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是比医生更好的医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人体是个小阴阳,水火在中间

在易学家们看来,天地、日月、四时、昼夜、阴晴……无不在按部就班地做各自的循环运动,一切生物和人事唯有在这循环运动中得以生化发展,走完自己的历程。世间所有变迁,都是循环式的运动,人体内循环结构也是如此。

阴阳是这个循环式运动轨迹的根本,著名中医彭子益先生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中说“阴阳交合,发生爱力,彼此相随,遂成一个圆运动。阳性动,阴性静。静则沉,动则浮。由静而动则升,由动而静则降。”具体到人的身体上,圆运动中的方向为左升右降:脾土左升,肝气和深水都随着升,胃气右降,胆气和心火都随着下降。脾胃在这个圆圈中间,一阴一阳,就好像中心的轴一样,其他的脏腑围绕着它来运转,所以我们说,人体是个小阴阳,水火在中间。

水升火降,促成了圆运动

水和火是两个相互矛盾的事物,人们常用“水火不容”来形容两个人性格不合。的确,在自然界中,水性寒,往低处流;火性热,往高处窜。遇到火灾,人们懂得用水去浇灭,而放在锅中的水又可能因为火而被烧干。如此看来,水火果真是不相容的。

不过,以上只是从物性的角度来看。如果从生命的角度来看,水和火就可以成为一个统一体。比如,人体的正常体温基本都在36.5℃,因为生命中有水也有火,所以这个温度既不太寒也不会太热。

具体到人体中,心脏为火脏,肾脏为水脏。《黄帝内经》讲“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火脏和水脏就是阴阳在人体脏腑中的体现。心脏就好似天上的太阳一样给人以温煦,而肾脏则像雨露一样滋润着人的身体。

二者在人体的运动遵循了“水升火降”的原则,可能有人感到意外,水应该是下降的,而火才应该是上升的,为何心和肾正好相反了呢?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元代名医朱震亨的《格致余论》中得到答复。书中说:“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有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正因为肾水的上升和心火的下降,如此的循环不停,人才有了生命。

这一点,其实我们还可以从地球上的生意盎然谈起。宇宙中有很多星球,但是真正有生命存在的却不多见,而地球上之所以存在着生命,与它所遵循的水升火降的原则脱不开关系。天空中的太阳就是火,江河湖泊为水,艳阳高照的时候,太阳的光芒会照射在湖泊上,这可以称为火在下降。湖水在受到太阳的热能后,会蒸发变成水蒸气,之后冉冉上升到天空化为云彩,这可以称为水在上升。正因为水和火之间的相生相克,不断地循环才为孕育生命创造出了无限的生机。

《黄帝内经》一直推崇“天人相应”的养生原则,人体也是小宇宙,在我们的身体里,因为心火的下降,温暖肾水,肾水上乘,温暖脾土,滋润肝木,紧接着脾气上升,肝木生发,一场圆运动也就开始了。

圆运动的方向:左升右降

人体内是个圆运动:肝脾左升肺胃右降,脾胃居中调度升降,肝胆居中运行升降,心肺居上,肾居下。这样看起来圆运动比较枯燥,又难记,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个图更好地了解这一圆运动。

figure_0157_0017
圆运动的方向

人体的圆运动分为左右两边。先看左边,肾水被温暖之后,令脾土得到温暖,脾气上升将一部分营养物质送到肺脏,同吸入的空气中的精微之物混合后,由肺脏向全身输布。同时,肝木也会因为脾土的滋养,开始生发,它跟随脾气一起上升,中医称为“肝随脾升”;再来看右边,心火本是上炎的,但是因为肺气的肃降特点,掉头向下,温暖肾水。在肺气下降的时候,人吃进胃里的食物也是向下走的,所以胃气下降,而“胆随胃降”,所以胆气也跟着向下降。

取象比类是中医一个最常见又最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中医理论的创始多根据这种思维方式。我们要想理解圆运动,也可以采用这种将人体小宇宙与天体大宇宙的取象比类法。脾胃居中,五行属土,在此将它们都看作是大地之土。肝胆五行属木,在此将其看作是树木;心像阳光,而肺就是至高的青天,肾为地下之水。

