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01 19:09:28
封面
版权信息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章动齿轮传动
1.2.2 面齿轮传动
1.2.3 章动面齿轮传动
1.3 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章动面齿轮传动的啮合原理
2.1 基本原理
2.1.1 章动面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
2.1.2 章动面齿轮传动的基本结构
2.2 机构的传动比
2.2.1 传动比计算
2.2.2 齿配约束条件
2.2.3 na对传动比的影响
2.3 内-外切面齿轮的成形原理
2.3.1 内-外切面齿轮成形基本原理
2.3.2 章动面齿轮传动的基本参数
2.4 坐标变换矩阵
2.4.1 局部坐标系下外切面齿轮的变换矩阵
2.4.2 局部坐标系下内切面齿轮的变换矩阵
2.4.3 统一坐标系下内-外切面齿轮的变换矩阵
2.5 局部坐标系下的齿面方程
2.5.1 刀具的渐开线齿廓方程
2.5.2 局部坐标系下的齿面方程
2.5.3 刀具与内-外切面齿轮的啮合方程
2.5.4 刀具轴向参数uS和自转角ϕS的取值范围
2.5.5 刀具渐开线展角参数θS的取值范围
2.5.6 内-外切面齿轮的压力角α计算
2.6 统一坐标系下齿面方程及齿面建模
2.6.1 统一坐标系下齿面方程及点数据计算
2.6.2 曲面建模与曲面质量分析
2.6.3 齿面修形、过渡曲面及轮齿结构
2.7 齿轮接触分析
2.7.1 啮合区域分析——几何法
2.7.2 啮合区域分析——数值法
2.7.3 动态齿面接触应力计算
2.7.4 动态齿根弯曲应力计算
2.8 设计参数的几何影响分析
2.8.1 章动面齿轮传动基本几何参数
2.8.2 设计参数的几何影响分析对比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章动面齿轮传动的承载能力分析
3.1 章动面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
3.1.1 主要失效形式及材料选取
3.1.2 行星面齿轮受力模型的建立
3.2 两面齿轮啮合点处的主曲率
3.2.1 曲面的主曲率和主方向
3.2.2 两面齿轮齿面的主曲率
3.3 基于赫兹接触解析法的接触应力计算
3.3.1 两任意形状凸面的赫兹弹性接触理论
3.3.2 面齿轮赫兹接触应力的计算
3.4 基于有限元数值法的接触应力计算
3.4.1 ABAQUS的接触分析
3.4.2 两种理论方法计算结果的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章动面齿轮轮齿刚度的分析
4.1 变截面梁方法计算章动面齿轮轮齿刚度
4.1.1 章动面齿轮轮齿的齿形分析及简化
4.1.2 章动面齿轮轮齿刚度计算理论
4.1.3 章动面齿轮轮齿各变形量的理论计算
4.2 章动面齿轮轮齿的单齿刚度计算
4.2.1 外切面齿轮及内切面齿轮轮齿的刚度计算
4.2.2 利用有限元法计算章动面齿轮轮齿的刚度
4.2.3 轮齿实际刚度值与理论计算刚度值的比较
4.3 章动面齿轮轮齿的刚度变化规律
4.3.1 章动面齿轮轮齿刚度沿啮合线方向的变化规律
4.3.2 章动面齿轮轮齿刚度沿齿高方向的变化规律
4.3.3 章动面齿轮轮齿刚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4.4 章动面齿轮轮齿刚度的时变啮合规律研究
4.4.1 章动面齿轮轮齿的单齿啮合刚度计算
4.4.2 章动面齿轮“面-面”齿轮副综合啮合刚度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章动面齿轮减速器的设计方法及应用
5.1 受力分析及计算方法
5.1.1 章动面齿轮传动齿面啮合力分析
5.1.2 行星面齿轮及其轴承的受力分析
5.1.3 输入轴及其两端轴承的受力分析
5.1.4 转动面齿轮及其轴承的受力分析
5.1.5 固定面齿轮及固定件的受力分析
5.2 减速器试验机的设计
5.2.1 性能要求及参数选配
5.2.2 动态齿面接触应力计算
5.2.3 动态齿根弯曲应力计算
5.3 核心部件计算与优化
5.3.1 轴承力校核计算
5.3.2 输入轴强度计算
5.3.3 固定侧齿面接触应力分析计算
5.3.4 转动侧齿面接触应力分析计算
5.3.5 箱体、端盖强度计算
5.4 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
5.4.1 仿真模型的创建
5.4.2 转速、扭矩及啮合力
5.4.3 轴承力
5.5 设计流程及程序开发
5.5.1 章动面齿轮减速器设计流程
5.5.2 章动面齿轮减速器程序简介