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类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技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能量饲料

能量饲料是指干物质中粗纤维小于18%、粗蛋白小于20%的一类饲料(如谷实类),此外还包括含能量极高的饲用油脂。能量饲料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糖类和脂肪,而粗蛋白含量很低。因此,能量饲料在动物营养中主要起提供能量的作用。此外,一些能量饲料也起黏合剂的作用。

一、谷实类

1.玉米

玉米是配合饲料中使用比较多的原料之一,产量高、品种多,有黄玉米、白玉米、红玉米之分。玉米含蛋白质8.0%~10.0%,且以醇溶蛋白为主,淡水鱼类不易消化,因此品质较差。因其纤维素含量很低,而淀粉含量高,同时还含有较多的脂肪(4%~5%),因而含能量很高。

2.小麦

小麦的能量价值与玉米相似,但其蛋白质含量较高,可达12%,营养物质容易消化。在淡水鱼类的配合饲料中多用小麦全粉或次面粉作为黏合饲料。

3.大麦

大麦外面有层纤维质的壳,粗纤维含量较玉米高,而可消化的糖类较玉米低。大麦粗蛋白含量略高于玉米,赖氨酸含量也较高,达0.52%,因而蛋白质品质也优于玉米。

4.燕麦

主要产于北方高寒地区,粗蛋白含量一般为13%,粗脂肪4.4%。由于纤维质外壳在籽实中所占比重较大,因而粗纤维含量较高(10.9%),而淀粉类、可消化糖类较低。

5.高粱

高粱的营养成分与玉米相似,但蛋白质品质优于玉米。因为高粱籽实中含有单宁,略有涩味,适口性差,所以用量不宜过高。

6.稻谷

主产于南方,由于外壳含纤维素高,其蛋白质和糖类含量略低于其他谷实类。

二、糠麸类

1.麦麸

小麦麸又称为麸皮或麦麸,是由小麦的种皮、糊粉层、胚芽和少量面粉组成,其成分随出粉率不同而呈现一定差异。麸皮粗蛋白含量13%~16%,粗脂肪4%~5%,粗纤维8%~12%。与谷实类相比,麸皮含有较多的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在矿物质含量方面,钙含量较低,而磷含量可高达1.31%,钙、磷极不平衡。此外,麸皮中还含有较多镁。小麦麸是淡水鱼类配合饲料中常用的饲料原料之一。麸皮质地疏松,粗纤维较多,用量过高会降低黏结性。

2.米糠

米糠是糙米加工成白米时分离出的种皮、糊粉层与胚三种物质的混合物。其营养价值因粗米精制程度不同而异,有清糠和统糠之分。清糠也称细米糠,其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含量分别为13.8%、14.4%和13.7%。由于其粗脂肪含量较高,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极易氧化,故米糠应鲜用,否则须加入抗氧化剂或脱脂后再作饲料。统糠的主要成分约70%为谷壳,所以营养价值显著低于清糠。粗蛋白、粗脂肪含量较低(分别为7%、6%),而粗纤维含量很高(36%),在淡水鱼类配合饲料中用量应严格控制。

三、薯类

这类饲料主要有木薯、甘薯、马铃薯等,其鲜品含水分较高,但干品的营养成分与谷实类相比,含淀粉较多(80%),而其他成分均很低,粗纤维、粗蛋白含量一般在5%以下。

在淡水鱼类配合饲料中使用这类饲料,只起着提供糖类和增强饲料黏合性的作用。如在甲鱼、鳗鱼及虾、蟹饲料中用淀粉作为黏合剂。

四、饲用油脂

在室温下,呈液态的脂肪叫油,呈固态的脂肪叫脂,统称为油脂。

饲用油脂包括动物油脂、植物油脂、混合油脂和粉末油脂。动物性脂肪是从牛、羊、猪、禽类和水产动物的体组织中提炼出来的,植物油是从各种油料籽实中榨取的油。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动物油脂包括猪油、牛油、鱼油等;植物性油脂包括大豆油、玉米油、棕榈油、菜籽油和葵花籽油;由各种动物油和植物油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即为混合油;粉末油主要指被加工成粉末状的脂肪粉。油脂类饲料中多含不饱和脂肪酸,同样为淡水鱼类生长所需,但其易被氧化,氧化、酸败油脂对水产动物危害很大,易引起贫血、瘦弱等疾病,应避免使用。在生产中通常加入抗氧化剂,如在使用含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作淡水鱼类的饲料时,应随脂肪的用量添加维生素E,以减少氧化油的危害。通常情况下,在肉食性淡水鱼类及虾蟹类的饲料中常需添加油脂,而草食性鱼类的饲料一般不另外添加油脂。现将几种常用的淡水鱼类油脂总结如下。

