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是比医生更好的医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气是我们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

中医理论著作繁多,理论体系庞大,但没有哪一本书里没有谈到“气”的。“气”历来受到医家的重视,有所谓“人活一口气”之说。《内经》里也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如《素问·宝命全形论》中就提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张景岳也认为:“人之有生,全赖此气”,由此可见“气”在医家眼里的地位。

可是,气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简单地将气看作是人体能量的一种外在表现,分布在我们身体的任何地方,如果一个人没有了气,就相当于“断气”,也就失去了生命的存在。对于人体而言,还可根据气的来源、部位、功能等将气分成不同的种类。

气的来源

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气,它的来源主要分两大类:一为先天之精气,一为后天之精气。

首先来看先天之气,这种气禀受于父母先天而生,是生命的基本物质,因此称为先天之气,也叫元气。《灵枢·本神》中说“生之来谓之精”,人之始生,以父母之精气相合,形成了胎。先天之精是构成生命和形体的物质基础,精化为气,先天之精化为后天之气,形成有生命的机体,所以先天之气是人体之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天之气有两类,一类是从吃的粮食和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中产生的能量,另外一种则是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因为这类精气是出生之后,从后天的生活中获得的,因此称后天之气。

清气通过人体本能的呼吸进入肺内,实行吐故纳新,参与了人体之气的生成。《类经·气味类》对此有这样的说法“天食人以五气,五气入鼻,由喉而藏于心肺,以达五脏”。也就是说,人体依赖呼吸运动,让后天之清气在人体的肺脏内不断交换,补充了器官活动的能力。对于水谷之气,有“人之所受气者谷也”一说。人体在摄取食物之后,经过胃的腐熟和脾的运化后,饮食中的营养物质就会化为能被人体所吸收利用的水谷精微,它们被输布于全身,滋养脏腑,并化生气血,成为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一个人如果没有了水谷之气,就没有办法形成形体之壮;没有了呼吸,就没有办法行脏腑之气。总之,气是维持我们生命活动的一种精微物质,不过它同“精”这种精微物质是不同的,“精”是看得见的,基本上呈液体形态,而气则是一种气态物质,我们的肉眼是无法看见的。

气的家族成员

通过上文,我们了解到人体之气来源于禀受父母的先天精气、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水谷之精气,和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清气。这三者通过肺、脾胃和肾等脏腑的综合作用结合而生成人体之气。这种人体之气由于其主要组成部分、分布部位和功能特点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名称,主要有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

1.元气

中医学中有这样的说法:“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这里的“气”是指人体的元气,元气充足免疫力就强,就能战胜疾病;如果人体元气不足或虚弱,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免疫力去战胜疾病;而元气耗尽,人就会死亡。“元气”,亦称“原气”,是由父母之精所化生,由后天水谷精气和自然清气结合而成的阴气与阳气。

之所以说元气是我们生存的根本,是因为“气聚则生”,人先天的元气是父母给的,如果不吃不喝的话,这些先天带来的元气只够维持7天的生命。要想活下去,就要保住先天的精气,就要吃东西、呼吸自然之气。《黄帝内经》中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元气是从天得来的,这里的天是指父母。所以说,母肥则子壮,如果打算生孩子,一定要先把夫妻双方的身体都调养好,给孩子一个比较充足的元气,要知道怀胎十月可是会影响孩子一生的。

元气虽然是先天带来的父母之精气,再加上后天的水谷之气、呼吸之气、自然之气来补充,但元气毕竟是有限的,有一个定数。人活着的这些年就是不断耗散这些元气的过程,元气足的时候,人的免疫力就比较强,身体也比较健康,随着元气慢慢耗散,人的免疫力开始下降,疾病上身来,有一天元气耗尽了,也就是生命结束的时候。

2.宗气

宗有本始之意,所以在《灵枢·五味》中宗气又被称为“大气”。《医门法律·大气论》中也说:“大气,即宗气之别名。宗者,尊也,主也,十二经脉奉之为尊主也。”

宗气是积于胸中的后天宗始之气,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为“气海”,即《灵枢·五味》所言:“其大气之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

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胃从饮食物中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相互结合,生成宗气。因此宗气的盛衰与肺的呼吸功能、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与否关系密切。

