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改变教师,先改变校长
在学校,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可以说,二者构成了学校场域中最核心的人的要素。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教师的发展,学校和学生的发展终将落空,也正是在教师发展的基础上,学校的理念真正得到落实,学生的发展才成为可能。
教师的自主发展是指教师的自发主动发展,自发主动发展表现为教师的一种生存方式,是教师个体自觉主动追求教师职业价值与职业幸福的过程;同时,表现为教师对学校发展的自觉思考、自觉行动与自觉反思。
教师自主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教师自身的教学效能、职业认同、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等内在因素,及学校的行政管理风格,学生、家长的信任支持,宏观政策的调控等外在因素,共同影响着教师的自主发展。
关于校长对教师自身发展的影响,国内外研究越来越看重校长的榜样和垂范作用,如有研究者指出,校长要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先行者,要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引路人,要成为积极主动的好榜样。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永定分校位于门头沟石龙经济开发区,属城乡结合部,始建于1908年,原名永定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几经拆迁合并,现在是一校三址,有本部校区、冯村校区和附属幼儿园,1~6年级在校生1400余人,学前幼儿500余人。2006年3月,在北京市政府“名校办分校”政策指引下,学校正式成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分校, 2009年更名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永定分校,2010年10月20日,本部校区迁入新址。成功牵手名校后,学校披星戴月,夙兴夜寐,全力奔跑,一刻也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抓住了一系列发展机遇,先后启动“一三五七”行动计划,加入北京市遨游计划项目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构建“育鹰”课程体系。秉持“稳定中求发展,改革中求创新”的发展思路,学校一跃成为门头沟区小学教育的窗口校、门头沟区小学教育的一张名片。
同时,学校在师资上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学校现有教职工165人,其中,市骨干2名,区骨干24名,教师平均年龄36岁。学校现有教职工均为大专以上学历,一线教师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有硕士研究生5人,还有一批青年教师已经成功考取或正在积极考取在职硕士。可以说,学校的教师队伍是一支比较年轻的、学历层次较高的队伍,许多教师在教育理念、教育行为及对教师职业内涵的理解和追求上,较之过去发生着比较深刻的变化。
但是,作为校长,我敏锐地觉察到,在学校牵手名校、高速发展了5年后的当下,教师群体虽处于良性发展之中,却存在着发展疲惫和动力不足的现象。迁入新址6年来,学校硬件逐渐完善,文化推进浸染,课程全面改革,赛事活动频繁,在学校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们在学校的推动下,主动被动相结合地成长着,但却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教师们似乎并没有真正享受到学校高速发展带来的喜悦,也并未在学校的高速发展中主动求变,而是仍然比较被动,同时,一种长期奔跑所带来的疲惫油然而生,甚至,这种疲惫还导致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倾向。
为了验证这一观察是否准确,我特别做了“关于实验二小永定分校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的问卷调查”,并对数据做了初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教师对学校教学管理中的制度及执行较为满意,但在学校对教师个体的了解度及关注度上,不是十分满意;教师群体形成了较为良性的团队关系及人际关系,让教师整体感受轻松,满意;学校环境建设基本能够满足教师需求,让教师感到轻松、舒适;教师能够热爱教师职业,从教师职业中收获快乐,但普遍认为付出多,回报少(主要是学校层面的认可和回报)。第二,教师整体认可校长的领导能力,认可学校的既定机制,认可校长对教师业务能力的评价及关心;教师期待校长与其发生更多形式的非正式互动,包括朋友式的交流、真正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和困难等。第三,被调查者普遍认为老教师具有丰富的经验,但身体相对较差;中年教师工作积极热情,有方向,但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较重;青年教师谦虚、积极肯干,有创新能力,但工作经验少,遇事承受力较差。基本上所有的调查者都认为学校业已形成了教师文化,并且认为教师文化在各项活动中得以体现,有个别教师认为教师文化应该继续沉淀。第四,教师们的需求大体可以归为几类:学校更新图书资源,为教师配备专业可读的书籍;多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多为教师提供展示平台;多关注教师身体健康。
由教师们的心声可见,学校快速发展,而教师们却似乎并不感到幸福。由此可见,如何让教师从“被发展”走向“自主发展”已经成为学校,成为我必须面对的问题。
我尝试着采取一定的措施,如:开展教师文化大讨论,让教师们讨论我校的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精神风貌;督促开展针对不同群体的教师培训,如青年教师读书沙龙、班主任培训、学科教师培训,给教师讲学校的各种发展愿景,号召教师主动求变,自主发展。同时,我想以课题为突破口解决教师自主发展问题,课题的研究方向也几经变动,由学校文化变为课程建设,又变为队伍建设,但是,这些似乎并未收到理想的效果。在校长和学校的推动下,教师能够主被动结合地工作,也呈现出努力的状态,但是,并没有从精神上发生蜕变。这其中,最明显的外在表现是校长与教师行动步伐的脱节:在学校发展中,校长思维、意识快,教师跟不上。
我迫不及待将困惑说与两位导师及胡博士听时,得到的不是一个答案,而是一个我从未思考过的问题:在学校发展中,校长思维、意识快,教师跟不上,是教师之过?还是校长之过?当头棒喝似的追问使我顿悟——教师之不幸福,实吾之过。解决校长与教师步伐不一致的问题有两个策略:一是校长返身以各种手段催促教师前进,这是我发现问题后一直做的;二是校长改变自身,通过自身的改变,引导教师发展。对于教师而言,前者校长的角色是监督者,教师的发展是被动的;而后者,校长的角色是服务者、引领者和示范者。在服务、引领和示范中,校长与教师肩并肩,和教师一起变;教师在与校长共同改变的过程中,获得改变的榜样、动力与勇气。校长、教师相互促进,共同探寻教育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途径,以校长和教师的共同改变促进学校的发展,实现“我和我的教师一起变”。作为校长,在追求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我总是想着怎么改变教师,但很少思考如何改变自己。时间长了,校长和教师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表面看上去是教师跟不上校长,甚至会感觉校长很先进,而实际上却是校长的思想和行为脱离实际,脱离教师。这样的结果是,学校工作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困难。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先改变校长自己,才能促进教师的真正转变。
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人的行为方式,校长的思维方式决定着校长管理的方式和效果。校长改变的核心是管理思维的转变。转变校长思维方式,才能促进教师自主发展,让教师感到幸福,让学生真正受益,让学校办学品质得到真正提升。因此,转变校长管理思维成为解决学校“瓶颈”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