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心向往之:我的八十八个春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九、亲历中国人民大学的建校典礼

在正式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建校典礼之前,华北大学教职工中流传着一个小道消息:华北大学将与北京大学合并,以燕园为校址。当时,这两所大学堪称中国高校的“两巨头”,一所是共产党直接创办的、以延安陕北公学为根基的新型大学,另一所是以清末光绪皇帝钦定的京师大学堂为根基的资格最老的大学。这条无风不起浪的小道消息没有成为事实,因为谁也吞不下谁。除了这个原因,我还注意到另外一个原因。当时,华北大学的某些领导人公开表态:“我们是红色的,而北京大学最多只是粉色的,如果合并,就浅化了我们的色彩。”我认为,这两校合并,未必妥当,但用“颜色”反对合并,就显得幼稚可笑了。

1950年冬,新建立的中国人民大学首次招生。我有幸担任东北三省招生组成员。当时,人大只招收被党组织选送的干部,不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招生组根据以下三个方面的考核,有权独立决定是否录取:第一,以考生的历史档案为主要依据判断其政治条件;第二,通过笔试(语文、政治、数学)判断考生的文化水平;第三,通过面试验证考生的真实状况。当时这样做,效果不错。

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历史表明,党中央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建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1950年10月3日,规格很高的中国人民大学建校典礼隆重举行。刘少奇、朱德等党政领导人出席了典礼,刘少奇做了讲演。他说:“中国将来的许多大学都要学习我们中国人民大学的经验,按照中国人民大学的样子来办”。当时,满怀期望的教职员工唯一的遗憾,就是毛主席没有出席这个盛典。

中国人民大学从建立之日起,就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1958年以前,人大从国家获得的教育科研经费,在全国高校中位居第一,此后,地位逐渐下移,以致在“文革”中被解散。所幸,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人大又逐步成长为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拥有强大优势的教学科研基地。她开设的一些专业和学科,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今天,我为自己作为人民大学既辉煌又坎坷的60多年历程的见证人而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