学设备的更新等等,这一切使得这所初级中学的改革有了基础。

而推行课改是解决传统教育困境的必然选择。农村教育在蓬勃发展的同时,所面临的困难也逐渐显露出来。城市化发展吸引农民到城市去打工,农村常住人口减少,学校生源也随之减少。学校规模小、师资力量有限、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手段陈旧、学校教育低效,这些是农村传统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横水一中,陷入同样尴尬、艰难的处境。教学质量逐年下滑,生源流失严重。学校苦管,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厌学现象普遍存在。现有学生中,将近三分之二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严重缺失,问题学生日渐增多。

面对现状,痛定思痛,学校领导通过剖析反思,一致认为传统教育已难以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农村教育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不改,只能坐等撤校,唯有改变才能留住学生、吸引学生,走出“越教人越少”的恶性循环的怪圈。

但在改革前,必须先想清楚三个问题:

第一,为谁而改?是为了学校的生存,更是为了农村孩子的全面发展。

第二,为什么而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课标、新教材等顶层设计虽然很到位,但在农村学校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依然我行我素。“行百里者半九十”,新理念、新课标在最后的环节没有落实到位。改革是为了把孩子留在课堂,更为了把新课标、新理念落实到课堂实践环节。

第三,改什么?学校是教书育人的神圣殿堂,课堂是新理念和旧传统短兵相接的战场。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未来。三年的初中学习,影响着学生30年、50年的人生。改革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横水一中决定从实际出发,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此时,韩立福教授的“有效教学”等一批先进教改理论和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乌丹五中等名校的成功经验,已经在全国教育界有了较大的影响。

就像“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一样,杜郎口中学的崛起,让师生看到了希望。尽管今天对杜郎口中学的做法仍存在很多争议,但在当时,杜郎口的经验犹如雪中送炭。一样身处乡村,一样的师生素质,他们靠什么置之死地而后生?所有成功的秘密,简而言之,就是让每一个学生爱学习、会学习。

假如能把他们的经验加以借鉴,然后在实践中进行创新,说不定能找到走出困境的路子。横水一中的老师开始学习杜郎口等课改名校,借鉴各地教学改革的经验,他们深刻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是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突破口。

就从课堂改起!放手把学习管理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自主实践的机会交给学生。抓住“以生为本”这一课改的精髓和本质,横水一中于2009年3月正式启动了高效课堂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