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离职江湖:华为系创业版图中崛起的30位门徒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王宁

未来不缺工程师,

但缺我这样的古琴匠人

34岁时,王宁放弃了高薪,从华为辞职创业,开起了古琴工作室。曾经立志做一名“通信人”的他,随着事业的发展却感到自己越来越像是生产线上的“螺丝钉”,于是他重新拾起了自己一直以来的爱好——古琴。在他心中,或许未来不缺他这样一个工程师,但缺少像他这样的古琴匠人。

姜天露

昔日华为金牌讲师与雾霾杠上了

在华为员工和运营商中曾流传着一个决不裸奔的励志故事,主角就是姜天露。他曾在华为工作16年,是华为的金牌讲师。2012年,姜天露离职,成为一位连续创业者。如今投身到北京抗霾事业的这位前华为老将,能否在新风净化领域掀起一股新浪潮?

刘海清

这位川籍IT老兵跑到崇明岛开了个农庄

刘海清自称“海清大叔”,这位在华为待了14年的IT老兵跑到崇明岛开了个农庄,还研发出了一种岛上特有的酒“花间卿”。如今这个农庄不仅成为华为人聚会的定点,也在岛内外做出了名气。海清大叔说,这是一个IT老兵的乌托邦。

陆强

教育培训成为这位华为工程师的人生下一站

他曾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工程师,这是华为给他贴上的标签。在华为8年,他赶上了华为大发展,与一批优秀的伙伴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没想到,教育会是他人生的下一站,2007年陆强创办“淘课网”,2014年又推出了“培训宝”,如今客户已遍布全国。

李建勇

IT男做起高端西服定制,靠的是什么?

2011年,李建勇离开了华为,那时他34岁,是市场部的高级营销经理。“在华为时,大家穿衣服确实都不太讲究。”离开华为后,李建勇创业做起了男装生意,从事一家意大利男装品牌Larnidi的私人定制服务。对这一行他很有底气,“我靠的是口碑和圈子。”

陈国龙

这些年他花心思最多的是北京华友会

离开华为后,他曾在中国电信、海航通信等公司任职,如今创立自己的通信网络公司。不过这几年,他投入最多的还是华友会。2011年,陈国龙从张利华手里接棒,担任北京华友会会长。在他的组织下,集聚了2000多名华友,他说:“在这里,工号、职级都成了过往,我们提倡建立一个真心、平等、交心的圈子。”

金颖

他在西子湖畔专攻“无人机克星”

2008年离开华三通信后,金颖成为一位连续创业者,并曾服务于HP、Intel等国际一流企业。这位颇有文艺气质的工科男如今在西子湖畔做一个很酷的创业项目——“无人机管控”,目前已完成A轮融资。身为浙江华友会会长的他,广搭平台让不同领域的华友快速熟络、自由连接。

冯建林

瞄准前沿科技的水瓶座投资人

“跟很多人不同,我的人生就是一条单行线,很多事是由环环相扣的内心所串起来的。”从华为离职后,冯建林成为连续创业者,他是较早玩微信和公众号的那拨人,也很早就玩起O2O运营。如今的冯建林是个马不停蹄的投资人,一年到头全国各地飞。不过他只聚焦自己感兴趣的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科技前沿领域。

宋允辉

这位女将把华为模式带给更多民企

因为一次与华为人事在飞机上偶遇,宋允辉从中兴被挖到华为。在华为,她是为数不多的高水平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六西格玛黑带”之一。“华为只有一个,但中小型企业有千千万万家。”如今她要做的,就是将华为更科学的管理模式,传授给更多的民营企业。

俞渭华

华友会“首席服务员”的朋友圈

身为华友会会长,俞渭华自称“首席服务员”。这么多年,他的重心一直很聚焦——华友,以及与华友相关的事。“首席服务员”的人气很旺,他在朋友圈发布创投戈壁行的众筹帖,仅仅五个半小时,就众筹成功,排名第一。他说:“我已经坚持了10年,定个小目标,再干10年,干到华友会成立20周年再退休。”

