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课程体系改革内容
根据职业岗位和岗位群对岗位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设置课程体系结构,文化课以够用、专业课以实用为原则,确保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效果和效率。以职业岗位为依据,设置实践教学体系,把专业技能强化训练和职业资格考证衔接起来,注重专业课程的有效开展。构建“校企融合,教、产、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1.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随着企业岗位对数控人才要求的变化,中等职业学校如何确定数控人才的培养方向,分析人才能力培养目标,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制订实用高效的教学计划,是数控专业教学改革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为此,必须打破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构建以能力为本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新的课改必须依据“多能并重,学做一体,校企融通”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分析调研企业岗位需求和梳理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把企业生产要求与行业企业标准以及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结合起来确定课程学习领域;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学习情境和编写教材;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导向,采用学、做一体的形式组织教学;把学校“双基训练”和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结合起来,既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又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和社会、工作方法和能力的培养,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主线。采取深入企业调研、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梳理典型工作任务、开发学习领域课程、工学结合实施教学、顶岗实习、毕业生跟踪反馈等,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2.构建双证融通课程体系
数控专业的技能主要以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呈现,所以新的课程体系架构必须以能力证书化为目标,做到课程内容和行业标准深度融合、顶岗实践和就业深度融合。实现教学内容、能力训练和考证融会贯通,实现课程内容与行业、职业标准对接,满足企业用工的技术要求。
新的课程体系必须创新教育内容,加强教材建设、应用及更新,以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动态更新机制,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针对数控类企业所需的工作岗位,通过调研和考察掌握每个岗位的工作过程,确定工作过程对应的职业技能目标,确定关键能力目标,根据应用能力的培养思路和职业养成规律,由浅入深安排学习内容,并由企业实际工作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确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主线,以“职业基础”“职业素养”“职业技能”三大系统为学习内容。学生根据岗位目标要求按“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等方式进行学习,逐步深入。开发以项目化、职业化为特征,充分体现岗位技能要求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及核心技能实训课程。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架构调研报告、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以《数控车工》《普通车工》《机械制图》和《数控铣工》4门核心课程教材的开发为切入点,逐步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精品课程课件4套、校本教材4本,与企业共同研发实训课教学仿真软件,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3.新课程体系构成
(1)公共基础课。根据职业岗位和岗位群对岗位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重视德育、体育课,在德育教学中,要尽量培养学生规划好人生目标,塑造好良好的职业道德、人生价值观、世界观等;体育课主要是增强体质和培养耐挫、耐劳能力,不容忽略。语文课应重视应用文写作,忽略古文等深奥知识传授,英语也以从简为妥。主要课程及学时分配:德育(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哲学人生)144学时,语文144学时,数学144学时,英语144学时,物理72学时,计算机108学时,体育144学时,共900学时,占总学时27.8%。
(2)专业课。
①专业核心课:主要由机械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三科组成。其具体课时分配如下:机械基础36学时,公差配合与测量基础54学时,金属材料与热处理36学时。此外,应开足机械制图课,特别是绘图能力和识图能力的培养;要编制实用校本教材,掌握好专业技能基本功,开足实训课,练好专业技能基本功。学时分配为:机械制图144学时、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72学时、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36学时、机械CAD72学时、车工工艺学54学时,共378学时,占总学时的15.6%。
②专业方向1:以熟练掌握数控车工应知、应会为主线,专业技能课与职业资格考证紧密融合,教学过程中增加生产性实践教学环节,开足实训课。具体课时比例分配如下:普车生产实习144学时,数控车工实习180学时,数控铣工生产实习108学时。专业方向2:以熟练掌握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加工技术的应知、应会为主线,专业技能课与职业资格考证紧密融合,教学过程中增加生产性实践教学环节,开足实训课。具体课时比例分配如下:普车生产实习144学时,数控车工实习108学时,数控铣工生产实习180学时,占总学时的13.3%。
③顶岗实习:主要通过构建校企长效合作运行机制和不断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校企共同评价实习生学习质量来实现,以工学结合为载体,创新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人才培养机制。具体课时比例分配如下:社会实践540学时,毕业实习及报告540学时,共占总学时的33.3%。
(3)选修课。主要包含技能拓展和素养拓展两方面。为了增加专业方向的拓展能力,使数控专业的学生不但成为普通车工、数控车工,还要成为企业中广泛需求的人才——数铣/加工中心的技术人员,为此应加深机械CAD的知识延伸,增加机械CA M,增加钳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专业老师根据教学经验融入加工中心编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和编程能力;把电工安全融入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让学生在校有限的学时内学到更多更强的实践技能。具体课时比例分配如下:钳工基本技能72学时,数控加工CA M72学时,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72学时,共216学时,占总学时的6.7%。此外,还可增加素养拓展,开设音乐、美育、书法、礼仪或心理健康等课程108课时,占总学时的3.3%;第三、第四学期开展校内生产性实习各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