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一
华为无疑是中国企业的一个奇迹。
华为的创新之道、华为的企业文化,显然已成为一种传奇,被广为传播。
传奇背后是什么?当为人。华为人创造了别具一格的创新文化,而这种文化又沁润着每一位华为人,激发他们创新创造,去追逐心中的梦想。在职的华为人创造传奇,而离职的华为人也一样抒写精彩。这个有着16万众的华为离职群体,自诩“华友”,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创业涉及通信、金融、咨询、互联网以及农业、文化等诸多领域。他们虽然不再是华为人,但都珍藏着当年的华为工号,镌刻着华为的基因,在新的天地延续着华为故事。
这群离职的华为人,为我们打开了观察华为、了解华为的另一个视角。而我们的记者能把采访的视线延展到这群离职的华为人身上,当归之于报社从2016年开始的“深度融合、整体转型”的媒体融合改革,也可谓之一次创新。改革为编辑、记者打开创新的空间,鼓励大家自主申报“上观新闻”App上的专栏。因而,创新的热情被点燃,一批编辑、记者以专职或兼职主编的身份创造了一批专栏,丰富了曾为纸媒所限的新闻内容,拓展了关注社会、观察世界的视野。“十二公民”栏目,即是其中富有特色的一个,这个栏目主打人物,以人说事,这里的人物不显赫、少大牌,但都有声有色、各有各的精彩,“华为离职江湖”系列当是其中较为出彩的一组报道。
历时大半年,记者采访了30位华为离职员工,他们有的在国内深耕,深圳、北京、上海、杭州、南京、贵州等城市有其足迹,有的在海外创业,波兰、西班牙、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国家有其身影。他们的年龄,在20多岁至60岁间,有“80后”“90后”,也有“60后”“70后”,工号跨度从2位数到6位数,分布于华为公司发展的各个阶段。
这30位华友的故事有共性更有个性,可以说是16万华为离职员工的生动缩影,透过记者的笔触、当事人的回忆,那个不太为外人所知的华为世界变得清晰、有血有肉起来。从中,我们读到了许多鲜活、感人而有意义的奋斗故事,体悟到华为的文化与价值观,感知了华为的发展秘诀、成长之路。此外,这些故事还为更多的创业者打开一扇窗口,从中也许能品味这群怀揣梦想的人,曾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的职场迷茫、转型困惑、发展艰辛和成功甘甜。
这群被采访人从华为离职时,年龄处于35岁上下,正是年富力强时,也是中年危机的高发期。华为的职业经历给了他们经验和勇气,但优势也可能成为劣势。华为不提倡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强调群狼作战,讲究的是团队协作,每个人就是一颗螺丝钉,而一旦他们离开华为这个大平台,单枪匹马地闯荡时,之前的经验可能不管用。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华为人如何开拓新的一片天地?记者通过深入采访,叙述他们的探索和奋斗经历,这或许能引起同样处于中年危机中的人们的共鸣并提供借鉴;他们的转型和成长,也会给同样豪情壮志者以信心和鼓舞。
虽然这组系列采访,记者的采访时间之长、广度之大,超出以往,但也仅仅是挖掘到华为系的神秘一角,远远不能覆盖华为系的广度和深度。但我们希望管中窥豹,能从点点滴滴的个体故事,去透视一个企业的发展、一个时代的变迁。这组系列报道如今集辑出版,离不开“十二公民”栏目主编和相关记者的努力,也得益于被采访者对我们记者的信任,是他们敞开心扉,让受众分享他们的人生故事。这次采访策划的成功,源自孜孜以求、创新不息的华为系被采访人,也源自正在融合转型路上追逐新闻理想的媒体人。
创新永在、梦想永在!
缪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