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化脓灸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肺藏象理论
一、藏象理论
“藏象”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后世又称“脏象”。“藏”(zàng),藏(cáng)也,匿也。《灵枢·本脏》曰“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黄帝内经》中“藏”指隐藏在人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之所以选择“藏(zàng)”作为脏腑器官的代名词,一是因为人体脏腑组织器官深藏于体内不可直视;二是古人认为人体脏腑组织器官中贮藏了人体需要的各种精微物质。为了同“宝藏(zang)”的“藏”加以区分,在“藏”字旁加“肉”字,写作“臓”以示区别。
“象”,其义有二:一指脏腑的解剖形态、结构。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二》中说:“象者,像也。论脏腑之形象,以应天地之阴阳也。”《医宗必读·改正内景脏腑图》中形容心之象为:“心象尖圆,形如莲花。”二指脏腑的生理病理表现于外的征象。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记载:“象,谓所见于外,可阅者也。”《类经·藏象类》也谈到:“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关于“象”,《周易·系辞上》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大意是说,如果用文字、语言不能完全表达其含义的话,可以采取绘画的形式,用图像就可以完整地表达出其中的内涵。显然“象”表达出来的意思最为直接具体。
藏象,近又称为“脏象学说”。“象”是“藏”的外在反映,“藏”是“象”的内在本质,两者结合起来就叫作“藏象”,又写作“脏象”。藏象学说是研究脏腑、形体、官窍的形态结构、生理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根据其形态结构特点,脏腑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三类。五脏是人体生命的中心,与人体各组织器官和生命现象相联系。五体(皮、肉、筋、骨、脉)为五脏所主;五华(面、毛、唇、爪、发)为五脏所荣;五官九窍(舌、鼻、口、目、耳及二阴)为五脏所司;五志(喜、忧、思、怒、恐)为五脏所生;五神(神、魄、意、魂、志)为五脏所藏;五液(汗、涕、泪、涎、唾)为五脏所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