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黄茶寻源
我国为茶叶的原产国,茶叶种类甚多,花色品种纷繁。从炒青绿茶中发现,由于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色即变黄,于是产生了新的品类——黄茶。黄茶是我国独有的、较古老的茶类,早在唐代就有史籍记载。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有关史籍即有“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赠宦官邵光超黄茗200斤”的记载;说明早在中唐时期,在我国安徽已有黄茶生产。黄茶的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均与绿茶制法相似,当绿茶加工工艺把握不当,如炒青杀青温度低,蒸汽杀青时间过长,或杀青后未及时摊凉,或揉捻后未及时炒干、烘干,堆积过久,都会使叶质变黄,产生黄叶黄汤,类似黄茶的出现。据此推测,黄茶的产生可能是从绿茶制法把握不当演变而来的。黄茶加工中最重要的工序在于闷黄,这是形成黄茶特点的关键。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具有黄叶黄汤、香气清悦、滋味醇厚的品质特征。
随着黄茶生产的发展,加工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如君山银针在清代有“尖茶”和“蔸茶”之分,茶叶采回后要进行“拣尖”,把尖头和叶片分开。芽头如箭的称尖茶,白毛茸然,纳作贡品,又称“贡尖”;拣尖后剩下的叶片叫蔸茶,又称“贡蔸”,色黑少毛,不作贡品。此法一直延续到1952年,从1953年开始改为直接从茶树上按一定标准采下芽头,省去“拣尖”程序。在加工方面,1952年前只闷黄一次,历时两昼夜,干茶外形欠黄,香气较低闷,1953年以后闷黄分两次进行,效果较好。湖南岳阳市为中国黄茶之乡。黄茶中的历史名茶有:湖南的君山银针、北港毛尖、沩山毛尖,四川的蒙顶黄芽,湖北的远安鹿苑茶,安徽的霍山黄芽、皖西黄大茶,广东的大叶青,贵州的海马宫茶,浙江的莫干黄芽、温州黄汤(平阳黄汤、泰顺黄汤)等。其中,君山银针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1959年全国“十大名茶”评比会均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并在1956年8月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另外,需说明的是:浙江的缙云黄茶并不是黄茶类,而属绿茶类,是2005年新发现的绿茶变异品种,具氨基酸含量高、胡萝卜素及叶黄素均高的理化特点,有三黄透三绿(干茶金黄透绿,茶汤鹅黄隐绿,叶底玉黄含绿)的品质感官特色。黄茶产量虽然不及绿茶、红茶和黑茶,但其中有很多茶以其质优形美被视为茶中珍品。此外,黄茶较之绿茶,由于增加了闷黄工艺,在热化反应及外源酶的共同作用下,内含成分发生显著变化,滋味变得更加醇和,被茶叶专家推荐为最适宜饮用的茶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