那宗气又有什么功能呢?《灵枢·邪客》说:“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即说宗气的主要功能有两方面:一是“走息道以行呼吸”,凡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都与宗气的盛衰有关。二是“贯心脉以行气血”,凡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视听的感觉能力、心搏的强弱及其节律等,皆与宗气的盛衰有关。

3.营气

营气由于富于营养,所以又被称为“荣气”。它是与血共同运行于脉中的气,能循脉上下,营运于全身。所以与血液的关系极为密切,可分而不可离,故常常将“营血”并称。

营气主要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主要有营养全身和化生血液两个方面的作用。营气为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提供营养,所以可以“营养全身”;由于营气与血液共行于脉上,可算血液的组成部分,所以它可以“生化血液”。

4.卫气

卫气是运行于脉外之气,属阳,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所以又被称为“卫阳”。它主要由水谷的精气化生而成,其特性是“慓疾滑利”,即活动能力特别强,流动很迅速。《素问·痹论》中说:“卫者,……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即说卫气不受脉管的约束,运行于皮肤、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卫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

(1)护卫肌表,防御外邪的入侵。

(2)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

(3)调节、控制腠理的开合、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等。

需要注意的是营气和卫气虽然均以水谷精气为其主要生成来源,但是“营在脉中”“卫在脉外”(《灵枢·营卫生会》),营主内守而属于阴,卫主外卫而属于阳,两者的运行只有协调顺畅才能维持正常的腠理开合以及体温,有效防御外邪入侵。

当然,除此之外人体还有“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它们和全身的气一样,是精气清气、水谷之气经肺、脾、肾共同作用而化生成的,可转化为推动和维持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能量,也都十分重要。

气的作用

气是我们身体的“主宰”,《仁斋直指方》中指出:“人以气为主,……阴阳之所以升降者,气也;血脉之所以流行者,亦气也。营卫之所以转运者,气也;五脏六腑之所以升降者,亦此气也。盛则盈,衰则虚,顺则平,逆则病”,进一步说明了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并且提出:由于气活力很强,总是处在不断运动之中,所以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以及营养作用等。

1.推动作用

气具有激发和推动的作用。《灵枢·脉度》说:“气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可见气是以“如水之流”的形式运行于机体之内的。人体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它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到,无处不有,能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改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推动血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如果气的推动作用减弱了,就会影响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或出现早衰、脏腑的生理功能减退、血液和津液生成不足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2.温煦作用

指阳气所化生热、温煦人体的作用。气是人体热量的来源,特别是血和津液等液态物质,要靠气的温熙作用,以进行正常的循环运行。所以《难经》说:“气主煦之”,气的这一功能在人体内有着重要的生理意义:人的体温需要气的温煦作用来维持;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需要在气的温煦作用下进行;血和津液等液态物质需要在气的温煦下才能正常循行。

我们知道“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是寒”,其中医上的原理就是温煦人体的气是人身的阳气,阳气气化就能生热,所以阳气越多,生热越多,阳气不足,生热就少。

3.防御作用

气有卫护肌肤,防御邪气的作用。气一方面可以抵御外邪的入侵,另一方面还可把“邪”驱出体外。当气的防御功能正常时,邪气不易侵入,或虽有侵入,也不易发病,即使发病,也易于治愈。当气的防御功能减弱时,机体抵抗邪气的能力就会下降,一方面机体易染疾病,另一方面患病后则难愈。所以气的防御功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4.固摄作用

气对体内的液态物质具有固护统摄和控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固摄血液:保证血液在脉中正常循行,防止血溢出脉外。(2)固摄体液:控制尿液、唾液、胃液、肠液等的分泌量、排泄量,防止体液丢失;(3)固摄精液、防止妄泄:气不摄血,可导致各种出血;气不摄津,可导致自汗、多尿、小便失禁、流涎、泛吐清水、泄下滑脱;气不固精,可出现遗精、滑精、早泄等。

5.气化作用

气化,就是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即精、气、血、津液的新陈代谢以及相互转化。简单说来气化过程就是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如果气的气化功能失常,就会影响整个物质代谢过程,如食物的消化吸收,气、血、津液的生成、输布,汗液、尿液和粪便的排泄等,最终形成各种代谢异常的病变。

6.营养作用

气的营养作用主要指由脾胃运化食物而化生的水谷精气的作用。此气与津液结合成为血液,可以凝聚成人体的脏腑经络和各种器官,也可以被消耗从而产生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动力。

正如《难经·八难》中所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正是由于气的这些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才被称作身体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