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学论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牧童歌》全诗分十二章,共有二百六十四节[1]。第一章《快乐的黑天》。头上四节开场白,说明本诗的主题是歌唱黑天和罗陀的爱情;接下去歌颂大神毗湿奴的十次化身下凡以及其他事迹;然后进入正题,描写沃林达森林春意盎然,众牧女与黑天调情取乐。第二章《无忧的黑天》。罗陀出于妒忌,离开黑天,向女友诉说自己的哀怨,回忆自己与黑天幽会的欢乐,请求女友去找来黑天。第三章《迷乱的黑天》。黑天撇下众牧女,寻找罗陀,由于找不到而忧伤悲叹,后悔自己不该冷落罗陀。第四章《欣慰的黑天》。罗陀的女友来到黑天身边,向黑天叙述罗陀焦灼的相思。第五章《渴望的黑天》。罗陀的女友遵照黑天的吩咐,回去向罗陀传达黑天的痛苦心情,约罗陀在叶本纳河边树林里幽会。第六章《懒散的黑天》。罗陀的女友报告黑天:罗陀相思成病,体力不支,不能赴约,热切地盼望黑天前去相会。第七章《狡猾的黑天》。罗陀焦急地等待女友带来黑天,结果见女友单身回来;她的眼前呈现一幅幅画面——黑天正在与其他牧女寻欢作乐。第八章《惊诧的黑天》。第二天早晨,黑天来到罗陀跟前,请求罗陀原谅,而罗陀痛斥黑天负情,赶走黑天。第九章《颓丧的黑天》。黑天走后,女友劝说罗陀不要过于骄傲,应该让黑天回来。第十章《机灵的黑天》。晚上,黑天来到罗陀跟前,极力赞美罗陀,向罗陀求情。第十一章《欢悦的黑天》。黑天安抚罗陀后,躺在凉亭的花床上等候罗陀;女友催促罗陀去与黑天合欢。第十二章《狂喜的黑天》。黑天与罗陀同享床笫之乐。

从这首诗的内容看,符合梵语古典文学中的艳情诗传统;全诗分成十二章,也符合梵语长诗的格式。而且,主题取材于神话传说,作品开头有颂神诗句,这在梵语古典文学中也是常见的。但是,很显然,胜天的《牧童歌》具有自身的独创性;正是这种独创性,使它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据了永久的一页。

先谈内容的独创性。这首诗通篇描写黑天和罗陀的爱情。无疑,在胜天之前,作为大神毗湿奴的化身之一——黑天的形象,通过《摩诃婆罗多》,尤其通过《薄伽梵往世书》,在印度人民中间是家喻户晓的。但罗陀的形象却不见经传。尽管《摩诃婆罗多》和《薄伽梵往世书》里都描写了牧童黑天与牧女们的欢乐生活,但均未提到有罗陀这样一位牧女。只是在较后的梵语或俗语文学作品中,才有一些提到黑天和罗陀这对情侣的零星诗句。因此,可以说,《牧童歌》里的罗陀形象是胜天的独创。胜天笔下的罗陀,完全是个世俗女子,毫无一点神性。她热恋着黑天,因而看见黑天与其他牧女调情,便心生妒忌,离开黑天;然而身子离开,心儿离不开,陷入了相思的痛苦;通过女友从中斡旋,她与黑天重新约会,可是黑天让她苦苦等了一夜,才来相会;她断定黑天迷上了其他牧女,愤怒地责备道:

黑天啊!你的心肯定比你的皮肤还要黑,

你怎能欺骗一个受爱情之火煎熬的女子?

走吧,摩陀沃!走吧,盖瑟沃!别对我撒谎!

去找你的情人,黑天!她会解除你的忧伤!(8.7)

看来,罗陀是一位要求爱情专一的女性。尽管黑天是大神毗湿奴的化身,但他在爱情上的表现,也跟罗陀一样,完全是世俗的。在胜天的笔下,他是一位多情的风流公子。许多牧女追求他,他也喜欢与她们调情,但他最钟情的还是罗陀。他为了平息罗陀的愤怒,不惜拜倒在罗陀的脚下,诉说道:

你的莲花脚胜似莲花,它们迷住

我的心,是爱情欢乐的最高源泉,

请说吧,言语温柔的女郎!让我

用滋润明亮的颜料将它们涂染。(10.7)

你这双美妙的嫩芽脚能消除

爱情的毒药,请放在我头上!