刘建云

外派国家波兰成了他创业的大本营

当年他被华为派遣到波兰,负责企业无线产品的销售,本以为自己就是个匆匆过客的刘建云没有想到,日后有一天,自己的事业会在这个中欧国家开花结果。2015年,刘建云做起波兰留学咨询服务,很快在业内获得不错的口碑,在中波文化交流这块领域播下了种子。

翁震鸣

当年他是拿下华为第一单葡萄牙合同的“大将”

在华为,能外派海外近10年的,不算多。在华为,离职后还做通信行业的,也不多。这两样翁震鸣都占了。凭着“不计代价打山头”的精神,他和团队签下了华为在葡萄牙的第一单,在整个欧洲也业绩斐然。如今,他是西班牙华人通信运营商友谊通信公司的CEO,并与华为开展了深度合作。

张志强

半年华为经历给这位“90后”创业者留下什么?

这个1992年出生的小伙子,是30位采访对象中唯一一名“90后”。他的身上挂着太多让人艳羡的“标签”:清华毕业、就职华为、穷游全中国……每一样都足够拿出来说上半天。现在,他把自己称为“连续创业者”。半年的华为工作经历,给这个小伙子留下了怎样的宝贵财富?

张利华

当初她提议立项手机,任老板曾当众拍桌子

以撰写《华为研发》闻名于圈内外的张利华,离职后走上了管理咨询这条路,将华为经验传递给更多中国企业,她说,我见过很多公司开花结硕果,也见过很多公司跌倒。华为的冬天并不是历史,当下也在时时上演,关键是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和学习经验。

罗中非

昔日金茂大厦的“码农”,如今西子湖畔的“庄主”

浙大毕业的罗中非曾在上海金茂大厦埋头写代码数年,后来回到杭州。如今他的身份多元,开酒店、做民宿、搞投资,还是浙江华友会秘书长,他为浙江的华为离职人员提供社群服务。“你不组织这个社群,你不知道它的能量有多大。”

刘南杰

这位华为“蓝军”前参谋长深耕车联网

刘南杰是华为公司的第一位空降兵,10多年来他参与见证了华为历史上诸多精彩的战略发展大手笔。8年前,这位华为前首席科学家一头扎进汽车互联网行业,通过车载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的软硬结合模式搭建了一个车联网平台。

颜迎春

弃百万年薪转做山间“放牛郎”

曾经在华为,颜迎春被同事叫作“颜总”,离开华为,他依然被人唤作“颜总”,只不过他所掌管的,由一帮“IT男”变成了7名工人和300多头牛,还有贵州山间一片100多亩的农场。漫步于葱翠欲滴的青山,呼吸着清新扑面的空气,远离城市的喧嚣,颜迎春在这里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田园牧歌:“养牛,做农业,其实很有意思!”

戴辉

当年他在菲律宾拿下马尼拉5000万美元项目

戴辉在华为工作了逾16年,8年海内外一线销售,8年全球战略、产品线业务发展和投资并购,对GSM,以及后续的3G、4G海外拓展史熟稔在心。离开华为后,戴辉成了独立投资人,专攻高科技领域。笔耕不辍的他正用文字梳理华为岁月。

朱波

华为的互联网之梦绕不开这位投资“大咖”

作为南派天使投资人的典型代表,朱波曾投资过兼职猫、次元仓、礼物说、超级课程表等“90后”项目,也投资过昆仑万维、暴风影音、易宝支付等“70后”项目,如今主攻区块链项目,可谓投资界的一大风云人物。在其绚丽多姿的创投生涯中,有一段经历颇为低调,即4年的“华为人”。

孙进进

这位老华为人创业路一走就是20年

说起华为工号63号的孙进进,华友都称是一个传奇。这位老华为人在上海创业近20年,虽不显耀,却也一直“活”得挺好。这两年他新招了一支“90后”队伍,用“软件积木”的方式建了多模块化的管理系统,助力企业办公无忧。

