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者:美国乡村的衰落与愤怒在线阅读](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224/42981224/b_42981224.jpg)
会员
留守者:美国乡村的衰落与愤怒
(美)罗伯特·伍斯诺更新时间:2022-02-08 15:37:28
最新章节:第10章 注释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是什么引燃了美国乡村人对联邦政府的怒火?为什么绝大多数美国乡村人会把选票投给共和党?是否能对日益加深的城乡分裂给出某种较为具体的解释?罗伯特·伍斯诺历时十年,深入喧嚣都市外的数百个乡村,提炼上千次的定性访谈,带我们走近美国乡村的农场与社区。聆听农民工人、乡村主妇、返乡青年、乡企业家、乡村官员的想法,直面人才流失、企业撤离、外来威胁、种族纷争、政府干涉的困境。本书记录美国乡村生活、经济、文化的同时,再现美国乡村社会熟人社会秩序的瓦解过程,反映逆全球化的蝴蝶效应,为美国城乡社会分裂与大选左右对立的局面提供了某种解释。
品牌:东方出版中心
译者:卢屹
上架时间:2021-10-01 00:00:00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本书数字版权由东方出版中心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美)罗伯特·伍斯诺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规则:我们依之生存的历史
在《规则》一书中,历史学家洛林·达斯顿追溯了规则在西方传统中的发展,并展示了规则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过程。通过法律论文、烹饪书、军事手册、交通规则和游戏手册等大量案例,达斯顿证明,尽管规则的多样化内容令人眼花缭乱,但它们采取的形式却出人意料地少而持久。达斯顿揭示了三种经久不衰的规则:计算和测量的算法、治理的法则和教学的模型。她生动地说明了规则是如何变化的——灵活的规则是如何变得僵硬的,反之亦然,以及社科20.3万字- 会员
走出伦理的迷思:社会工作伦理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伦理为社会工作实务架构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社会工作的基本哲理出自人与人的关怀与互助,认为社会是一个互助单位,人有其潜能可以克服困难,透过相互帮助让社会中需要帮助的人度过难关。同时,对于求助者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与接纳;对于案主的隐私加以保密;与同工相互合作;配合机构的规范;为案主谋求最大的权益等,皆是社会工作的伦理理念。透过这些伦理哲理与社会工作相关理论架构出社会工作实务方法。本书的伦理汇编目社科11.3万字 - 会员
最后的“珍珠”:深圳大鹏东山村调查
东山村,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办事处辖区,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落。村前龙岐澳碧波荡漾,村后七娘山蓊郁苍翠。村里有著名的历史遗迹天后古庙,有曾经颇具影响力的东山码头、东山珍珠场等,现在仍保留少量清代建筑,民风民俗独具特色。近些年来,深圳的城市更新步伐加快,老村落在逐渐消失。本书作者通过对东山村三年多的深入调查,采用传记体的写法,通过讲述一个个村民的真实经历,记录了村落的流转变迁社科9万字 - 会员
上野千鹤子的私房谈话Ⅱ:愤怒也是一种能量
本书为《上野千鹤子的私房谈话》“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延续初本形式,收录了《朝日新闻》周六副刊“烦恼咨询教室”栏目上的50篇文章。在这个栏目里,上野千鹤子回答了各种读者来信——一无所长的我如何求职?阴晴不定的妈妈让我感到厌烦、丈夫对我的内心毫无兴趣、无法原谅40年前的内衣小偷、我想重启人生……青春苦恼、夫妻关系、母女问题、老年防护,一篇篇来信饱蘸人生酸甜。上野千鹤子简洁明快、一针见血,从女性主义者的社科6.7万字 - 会员
置身时代的社会理论(第六版)
本书是美国社会学家史蒂文·塞德曼的著作,梳理了从社会学成立伊始至21世纪初期的社会学理论。在清晰明确地概括每个社会理论家、社会理论流派的学说之外,作者还结合写作时的社会环境与背景对各个理论进行了评述,将道德维度加入社会理论,将社会学的种种承诺、概念和知识相对化,试图以此将社会理论带入公共生活的讨论中,融入有关社会世界当下与未来面貌的持续对话和冲突之中。就像作者在序言中所说的:“知识能够让我们的生活社科31.8万字 - 会员
日本人为什么不再被狐狸骗了?
