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05 10:52:09
封面
版权页
主编简介
《古老神奇的灸法——化脓灸治疗肺系疾病》编委会
序
编写说明
第一章 化脓灸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中医肺病理论发展简史
一、理论萌芽阶段——先秦时期
二、理论形成阶段——战国-秦汉时期
(一)《黄帝内经》
(二)《难经》
(三)《伤寒杂病论》
三、理论丰富阶段——晋隋唐时期
四、理论发展阶段——宋金元时期
五、理论成熟阶段——明清时期
六、肺脏病理论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化脓灸发展简史
一、基本内涵
二、化脓灸的相关记载
三、化脓灸的技术革新
第三节 慈利县化脓灸发展简史
一、慈利县化脓灸
二、慈利县几代传承攻哮喘
三、慈利县化脓灸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
第二章 化脓灸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肺藏象理论
一、藏象理论
二、肺脏的形态结构
三、肺脏的功能及特点
(一)肺脏的功能
(二)肺脏的特点
四、肺生理系统
(一)肺与脏腑组织官窍
(二)肺与精气血津液神
(三)肺与经络腧穴
(四)肺经与其他经脉
(五)肺经的主要病症
五、肺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一)肺脏与心的关系
(二)肺脏与肾的关系
(三)肺脏与脾的关系
(四)肺脏与肝的关系
(五)肺脏与大肠的关系
第二节 肺病病因病机
一、病因
(一)外感病因
(二)七情内伤
(三)饮食不当
(四)劳逸失节
(五)先天禀赋不足
(六)痰饮瘀血
(七)久病及肺
(八)其他
二、病机
(一)肺失宣肃
(二)主气失调
(三)通调失常
(四)肺病传变
第三节 肺病辨证
一、脏腑辨证
(一)风寒犯肺证
(二)风热犯肺证
(三)燥邪犯肺证
(四)肺热炽盛证
(五)痰热壅肺证
(六)寒痰阻肺证
(七)饮停胸胁证
(八)肺气虚证
(九)肺阴虚证
(十)心肺气虚证
(十一)脾肺气虚证
(十二)肺肾气虚证
(十三)肺肾阴虚证
(十四)肝火犯肺证
二、卫气营血辨证
(一)卫分证
(二)气分证
(三)营分证
(四)血分证
(五)卫气营血证候传变
三、三焦辨证
(一)上焦辨证
(二)中焦辨证
(三)下焦辨证
四、六经辨证
(一)太阳病
(二)阳明病
(三)少阳病
(四)太阴病
(五)少阴病
(六)厥阴病
五、气血津液辨证
(一)气病辨证
(二)血病辨证
(三)津液病辨证——痰饮
六、经络辨证
第四节 化脓灸常用腧穴
第五节 化脓灸治疗原则
一、病证俱辨,选穴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