地下水要温,否则就会寒凝成冰,地下结冰,地上相应地也就飘起雪花,心血管也会血瘀而阻。所以,阳光应该照射下来温暖地下水,水在受到温暖后就开始向上升,从而使土得到温暖,水还会滋养东方的树木,另外在阳光的照射下,水蒸气会上升到青天,有了大气圈里的水汽层,大地就不会因为阳光的过猛而受到伤害,大地不干裂,青天就仍能保持凉肃。所以,在我们人体小宇宙中,肝脾之气要上升,目的是为了“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水蒸气在经过青天的凉肃后,会变成露水和雾气下降到大地,滋润着西方的树木。树木在得到滋养后,能够更好地扎根于西方的大地之中,又变成了地下水。所以,肺胆胃都要下降。

假如地下水太寒冷,无法上升滋养东方的树木,那么水汽就会滞留在土内,这就叫作“水寒肝陷脾湿”。大气圈中没有了水汽,阳光过于猛烈,这就叫“心火上炎”。青天不能凉肃,心火刑克肺金,所以人就容易出现咳嗽吐痰等症。而且,因为肺气不能下降,雾露不降,西方树木和大地就会燥热,这就叫胆胃上逆,出现呕吐、反胃和胆病。

总之,在这项圆运动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运动的进行。圆圈不能转动了,身体就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个时候只要用药物、针灸或者穴位按摩的办法,将气机重新顺畅起来,让他们恢复这一上下运行的运动,身体就会恢复健康。

八珍糕补脾胃,调阴阳

在人体内,心在上为阳,肾在下为阴,阴阳之气的上下运行构成了人体气机的运行。在气机的圆运动中,脾胃在中间一阴一阳,是气机升降过程中的枢纽。只有脾能带着清阳上升,胃气才能带着浊阴下降,在这一升一降中,身体的圆运动有了动力。《黄帝内经》将“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所以脾胃如果虚弱了,水泛土湿,圆运动就失去了动力。只要脾胃没有问题,中气不败,身体不管有多大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调理慢慢变好。正因为脾胃如此重要,李东垣的《脾胃论》才会形成中医的一个重要流派。

中医很看重脾胃的作用,目的无非就是想通过这个枢纽将人体的气机调畅,圆运动循环无阻,身体就会重新健康起来。在调补脾胃上有个名方,叫作八珍糕。八珍糕原来是明朝的御医陈实功开给小孩子的,清宫的御医认为八珍糕在调理孩子的病上屡见奇效。后来御医将八珍糕去掉了麦芽和山楂,替换为两味中药,做成了乾隆喜欢吃的一种糕点。这就是现在的八珍糕,据说这也是慈禧最爱的一款养身补品。

八珍糕怎么做呢?准备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苡米、芡实、莲子肉等各50克,先将上味都碾成末,然后将200克大米和200克粳米也研成粉末,二者混合放入水中和成面,还可以在里面加少许白糖。然后像蒸馒头一样,将其放在火上蒸,熟了之后切成糕,烘干后更便于储存,也可以将药粉和水熬成糊。

这个方子比较平和,阴阳双补,而且几乎全部是食物,适合大多数人食用,不过一定要注意不可以生服,必须做熟了吃,孕妇禁服。现在也有一些八珍糕的成品,如果大家方便购买也是不错的,毕竟八珍糕做起来比较麻烦。苏州的八珍糕的方子据说是经过叶天士审定的,西塘的八珍糕早就是这个地方的特色产品了,绍兴也有八珍糕。

很多小孩不爱吃饭,脾胃不好,家长就可以给孩子蒸些八珍糕食用。做的时候,可以将陈实功的生山楂和炒麦芽加上,并且材料用量减半,药材磨成粉之后最好再筛一下,免得伤到孩子的牙齿。

八珍糕能够调理脾胃,而调补脾胃又可以称为“医中王道”,所以老年人脾弱无力者,也可以通过吃八珍糕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