过去,日本凡有狐狸栖居的地方,必然流传着许多“狐狸骗人”的故事。除了狐狸,偶尔也会出现狸猫、貉、黄鼠狼等戏弄人的逸话。然而以1965年为界,此类故事突然在全国上下销声匿迹了。这是为什么呢?当然很多人会问:“人被狐狸骗的故事都是真的吗?”而我的回答是,这些故事是否属实并不重要,唯有探寻“人为何不再被狐狸骗了”,才能得知更多真相。日本人会被狐狸骗的时代究竟是什么样的?那时的人拥有怎样的精神世界,又是如社科5.9万字 悬浮:异乡人的都市生存
清华大学社会学家严飞,以“附近”作为研究框架,通过8个典型案例真实记录进城务工人群的生存现状,穿插以社会学学者的分析与反思,呈现出一幅“悬浮社会”的现实图景。书中的被访者小区保安阿微、菜场商贩红芹姐、水电工人小傅、家政阿姨小萍等人,都是生活在作者“附近”的普通人,也可以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身边的陌生人”的缩影。作者认为,关注身边的小世界,关注数量庞大但鲜有发声机会的进城务工人群,关注当下社社科14.3万字- 会员
菲茨杰拉德作品中的消费社会研究
本书旨在以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社会理论为视角,分析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四部主要代表作品里的消费主义。本书侧重运用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异化理论和最具有代表性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鲍德里亚的消费符号理论等进行研究,揭露并批判20世纪20年代真实的美国社会。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与其强烈的历史意识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真实地记录了20世纪初期美国社会的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世态,生动地再现了社科11.2万字 谁住进了养老院:当代中国的“银发海啸”与照护难题
生育率的降低、预期寿命的提高和家庭结构的改变,让养老成为当下中国老年人和中年人必须应对的一大难题,一场“银发海啸”呼啸而来。这是一部针对中国养老机构的民族志调查报告。作者将中国传统的养老观念与照护理论相结合,从时间维度描述中国经历的养老形势变化,从空间维度展示不同形式的养老机构,分析当下养老困境,剖析老年人、家属及照护人员面对的衰老、死亡和照护难题。基于在云南昆明历时13个月的实地调查和采访,作者社科10.5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对牧户福利差异影响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保护好内蒙古的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关系内蒙古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福祉”。2011年起实施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是维系草原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之一,也关系到牧户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本书在总结、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福利经济学、农村经济学、自然资源环境经济学、社会学的研究理论和分析方法为依据,将牧区的牧户家庭作为研究对象社会学10.6万字 - 会员
社会变革时代的民众居住方式:以家庭结构为视角
本书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并通过与1982年、1990年和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比较,揭示中国当代家庭结构的最新状态及其变动特征;对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家庭结构的异同进行探讨,深入考察进入老龄化社会后中国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对中国家庭结构的未来变动趋向做了尝试性预测。书中通过着力分析社会转型、人口转变过程中家庭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探询当代家庭演变中的问题,寻求解决途径。社会学20.7万字 - 会员
说话心理学:渗透潜意识的语言说服力
变得更有说服力意味着什么?有时这意味着合同的顺利签订,有时这又意味着你总能脱颖而出,可以说,说服力其实意味着一种你个人的影响力。本书作者斯蒂芬·C.杨基于对神经语言程序学的研究和多年一线实践经验的积累,对如何在对方潜意识中植入建议、如何针对不同交流风格组合运用14种语言模式以及如何通过提问引导对方做出决定等进行了简单易懂的讲解。此外,针对每一种技巧,本书都给出了详细的情景模拟展示,并将语言公式化,社会学8.2万字 - 会员
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2(质性研究法)
本书书名为《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质性研究法》,也就是主要讲述质性研究方法。除了经典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法,本书还介绍了扎根理论、个案延伸法、历史研究法、访谈法、叙事分析、论述分析等,并举文献作为例子进行说明同事在编排上,本书穿插很多“参考方块”,加深读者对方法的理解。本书是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常备书,适合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师生使用。社会学27.1万字 - 会员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年度报告(2018)
本书是首次尝试按专业编写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海外发展报告,共8章,分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中国经济学研究、中国法律文化、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学术成果“走出去”情况,以及2015~2016年度语言学国际化进展、中国学者参加的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学术会议情况、中国学者在国际哲学社会科学期刊上发表论文情况。本书对提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服务国家文化“走出去”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社会学10.5万字 - 会员
中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多元主体融合研究:基于财务供给的视角
本书以福利多元理论和协同理论为理论基础,从“财务能力融合”与“制度供给融合”两个维度构建了长期照护财务供给多元主体融合的分析框架,提出了“政府主导、长期照护保险为载体”的多元主体融合模式,核心主体确定机制、责任分担机制、相互渗透机制和法律保障机制构成的四维机制,政府制度安排、家庭支持系统、市场供给系统和社会组织补充系统的制度架构,形成失能老人长期照护财务供给多元主体相互融合。社会学1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