1.饲用鱼油

鱼油是鱼粉加工的副产品,是鱼及其废弃物经蒸、压榨和精炼而得到的。几种常用鱼油的成分和物理性质见表1-16。

表1-16 几种常用鱼油的成分与物理性状(洪平,1990)  

同其他油脂相比,鱼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D和n-3类型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价值较高,此外,鱼油具有腥味,有很强的诱食效果,添加鱼油的饲料适口性大大增加。在生产过程中,鱼油可以减少机械的磨损,增加制粒机的寿命,同时饲料的外观也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因此,作为饲用油脂,鱼油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鉴于鱼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较高的特性,应于避光阴凉处妥善放置,否则很容易酸败。酸败的鱼油质量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都大打折扣,甚至不如植物油、牛油、猪油,还会腐蚀机械。

饲用鱼油的外观应为淡黄色或橙红色油状液体,并具有鱼油固有的微腥味,没有酸败味。其饲用等级质量标准见表1-17。

表1-17 饲用鱼油的等级质量标准(SC/T 3504—2006)  

2.饲用大豆油

饲用大豆油是指从大豆中提取的油脂,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一般呈淡黄色至棕黄色,具有豆类固有的豆香和豆腥味,精炼后呈淡黄色且无味。大豆油不但具有很高的能量,还含有丰富的亚油酸,亚油酸为淡水鱼类的必需脂肪酸,因此也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其来源广、质量稳定,在生产中可以部分代替鱼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此外,虽然豆油质量较稳定,但是若储存不当或时间过长,也会导致酸败,因此,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必要时可测定过氧化价和脂肪酸值碘价。

3.饲用菜籽油

菜籽油简称“菜油”,是从油菜籽中提取的油脂。精制菜籽油为金黄色,可作为食用油;而未经提炼的为毛菜籽油,呈黄略带绿色,含有芥子苷,因此具有一定的刺激气味,通常作为饲用油脂。菜籽油由于产地不同,营养成分差异较大,如普通菜籽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约为7.0%,油酸17.0%,亚油酸13.0%,亚麻酸10.0%~11.0%,芥酸40.0%~50.0%。但一些新品种如双低菜籽油,饱和脂肪酸含量4.5%~7.0%,油酸75%~85%,亚油酸6.0%~10.0%,亚麻酸<3.0%,芥酸0.0~1.0%。此外,菜籽油还含有多种矿物质(铁、铜、锌、锰),也含有大量维生素E,因此营养价值较高。

在生产应用中,毛菜籽油含有大量的芥酸和芥子苷,不适宜淡水鱼类长期食用。但易新文等(2013)用菜籽油代替25%、50%、75%和100%的鱼油对大黄鱼(13.56克)的研究中发现,用菜籽油代替鱼油对大黄鱼的生长和体组成无显著影响,但可以显著影响其脂肪酸组成和体色。彭墨等(2015)试验表明,从营养角度考虑,菜籽油应用于大菱鲆幼鱼至多可代替66.7%的鱼油。

4.饲用米糠油

米糠油来自米糠。米糠是稻谷加工成大米的副产物,约占糙米的6%,含油率达9%~22%,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因此米糠资源极其丰富。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饲用米糠油的标准,但是作为现行可食用的米糠油(GB/T 19112—2003)很少用于食用,可作为饲料油脂添加到饲料中。米糠油含有38%左右的亚油酸和42%左右的油酸,此外还含有维生素E、甾醇、谷维素等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维生素E和谷维素又都具有抗氧化作用,因此米糠油的稳定性较好,容易储存。但就当前情况而言,米糠油的精炼成本较高,在饲料上的应用并不广泛,但作为具有极高营养价值的油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其加工方法不同,米糠油可分为米糠原油、压榨成品米糠油和浸出成品米糠油三类,其质量分级标准见表1-18、表1-19。

表1-18 米糠原油质量指标(GB/T 19112—2003)  

注: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为强制指标。

表1-19 压榨成品米糠油、浸出成品米糠油质量指标  

注:划“—”者不作检测,压榨油和一级、二级浸出油的溶剂残留量检测值小于10毫克/千克时,视为未检出;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为强制指标。

表1-20为日本水产动物用油脂的规格,表1-21为日本鱼饲料中油脂的添加量。

表1-20 日本水产动物用油脂的规格(洪平,1990)  

表1-21 日本鱼饲料中油脂的添加量(李复兴、李希沛,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