苏磊

游历25国后他转投环保事业

苏磊在华为的时间不长,却见证了华为在乌克兰的飞速发展。“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觉得在华为挺好的。”打开苏磊公司的官网,在“企业文化”那一页中,三个小标题十分醒目: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以结果为导向——这恰恰契合了华为的企业文化。现在,这个北方汉子扎根浙江,做起了垃圾分类,“这是真正可以为子孙后代谋利益的事。”

李斌

这位华为老将站在了耳机行业的风口上

在华为工作了16年的李斌,曾是华为商用GSM和商用UMTS首版本研发团队成员,也是华为首个UMTS商用合同的行销项目负责人,足迹遍布26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他离职创办“东方酷音”,目前已成为全球顶级互联网公司的产品供应商。“离开华为后,我才觉得更需要华为文化。”

鲁青虎

他跑去凤凰山里办了个书院

因为一次参观中偶然听到了任正非的演讲,鲁青虎成了“任总的粉丝”,任正非的每篇文章,他都如数家珍,华为的文化,也已深入骨髓。告别奋斗16年的华为,他在深圳凤凰山间开办起国学院,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润泽大众。

熊伟

从达晨“净身出户”创办“千乘资本”

加盟达晨创投后,熊伟曾以最快的速度升为“达晨合伙人”。一年多后他就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千万奖金,“净身出户”创办自己的企业“千乘资本”。历经了就业、创业、投资、再二次创业的职业周期后,熊伟依然感怀他的第一份工作,“华为打下了我职业生涯的底色,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罗勇

创业后他用上了自己当初研发的芯片

对华为或半导体行业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海思”——这是华为于2004年成立的半导体公司,多年来集中在芯片领域的研发。罗勇所在的部门正是海思的前身。他参与并见证了“海思”从最开始的模仿,到实现了自主创新,最后成为行业领跑。现在,他创业做起了行车记录仪“盯盯拍”,将华为文化融入企业管理,也在向着行业领跑者的目标快步前进着。

季昕华

这位传奇“黑客”致力于“中立云”开发

曾叱咤黑客江湖的季昕华,是“中国首代黑客代表人物”。他曾以网络安全专家的身份先后入职华为、腾讯和盛大。2011年,季昕华与好友一起创办UCloud,致力于做云服务提供商,这家崛起于上海的独角兽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中立云服务公司。

李昀凌

他签下了华为海外第一张订单

20年前,李昀凌作为华为员工被派驻巴基斯坦,促成华为在国际电信展上的首次亮相,并签下了华为海外第一单,这为华为海外拓展打开了局面。如今他作为创业者回到巴基斯坦,开办国际公司为当地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

刘博宇

26岁时他已成华为中亚地区最年轻的管理者

刘博宇最初作为文科生进入华为,凭借语言优势和一股韧劲,一路技术通关,26岁时他已成华为中亚地区最年轻的管理者。如今他回到自己熟悉的中亚,创办安防领域的高新技术公司,团队一大半都是之前的华为人,因为创业领域偏向基础研究,且技术领先,在国内几乎没有竞争对手。

徐渊

很少表扬员工的任正非,当年为何在董事会点了他的名?

熟悉华为的人都知道,很少有员工能得到任正非的点名表扬,但时年仅有26岁的徐渊做到了。他曾在斯洛文尼亚白手起家,卖出了华为第一部3G手机。现在,他担任北京数字一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副总裁,为华为、亚马逊、腾讯等众多知名企业提供数字化网络调查和市场咨询服务。

姚旻汐

这位海归美女把华为基因融入酸菜鱼,做成轻奢“网红”

这两年,深圳的繁华商圈中又多了一家有特色的“网红”餐厅——姚酸菜鱼。它的创始人姚旻汐,是一位曾在华为工作过的海归美女。“从华为背景创始人的管理能力应用,到餐饮行业的降维打击。”这是投资人对姚酸菜鱼的评价,在获得数千万元人民币融资后,姚酸菜鱼成为国内首个获得资本的酸菜鱼单品连锁餐饮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