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改变,成就幸福人生
在一次期末工作会上,各部门总结了各自的工作,成绩喜人,学校发展态势很好。但在这么多工作业绩面前,我却隐约感到老师们每天忙忙碌碌,疲于追赶,而缺乏本质性的改变。也许多年习惯的东西改变起来确实有困难,需要付出更多。于是在会议最后,我讲了三个故事,与老师们一起分享。
◇ 鹰的故事
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们最长可以活到70岁甚至80岁。但并不是所有的鹰都如此长寿,有2/3的鹰活到40岁就会死亡。因为当鹰活到40岁时,它的喙就会失去作用,会变得弯曲、脆弱;而它的爪子,也会因为常年捕食而渐渐地磨钝磨断,不能将飞跑着的生物抓住;它们翅膀上的羽毛也会变得粗大而沉重,无法轻盈地飞翔于蓝天。一只鹰到了这个时候,面临的只有两个选择:一是等死;二是重生。
重生是每个生灵都愿意的选择,但重生的过程是痛苦的,是艰难的,不是一般鹰都吃得消的,必须经过90天或更长时间的煎熬,才能达到。如果鹰选择了重生,那么它必须飞到山崖的顶端,在那里筑巢,停留在那里,不能再去蓝天飞翔,不能再去捕食食物,而是要经历一番痛彻肺腑的岁月才行。
它要忍耐饥饿与疼痛,在岩石上日复一日敲打它的喙,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要直到其喙脱落为止。然后静静地等待裸露的伤口重新愈合,长出新的喙,等到此喙长到足够坚硬时,再用喙磨掉已经钝掉的爪子,连同爪子的后筋也要啄去。啄得鲜血直流,其痛难忍!待到新的爪子长到锋利时,还得把那些沉重的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让新的羽毛长出来。这前后所用的时间一般是在90天左右。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些鹰受不了这种磨难而死。唯有那些意志坚定者,才能走到最后,获得重生。它们再一次翱翔于蓝天,比年轻的鹰更强壮、更敏捷。
鹰的重生不是一只鹰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鹰的家族。否则,它的族群会受到其他族群的侵略而降级。重生的鹰王与鹰群将迎来一生中最最辉煌的30年。鹰王的重生,是大智、大勇、大爱的体现。大家想象,一只鹰王带领一大群鹰宝宝飞翔在蓝天上的情景,是多么地壮观!多么地震撼人心呀!
◇ 人的故事
当我们经历一段岁月,走过一段时光,往往很多东西变成了习惯,习惯于自己的做人准则,也习惯了自己做事的风格。习惯,让我们安于现状,让我们不想去冲破,不想去改变。不去思考习惯的对与错,也许便是危机靠近之时。因为得到利益,你患得患失,明知没有激情,也不敢放弃;因为虚名,因为被人恭维,你明知虚伪,却也害怕失去。你也曾想,去追求新的生活,一切重新开始,但又怕失去所拥有的一切。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福与祸,冲动与犹豫,交织着。你常常告诫自己“不要好高骛远,知足常乐,想想不如自己的人”,渐渐地,你就如同那些不愿重生的鹰,在生活的长河里,随波逐流,一切都是那么正常、自然,你没有了个性,没有了新的欲望,如同一朵浪花,在水面上消失了……
这个社会里还有少数的人,他们不愿失去自我,不愿在没有激情的生活中挣扎,他们要改变,要把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光留给自己。他们开始沉思,不断否定自我,追求超越。他们自豪地弘扬优点的同时,还要痛苦地纠正缺点和不足,终生学习,修炼自我,不断完善,不断提升,使自己永远跟上时代的步伐。他们要学那重生的鹰,完成人生最悲壮,最灿烂的乐章,去追逐心中的梦想。
人的重生和鹰的重生一样,都是对自己的否定,但这种否定不是盲目和冲动的,而是经过痛苦、理性的思考。否定自己需要勇气,因为人和鹰一样重生的过程不是都能顺利度过的,可能对有些鹰来说重回蓝天将永远是个梦,对有些人来说贫困、疾病会相伴终身。但我仍赞赏这些逐梦的鹰和人,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生命的价值,即使生命终结,他们也活出了生命的含义。他们是命运的主人,他们是梦想的源泉,而且绝不是碌碌无为之辈所能企及的。
◇ 校长的故事
