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心向往之:我的八十八个春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八、开国大典的书生标兵

1949年9月,华北大学完成了在平津两地的培训任务。我们这批队长、副队长(文化程度都比较高)集中到北平东四铁狮子胡同1号学习俄语,以贯彻“一边倒”、向“老大哥”学习的方针。

在“俄文大队”学习不久,一项神圣的任务,历史地落到了我们这批年轻干部(都是党员和团员)的肩上——担任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非武装标兵。当时,我们这批来自老解放区(河北正定县)的干部,堪称共产党和新政权最可靠的革命群体。

10月1日上午七点,我们徒步走到天安门。我被指定守在离天安门城楼很近的一个位置,任务是维护周围的安全。从我站立的位置,可以看到城楼检阅台第一排的党政领导人。

下午两点半,毛主席等领导人出现在城楼,顿时,整个天安门广场欢声雷动。下午三点,林伯渠秘书长宣布典礼开始。在《义勇军进行曲》和礼炮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随后,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下来,朱德总司令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受阅部队。部队以正方形编队走在最前面,随后是民兵方队、钢铁工人方队、纺织女工方队。学生方队打着锣鼓,边走边舞。最后是由男女老幼组成的最大的游行队伍,边走边高呼着“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此时,毛主席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领袖与群众队伍相呼应,情景十分感人。“人民万岁”,是开国大典的最强音,它长久地萦绕在我的耳边。

记得,当华北大学的队伍走过天安门时,毛主席高呼:“华北大学的同志们万岁!”可见当时华北大学的特殊地位。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在天安门广场参加过许多次大规模的纪念会、典礼、游行,但没有再听到“人民万岁”的呼声,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