情火似骄阳,在我体内焚烧,

请用你的脚,驱除这种伤痛!(10.8)

需要指出的是,《牧童歌》中表现的爱情与我们通常读到的中外爱情诗中表现的爱情是有明显区别的,也就是说,《牧童歌》中的爱情不是那种净化的情爱,而是直率的性爱。黑天和罗陀互相倾慕的主要是生理美以及性的艺术,所谓爱情的欢乐也就是性的欢乐。当然,这一点算不上是胜天的独创,因为在梵语古典诗歌中,存在一种直率地描写性爱的传统。迦梨陀娑的叙事诗《鸠摩罗出世》就是一例。不过,性爱在《鸠摩罗出世》中只是情节发展的组成部分,而不像《牧童歌》那样是全诗的主题。胜天的高超之处在于他能把这样一个简单的主题写得跌宕起伏,绚丽多彩,情人之间的热恋、妒忌、分离、相思、嗔怒、求情、和好、合欢……应有尽有,惟妙惟肖。德国大诗人歌德曾经读过这首诗的威廉·琼斯的英译本和达尔伯格的德译本,他在给席勒的一封信(1802年1月22日)中评论道:“令我惊叹的是,通过极其多变的色调,一个极其简单的主题被表现得无有止境。”[2]

再谈形式的独创性。《牧童歌》的诗节分成吟诵的和歌唱的两类。吟诵的诗节运用古典梵语诗歌的韵律,而歌唱的诗节(也就是歌词)运用阿波布朗舍俗语和新兴方言诗歌的韵律。《牧童歌》中共有二十四组歌词,一般以八节歌词为一组,每组都标明曲调。试举其中最短的一组为例(歌词内容是女友向罗陀传达黑天的相思):

第十歌(代瑟沃拉提调)

摩勒耶风吹拂,播送爱情,

鲜花盛开,撕裂离人的心,

朋友啊,那位戴野花环的人,

由于与你分离而抑郁烦闷。(5.2)

甚至那月亮,也能将他烧死,

爱情之箭命中,他颓丧哀泣。

朋友啊,那位戴野花环的人,

由于与你分离而抑郁烦闷。(5.3)

蜜蜂嘤嘤嗡嗡,他捂住双耳,

心中充满离愁,他夜夜悲戚。

朋友啊,那位戴野花环的人,

由于与你分离而抑郁烦闷。(5.4)

抛弃快乐之家,定居在密林,

以地为床,辗转反侧呼你名。

朋友啊,那位戴野花环的人,

由于与你分离而抑郁烦闷。(5.5)

诗人胜天歌唱,展现离别相思,

愿诃利恩宠,跃现在恋人心里。

朋友啊,那位戴野花环的人,

由于与你分离而抑郁烦闷。(5.6)

歌词每节前两行押脚韵,最后一行(汉译因一行容纳不下,姑且分作两行)是重复的副歌。这样一种与民间歌唱艺术相结合的诗歌形式,在梵语古典文学中是前所未有的。梵语一向是印度古代上层社会的语言,梵语古典文学经历了四世纪到六世纪的“黄金时代”后,走上繁缛雕琢的形式主义道路,发展到十二世纪,已经完全僵化。而胜天却能独辟蹊径,从民间文化中吸取新鲜养料,真可谓绝处逢生。他不仅吸收民间歌唱艺术的长处,而且也吸收民间舞剧艺术的因素。全诗的主要角色是黑天、罗陀和罗陀的女友,二十四组歌词均由他们三人轮番对唱,形成全诗的核心部分,因此,这首诗完全能用作民间歌舞剧的脚本。事实也是如此,据1499年的一份奥里雅语铭文记载,国王普拉达波鲁德罗规定各地舞伎必须学会演唱《牧童歌》,在祭祀大神毗湿奴的节日上演。鉴于这种情况,现代西方有些评论家称《牧童歌》为“抒情剧”(拉森)、“田园剧”(琼斯)、“歌剧”(莱维)或“情节剧”(皮舍尔)。但是,如果我们依据《牧童歌》主要的和本质的艺术特点,最好还是称它是一部富于戏剧性和音乐性的长篇抒情诗。

《牧童歌》艺术上的成功表明,倘若梵语古典文学注意吸收民间文学营养,或许能挽救衰亡的命运,再度复兴的。可惜,历史不允许它认识到这一点了。十世纪末以来,印度不断遭到异族侵略。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阿富汗廓尔王朝征服北印度,建立了时间长达三百余年的德里苏丹政权。阿富汗人带来的是伊斯兰教文化,宫廷语言是波斯语。既然梵语是印度教上层社会的语言,而梵语诗人一般都依附宫廷,随着印度各地旧王朝的相继覆灭,梵语文学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胜天也就历史地成为一位“最后的古代诗人”。异族能摧毁别国的庙堂文化,却难以摧毁别国的民众文化。印度各地新兴的方言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它们取代梵语,担当起保存和发展印度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