2009年,我调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永定分校。学校由于经历了多年的“乡镇管校”,遗留了一系列问题。基于此,我提出了“稳定求发展,继承求创新”的工作思路。一开始,我基本复制了我在大台中心小学的一些做法:提高教师福利,改善办学条件,搞好周边关系等,也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1年后,当一座崭新的现代化新校址完工后,我又陷入了沉思:这所学校的定位应该是什么?目前的做法能不能适应未来学校的发展?这所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应具备哪些素质?在一个又一个追问下,我与班子成员一起推出了“一、三、五、七行动计划”,即明确一个核心——爱为源,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突出三个重点——两支队伍的建设、高效课堂的构建、三级课程的改革;实施五项举措——名校带分校、硬件带软件、活动带面貌、责任带品质、和谐带团队;构建七大文化——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家长文化、课堂文化、课程文化、环境文化。
围绕实验二小总校“以爱育爱”的核心理念,我们确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学校的办学目标:将学校办成求知进取的学园,健康和谐的乐园,美丽雅致的花园,温馨友爱的家园。育人目标:培养崇德善学、饶有特长、身心健康且具有国际视野的大写的人。有了明确的办学目标及育人目标,我们的改革才能朝着一个方向努力,才能实现共同愿景。
进而我们又推出了具体可行的培养措施:
1.在小学毕业前,培养学生学好一门外语、1~2个体育爱好、会用1~2种乐器、写好毛笔字、会背100首古诗。
2.养成10个好习惯(三讲:讲文明、讲诚信、讲卫生。三会:会学习,会锻炼,会节俭。两守:守法纪,守规则。两爱:爱生命、爱公益)。
这些措施又细化到各年级,做到具体化、细致化。
如何将这些顶层设计真正落实在师生的身上,课程无疑是最重要的载体。英语课程一直是学校的亮点工作。记得当时,市课程中心领导再三嘱咐我,英语特色教学不能丢。前人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岂能让我断送,绝不能丢掉!但同时,我也在思考整体构建学校的课程改革,并向教委主要领导汇报思路,领导非常赞同学校课改的思路,支持我们成为北京市“遨游项目校”,当时全市小学只有21所。
作为北京市课程建设“遨游计划”的项目校,我们在课程设置上有一定的自主权,因此,我们对原有课程进行了删改增减。在政策的支持下,我们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及学校目前开设的各类课程整体构建了学校课程体系,打破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间的壁垒,将三者有机地整合与融合,形成了现在“一体两翼”“六大领域三类”的“育鹰”课程体系。
国家督学,湖南省人民政府教育顾问张放平在考察学校后这样说道:“门头沟区实验二小永定分校开设的特色课程多达40余种,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统筹规划,形成‘育鹰’课程体系,成功发挥出名校办分校的优势,确实是百姓身边的魅力学校!”相信老师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是我们辛勤付出的见证。
最后,我只想说,改变,成就幸福人生。
当成为北京市名校长工程的一员时,我正面临这样的问题:学校牵手名校成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永定分校后,抓住了各种机遇,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总觉得学校教师整体反映出一种现象:参与活动热情很高,完成学校工作很好,但是发展很被动,大部分教师安于现状,缺乏主动意识。
我想通过调整自己的管理思维,帮助教师洗去疲惫,重新点燃教师工作的激情,激发教师在感受职业幸福中实现生命价值。因此,我开始号召领导干部和教师谈“改变”,实践“改变”,管理论坛的主题是“改变,成就更好的我”,每次行政会的引领话题都离不开改变。
我深知教育的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教育既有规律可循,却又随着社会的发展瞬息万变。只有在教育改革中始终保有一份积极,一份乐于改变的心态与行动,才会适应教育的需要,时代的发展。
在此次期末全体教职工会上,再以这三个故事来谈“改变”,是想以自身的案例,唤起教师的改变意识。激励教师行动起来,在改变中发挥更大的潜能,在改变中促进学校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